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除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如:思路清晰连贯,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 语言规范生动外,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自觉性、自律性差,教师应利用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1. 师生动手,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圆周率”这一节时,在给同学们演示完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后,让同学们自己亲自测量,课前准备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算出它们的比值。同学们通过亲自测量与计算,都得出了与3.14相近的结果。由于圆周率是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都很兴奋,长时间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里,因此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兴趣广,但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借助于实物进行实物教学,如我在教“圆柱”这一课时,我把各种圆柱形的实物都带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而得出“圆柱是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且粗细一致“的物体,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也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要经常采用各种形式的提问、竞赛、抢答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习兴趣。如在讲简便运算时,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各组同学抢答,给小组累计分数。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回答,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3. 教师适当评价、鼓励,可以保持学习兴趣。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情绪有决定性作用。在评价中应多表扬少批评,批评可以施加外部压力,而表扬却可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同学家长卖玉米,大人们都还没有算出来,他却说应该给234.6元。人们都露出欣赏的眼光。我在上课时,把这件事讲出来,并表扬了这位同学。这位同学受到鼓舞,学习更加努力。
二、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每节课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有15—20分钟。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结构,集中有效时间讲授新知。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复习—新授—练习—小结。
1. 小学生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复习环节必不可少,复习时内容要精练,要有针对性,要有助于接受新知识,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2. 新授包括导入、尝试练习与讲授新知,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内容,时间一般掌握在25分钟左右。
3.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部分约占12分钟,练习内容要充分、适量,要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避免单调重复的题海战术。
4. 小结阶段是使学生重新理清思路,得出适用、易记结论的过程。在课堂内记忆可免除学生在课下抓不住重点,记忆不得法,掌握不全面等缺点。
三、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思考会促进智力觉醒,只有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使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化抽象为具体,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往往想象不到,我们必须拿出实物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观察的基础上来理解和应用它。如在教学柱状、环形物体的体积时,我先拿一个管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然后,思考它的解题方法,一种是用环形面积乘以高,另一种是大圆柱体积减去中间空的小圆柱的体积,这样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解题方法,在以后解题中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得心应手。
2. 强化一题多解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数量关系,进行多角度分析,灵活转换思路,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多层次、多方位地发展。这样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现代教育技术把静态的、枯燥的知识材料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一种新奇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唐僧分饼”的动画场面,唐僧要把一张圆饼平均分给孙悟空和八戒,每人能分多少?这时,我请学生替唐僧分饼,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从而引出二分之一。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认识了二分之一,印象深刻,轻松愉快。唐僧分饼时,故意分给孙悟空的一块较大,八戒开始埋怨师傅偏心。这样强调了“平均分”的重要,避免学生一些错误的理解。生动有趣的画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以后的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许多困难。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在教学时再进行适当的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对于“0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一难点,现代教育技术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画面使学生自己思考,“0能被2整除吗?”“0是奇数,还是偶数?”让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在学生已有的偶数概念中自己总结出“0能被2整除,所以是偶数”这一结论,突破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再如学生归纳总结“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这一结论时教学课件适时进行变色、闪烁,着重强调“个位”,再配上音乐的叮咚声,学生的注意力会全部转移到这一特征上,从而为学生自己探索,总结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埋下了很好的伏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纵横发展。
在教学中,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发表不同的见解,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究问题,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个性的空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自觉性、自律性差,教师应利用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1. 师生动手,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圆周率”这一节时,在给同学们演示完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后,让同学们自己亲自测量,课前准备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算出它们的比值。同学们通过亲自测量与计算,都得出了与3.14相近的结果。由于圆周率是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都很兴奋,长时间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里,因此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兴趣广,但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借助于实物进行实物教学,如我在教“圆柱”这一课时,我把各种圆柱形的实物都带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而得出“圆柱是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且粗细一致“的物体,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也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要经常采用各种形式的提问、竞赛、抢答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习兴趣。如在讲简便运算时,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各组同学抢答,给小组累计分数。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回答,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3. 教师适当评价、鼓励,可以保持学习兴趣。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情绪有决定性作用。在评价中应多表扬少批评,批评可以施加外部压力,而表扬却可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同学家长卖玉米,大人们都还没有算出来,他却说应该给234.6元。人们都露出欣赏的眼光。我在上课时,把这件事讲出来,并表扬了这位同学。这位同学受到鼓舞,学习更加努力。
二、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每节课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有15—20分钟。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结构,集中有效时间讲授新知。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复习—新授—练习—小结。
1. 小学生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复习环节必不可少,复习时内容要精练,要有针对性,要有助于接受新知识,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2. 新授包括导入、尝试练习与讲授新知,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内容,时间一般掌握在25分钟左右。
3.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部分约占12分钟,练习内容要充分、适量,要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避免单调重复的题海战术。
4. 小结阶段是使学生重新理清思路,得出适用、易记结论的过程。在课堂内记忆可免除学生在课下抓不住重点,记忆不得法,掌握不全面等缺点。
三、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思考会促进智力觉醒,只有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使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化抽象为具体,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往往想象不到,我们必须拿出实物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观察的基础上来理解和应用它。如在教学柱状、环形物体的体积时,我先拿一个管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然后,思考它的解题方法,一种是用环形面积乘以高,另一种是大圆柱体积减去中间空的小圆柱的体积,这样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解题方法,在以后解题中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得心应手。
2. 强化一题多解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数量关系,进行多角度分析,灵活转换思路,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多层次、多方位地发展。这样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现代教育技术把静态的、枯燥的知识材料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一种新奇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唐僧分饼”的动画场面,唐僧要把一张圆饼平均分给孙悟空和八戒,每人能分多少?这时,我请学生替唐僧分饼,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从而引出二分之一。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认识了二分之一,印象深刻,轻松愉快。唐僧分饼时,故意分给孙悟空的一块较大,八戒开始埋怨师傅偏心。这样强调了“平均分”的重要,避免学生一些错误的理解。生动有趣的画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以后的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许多困难。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在教学时再进行适当的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对于“0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一难点,现代教育技术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画面使学生自己思考,“0能被2整除吗?”“0是奇数,还是偶数?”让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在学生已有的偶数概念中自己总结出“0能被2整除,所以是偶数”这一结论,突破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再如学生归纳总结“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这一结论时教学课件适时进行变色、闪烁,着重强调“个位”,再配上音乐的叮咚声,学生的注意力会全部转移到这一特征上,从而为学生自己探索,总结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埋下了很好的伏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纵横发展。
在教学中,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发表不同的见解,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究问题,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个性的空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