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也逐步进入整体农业机械化的生产。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都在不断的提升,农机管理也逐步制度化。所以,高效地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本文主要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今后的农业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推进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农村人均机械设备不断增多,在对农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之后,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也逐渐提高。不仅使农业的产量显著增加,也使我国的农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优质的服务,国家也给予农业发展高度的重视,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仍然处于弱势。
二、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许多欧美的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早已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得到普及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普及较晚,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使得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我国的农机产品性能单一,可供选择的范围有限,很多农民家庭只拥有一辆四轮拖拉机,没有级别更高的农机配具,从而导致拖拉机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无法发挥更多的作用。第二,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无法高效的利用农机资源,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偏低,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
2.农业机械化发展资源配置不当。首先,在我国的不同地域,农业机械的分配不均衡,主要是由于地域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不相一致。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跟得上,许多农民购置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益,还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在一些经济稍微落后的地区,农民缺少资金来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仍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由此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由于地域的差异而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其次,农业机械设备结构不合理,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生产技术不够先进,导致许多农业机械设备容易过早出现老化的现象,一般中小型的农机设备偏多,大型农机设备多从国外引进,很少出现过度老化的现象。最后,农作物机械化的作用程度不平衡,大体上来看旱田农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是高于水田农业化机械水平的,而且,粮食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高于经济作物。
三、影响因素分析
1.农民人均收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一般来说,农民的人均收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一个地区的农民收入普遍偏低,都会影响农民对土地的资金投入,更不用说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再加上农业生产受到地域环境和季节性的外在因素影响,所需要的农机品种不是固定的,所以想要实现整体农业机械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相对来说,如果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会使得农业生产以及发展出现严重的萎缩。又因为资本的不足,农民基本上没有能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也就进一步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农业产业收入、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国家对农户的转移性收入。现阶段,许多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强大的资金保障,大多数农民会选择进城打工。后来,随着国家农机下乡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因此,想要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显著发展,需要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的变量。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客观前提。现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大城市转移,做一些零散工来维持日常生活。所以想要实现农村机械耕作的大面积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价格的高低,或者说,与劳动力和资本稀缺的相对程度有关。所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能够大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这也可以看作是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如果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依然处在大量过剩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与其他科技相结合对农业生产的推广。
四、我国农业化机械发展的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想要使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农业生产地区,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能力素养,所以国家需要重视农业机械化政策的宣传教育。可以印发一些农业机械化宣传手册,让农业生产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还可以制作农业机械化推广视频,便于大多数人的认识和理解。一些地区还可以通过政府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机械化知识讲座,向广大农民普及农业和机械化的科学知识与常识。除此之外,可以派遣一些专业的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为农民解决农机上存在的问题,可以给农民讲述一些专业的维修技术以及养护技巧,同时引导农民规范的使用农机设备。
2.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普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仅仅是在设备上要有足够的投资,同时还要能够结合科技与技术的创新。所以国家要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要能够成立相关的专项基金,进行全面的组织和实施大型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具的开发与生产。要对市场的需求做充分的调研,要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的研究与生产。结合一些政策的推广,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以及推广部门参与的農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3.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的经营。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但是就我国的土地分配制度来看,土地经营大多被分散成了许多小块,没有整体性,这也就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想要解决这种问题,首先是要加速土地的流转,推行将土地承包给农业大户的做法,这样有助于农业大户建立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农场生产模式。其次,可以实行统种分管制,在土地承包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成员承包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统一生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解决农业机械化生产问题刻不容缓,针对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有条不紊的制定计划并实施。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这个过程会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因素,由于我国占地面积庞大,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形,不同的地区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就导致农业机械化的推行工作复杂并且缓慢。所以在实际的生产与推广过程中,除了重视宣传教育以外,还要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建立起信息化的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高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成军, 李想.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2, 34(5):241-244.
[2]王晓薇. 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4.
[3]涟水县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作者简介:张海娇(1980-09-21),女,汉族,广西昭平县,本科,初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机械化生产发展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推进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农村人均机械设备不断增多,在对农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之后,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也逐渐提高。不仅使农业的产量显著增加,也使我国的农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优质的服务,国家也给予农业发展高度的重视,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仍然处于弱势。
二、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许多欧美的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早已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得到普及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普及较晚,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使得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我国的农机产品性能单一,可供选择的范围有限,很多农民家庭只拥有一辆四轮拖拉机,没有级别更高的农机配具,从而导致拖拉机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无法发挥更多的作用。第二,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无法高效的利用农机资源,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偏低,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
2.农业机械化发展资源配置不当。首先,在我国的不同地域,农业机械的分配不均衡,主要是由于地域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不相一致。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跟得上,许多农民购置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益,还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在一些经济稍微落后的地区,农民缺少资金来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仍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由此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由于地域的差异而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其次,农业机械设备结构不合理,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生产技术不够先进,导致许多农业机械设备容易过早出现老化的现象,一般中小型的农机设备偏多,大型农机设备多从国外引进,很少出现过度老化的现象。最后,农作物机械化的作用程度不平衡,大体上来看旱田农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是高于水田农业化机械水平的,而且,粮食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高于经济作物。
三、影响因素分析
1.农民人均收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一般来说,农民的人均收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一个地区的农民收入普遍偏低,都会影响农民对土地的资金投入,更不用说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再加上农业生产受到地域环境和季节性的外在因素影响,所需要的农机品种不是固定的,所以想要实现整体农业机械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相对来说,如果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会使得农业生产以及发展出现严重的萎缩。又因为资本的不足,农民基本上没有能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也就进一步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农业产业收入、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国家对农户的转移性收入。现阶段,许多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强大的资金保障,大多数农民会选择进城打工。后来,随着国家农机下乡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因此,想要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显著发展,需要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的变量。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客观前提。现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大城市转移,做一些零散工来维持日常生活。所以想要实现农村机械耕作的大面积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价格的高低,或者说,与劳动力和资本稀缺的相对程度有关。所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能够大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这也可以看作是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如果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依然处在大量过剩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与其他科技相结合对农业生产的推广。
四、我国农业化机械发展的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想要使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农业生产地区,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能力素养,所以国家需要重视农业机械化政策的宣传教育。可以印发一些农业机械化宣传手册,让农业生产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还可以制作农业机械化推广视频,便于大多数人的认识和理解。一些地区还可以通过政府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机械化知识讲座,向广大农民普及农业和机械化的科学知识与常识。除此之外,可以派遣一些专业的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为农民解决农机上存在的问题,可以给农民讲述一些专业的维修技术以及养护技巧,同时引导农民规范的使用农机设备。
2.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普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仅仅是在设备上要有足够的投资,同时还要能够结合科技与技术的创新。所以国家要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要能够成立相关的专项基金,进行全面的组织和实施大型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具的开发与生产。要对市场的需求做充分的调研,要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的研究与生产。结合一些政策的推广,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以及推广部门参与的農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3.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的经营。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但是就我国的土地分配制度来看,土地经营大多被分散成了许多小块,没有整体性,这也就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想要解决这种问题,首先是要加速土地的流转,推行将土地承包给农业大户的做法,这样有助于农业大户建立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农场生产模式。其次,可以实行统种分管制,在土地承包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成员承包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统一生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解决农业机械化生产问题刻不容缓,针对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有条不紊的制定计划并实施。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这个过程会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因素,由于我国占地面积庞大,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形,不同的地区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就导致农业机械化的推行工作复杂并且缓慢。所以在实际的生产与推广过程中,除了重视宣传教育以外,还要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建立起信息化的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高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成军, 李想.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2, 34(5):241-244.
[2]王晓薇. 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4.
[3]涟水县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作者简介:张海娇(1980-09-21),女,汉族,广西昭平县,本科,初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机械化生产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