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兴趣不足,课前预习少,学习主动性不足以及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三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环境法,交流法以及加强阅读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现状;方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根据问卷资料显示,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学生愿意上阅读课,尤其是喜欢上阅读课的所占比例更大,在学生中一部分是因为喜欢阅读而喜欢上阅读课,而不是出于对阅读课的喜欢,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阅读的喜爱。对于教师而言,只有近一半的教师会在课前研究如何在开课时通过特殊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度上不是十分积极,教师对于阅读课的处理上只是就课文教课文,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不浓。学生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不浓的主要原因来自教师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调查显示,小学生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主要时间主要来自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缺乏引导学生科学阅读方式,对于阅读本身的重要性耶不是足够重视。现如今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在课余时间来进行阅读甚至显得有点奢侈,因此需要老师在课内做好阅读课的教学指导。而目前的现状是课内的阅读时间被强加了理解,赏析的过程,学生背负着压力进行阅读,这样会对阅读失去兴趣。
(二)学生提前预习少,教师指导成效降低。调查显示,小学生能在课前预习的很少,而且预习时间不足加上教师缺乏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导致课下预习效果很差。于是教师将阅读课的很多时间用在让学生学习生字、熟读课文上面,使得阅读课变成了识字课,失去了阅读课本身的意义。要知道阅读教学不应该死随意的,尤其是以教学为目的,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带着学生进行独立思维阅读的课程更加需要学生提前进行课堂准备,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下都要进行适当的科学指导。教师对于学生预习指导对于阅读课教学十分重要,是首要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检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独立思考方法。
(三)阅读课上学生学习被动。学生参在阅读上十分被动,调查显示,阅读课能够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独立思考的的学生比例较少,能大胆向老师或同学提题的的更少,所以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十分被动,尤其是在独立思考环节,要么是不爱发言,要么是教师的教学压迫感让学生有紧张感而不敢发言。另外,课上教师提出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的比例还不到一半,老师很少在备课中会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这可能是造成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的主要原因。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主要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效果,一旦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可能就会产生反感情绪而失去了兴趣,然后会让他们陷入一种挫败感之中。
(四)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当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内容的过分考试化诉求,往往要求学生刻意的追固定的阅读模式方法,要求他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和线索去阅读,带着考试阅读题的印象去开展阅读,甚至将阅读和习作的关系较互为一团,完全成为了考试的影子。另外,受限于教育体制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主要是将教材内容的学习放在首位,严格定义那些要读,拿些不用读,带着一种应试考试的要求去左右学生的思维,将阅读始终至于考试的影子之下,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带着考试的包袱进行其他相关的阅读,哪怕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总会联想到考试,失去了阅读本身的兴趣和本真。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阅读环境。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构思以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中,因为意境在学生的阅读中更好的学生进行顺畅、放松的阅读,以一种完全自我的心境去体会文字和其中的思想。比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构思如何让他们不由自主的进入阅读的意境。为了避免外界干扰,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的样子,然后描述他们所看到过的最美丽的草原,从而逐步将他们带入草原的意境,这样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文章所描述草原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引入文中的句子进行场景的对比,最后将学生带入阅读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分钟,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的阅读思维。
(二)促进阅读交流。利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所以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在阅读交流的对象的选择不要仅仅局限在课堂,在课外,在校园的草坪,亭下,树丛中,都是良好的阅读环境。另外,阅读交流的对象也不需要只是在同学之间,和老师之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和家长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扩大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最后通过这样的分享读书心得,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彼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相信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三)重视阅读方法。阅读的第一个层次是要教会学生明白文章本身的意思,然后针对作者本意,提出疑问,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让学生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是从题目上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是对于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有的题目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有的题目是作者情感的节点,因此对于题目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另外就是要加强阅读,阅读阅读,不仅要看,还要读出来。朗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训练学生的朗读时要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
三、结语
总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不要为了考试而阅读,当也不能放羊式的不管不问,放任自流,那样阅读能力和水平也不会提高,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方法的问题,还有自身对阅读本身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4-285.
[2]庄圆红.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J]. 学苑教育,2015,02:37.
[3]周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析[J]. 考试周刊,2015,04:4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现状;方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根据问卷资料显示,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学生愿意上阅读课,尤其是喜欢上阅读课的所占比例更大,在学生中一部分是因为喜欢阅读而喜欢上阅读课,而不是出于对阅读课的喜欢,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阅读的喜爱。对于教师而言,只有近一半的教师会在课前研究如何在开课时通过特殊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度上不是十分积极,教师对于阅读课的处理上只是就课文教课文,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不浓。学生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不浓的主要原因来自教师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调查显示,小学生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主要时间主要来自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缺乏引导学生科学阅读方式,对于阅读本身的重要性耶不是足够重视。现如今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在课余时间来进行阅读甚至显得有点奢侈,因此需要老师在课内做好阅读课的教学指导。而目前的现状是课内的阅读时间被强加了理解,赏析的过程,学生背负着压力进行阅读,这样会对阅读失去兴趣。
(二)学生提前预习少,教师指导成效降低。调查显示,小学生能在课前预习的很少,而且预习时间不足加上教师缺乏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导致课下预习效果很差。于是教师将阅读课的很多时间用在让学生学习生字、熟读课文上面,使得阅读课变成了识字课,失去了阅读课本身的意义。要知道阅读教学不应该死随意的,尤其是以教学为目的,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带着学生进行独立思维阅读的课程更加需要学生提前进行课堂准备,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下都要进行适当的科学指导。教师对于学生预习指导对于阅读课教学十分重要,是首要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检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独立思考方法。
(三)阅读课上学生学习被动。学生参在阅读上十分被动,调查显示,阅读课能够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独立思考的的学生比例较少,能大胆向老师或同学提题的的更少,所以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十分被动,尤其是在独立思考环节,要么是不爱发言,要么是教师的教学压迫感让学生有紧张感而不敢发言。另外,课上教师提出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的比例还不到一半,老师很少在备课中会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这可能是造成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的主要原因。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主要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效果,一旦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可能就会产生反感情绪而失去了兴趣,然后会让他们陷入一种挫败感之中。
(四)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当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内容的过分考试化诉求,往往要求学生刻意的追固定的阅读模式方法,要求他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和线索去阅读,带着考试阅读题的印象去开展阅读,甚至将阅读和习作的关系较互为一团,完全成为了考试的影子。另外,受限于教育体制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主要是将教材内容的学习放在首位,严格定义那些要读,拿些不用读,带着一种应试考试的要求去左右学生的思维,将阅读始终至于考试的影子之下,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带着考试的包袱进行其他相关的阅读,哪怕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总会联想到考试,失去了阅读本身的兴趣和本真。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阅读环境。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构思以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中,因为意境在学生的阅读中更好的学生进行顺畅、放松的阅读,以一种完全自我的心境去体会文字和其中的思想。比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构思如何让他们不由自主的进入阅读的意境。为了避免外界干扰,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的样子,然后描述他们所看到过的最美丽的草原,从而逐步将他们带入草原的意境,这样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文章所描述草原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引入文中的句子进行场景的对比,最后将学生带入阅读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分钟,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的阅读思维。
(二)促进阅读交流。利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所以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在阅读交流的对象的选择不要仅仅局限在课堂,在课外,在校园的草坪,亭下,树丛中,都是良好的阅读环境。另外,阅读交流的对象也不需要只是在同学之间,和老师之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和家长沟通,不仅可以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还可以扩大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最后通过这样的分享读书心得,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彼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相信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三)重视阅读方法。阅读的第一个层次是要教会学生明白文章本身的意思,然后针对作者本意,提出疑问,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让学生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是从题目上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是对于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有的题目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有的题目是作者情感的节点,因此对于题目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另外就是要加强阅读,阅读阅读,不仅要看,还要读出来。朗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训练学生的朗读时要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
三、结语
总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不要为了考试而阅读,当也不能放羊式的不管不问,放任自流,那样阅读能力和水平也不会提高,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方法的问题,还有自身对阅读本身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4-285.
[2]庄圆红.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J]. 学苑教育,2015,02:37.
[3]周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析[J]. 考试周刊,2015,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