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中国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关键词】声乐;演唱;特征
引言
音乐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隶属于艺术美学,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音乐美学,既可以说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美和审美的声乐美学,又可以说是音乐学中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这种双重属性,说明它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包括民歌、曲艺、戏曲、和歌剧等四个重要方面。但从广义上,民族声乐也可以分为三大类:民歌演唱、曲艺说唱、戏曲演唱。在时间的发展中,一些新的民歌、歌剧还有西洋唱法的因素也渐渐的融入到民族声乐之中。这些新的民族演唱歌曲,从编曲、选题、填词等方面都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从狭义上看,民族声乐艺术即是现代人口中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是在继承原有的传统唱法的同时,学习西洋的美声歌唱技巧,经过不断地吸收和借鉴,最终在两者间融会贯通,所以形成现在新的艺术形式。另外我国的民族声乐特别注重创新演唱方法,不再是单一的纯民间演唱,而是多种形式的转化,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民族声乐不仅借鉴了其他艺术演唱方法,而且还引入了一些西洋音乐的演唱风格,在这两者的影响下,作品中的声音、气息等被完美地诠释出来,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除此,从咬字位置和发声腔体上看,民族声乐中所使用的腔体、咬字都等符合本民族的发音习惯和欣赏角度。总的来说,民族声乐艺术不仅符合我国的审美标准,还集中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民族气质,在我国声乐教学以及歌坛中分量颇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与科学性
2.1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化
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当当中,由于民族声乐艺术多样性的特点,中国民族声乐风格多样化和规范化必不可少。但不能一味强调多样化,也要注重科学合理性,这就是民族声乐被称为民族声乐艺术而不是民间演唱的原因。民族声乐的本质规定,民族声乐要符合中华文化审美要求,同时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和群众性。所以我们在对声音的科学性训练上,应当坚持不懈地追求尽善尽美,还要充分发挥人们潜在的发声力量和寻找更好的发声技巧。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民族声乐艺术才能快速繁荣发展,并且向多样化、多元化的态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数量与质量兼备的,音乐风格与表演形式形象生动的高质量民族声乐作品。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地理环境、习俗和文化氛围,因此民族声乐艺术各具代表性。例如,粗犷豪迈的藏族歌曲,豁达悠久的蒙古长调,高亢嘹亮的青海花儿,隽永俊秀的江南小调等这些民族声乐民族风情浓郁,而且发声各有独特之处。有些传统戏曲的发声方法更为科学,如京剧中的“脑后摘筋”与美声唱法中的“高音关闭”就有很多相同之处。另外,我国的越剧和黄梅戏,音域不算宽,也没有洪亮的高音,但它发音婉转,始终保持了演唱的寿命和声带的健康。因此,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尽量追求科学的,完善的,能发挥最大潜能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使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的气势。
2.2民族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
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科学性的巧妙结合,具体体现在发声方法技巧的科学规范,而又保持了民族特色以及民族风情不被流失。在这一点上,许多歌唱家和民族声乐教育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王品素教授坚持“立足于民族,力求完美”的原则,在我国声乐教学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始了最初的探索。金铁霖教授在指导民族风格浓郁的民族歌曲上应用了美声唱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把科学唱法的共性灵活运用到民族声乐的个性之中,这种教学方法引起了音乐理论界的巨大讨论。歌唱家吴碧霞民族美声同时兼备,她既可以自由地演唱地方的民歌和难度超高的歌剧,还能完美演绎歌唱西方古典艺术歌曲。吴碧霞就是完美诠释了科学性与民族性的融合贯通,她的演唱体现了科学性与民族性完美结合的结晶。
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性
3.1把握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赋予了每首声乐作品独特的风格,大多取材来源于经典的诗词佳作或民间曲调,因此,不同时期阶段创作出的声乐作品都带有显著的时代烙印,不同民族所创作的曲目也都拥有本民族自己的特色。所以,表演者需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其所属的时期、带有的民族风格与特色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精准的拿捏,这对于作品的表现具有关键意义。如中国近代声乐作品是从出现、成长到成熟的关键阶段,因为此类声乐作品大部分是根据民族民调改编而来,结合汉语韵律的特征来编写词曲,所以它们大部分带有显著的民族风格。在表现此类歌曲时,不仅不可以生搬硬套国外的美声唱法,还应注意和以往的民族唱法进行区分,因为对发声需求存在差异,美声注重的是喉松、胸通、头空。并且音质厚重、必须拥有金属质感;而我国的民族唱法注重的是甜、脆、亮,音质必须甜美、清脆、明亮,参考近代声乐作品的风格和各个阶段的特征,曲目的演唱主要是以圆润明亮為基础,传统美学为原则,婉约和柔美为主线,让情牵动出声,让声传递情感,两者交织融合,如此便能呈现出其独有的风格。
音乐曲调是影响演绎风格的主要因素,演唱者的声音具有独特的磁性与穿透力,不但可以演绎出各个时期地域的歌曲风格,还能通过改变腔调、控制吐字来展现歌曲韵味。曲调的独特性是所有民族民歌的特点,民族的特征也影响着民歌。因此,曲调是表演地方歌曲的重中之重,和歌曲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关系。民歌中的韵味较为淳朴,而这种淳朴的表现需要借助灵活的声音以及腔调的诠释,这样的歌曲才能推广到国际舞台。为获取听众的好感,作曲者与表演者都需要在创作修养和表演技法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划分。 3.2学习借鉴各种声乐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声乐创作为适应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民歌。世界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为各种艺术形式带来了契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抓住机会,既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髓,也继承了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渐一步步走向世界。
如果要提升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我们就必须借鉴和参考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声乐艺术。在借鉴美声发声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民族唱法中美声化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才能把东方的魅力与西洋的神秘这两者兼备到。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参考戏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气息深吸缓吐、偷气转快灵活、节奏板眼清楚,用腔圆润自如”,形成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演唱风格。不仅如此,现代民族声乐名家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就值得我们仔细的欣赏,因为名家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聆听上优美的歌曲,还能够让我们梳理歌曲中不同层次的感情,对于音乐的旋律以及特质都会有新的见解。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决不能一蹴而就,只有结合个人生理特点,注重发声方法和音乐表现,个人才能有所突破。
3.3歌唱技能与艺术价值的体现
歌唱技能是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美声唱法在演唱中要求深呼吸、高位置的发声技巧、强调共鸣腔体、真假声按音高比例、使用混合声音歌唱。发出的声音达到圆润、柔美,浑厚、具有穿透力,音色变化自然灵活,演唱作品的艺术性和技巧较高,比较复杂。中国民族声乐在演唱方法上,吸收和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呼吸特点,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让声音获得高位置,使音响更加丰满,柔和,松弛。所以声乐技术是民族声乐的发展的重要支柱。
有些作品既植根于戏曲的土壤,又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如《前门情思大碗茶》、《孟姜女》、《玛依拉变奏曲》等。这些优秀作品无论是从演唱者还是欣赏者的角度上看,都能达到与观众的共鸣和完美效果。从本质上看,民族性的作品艺术感染力更强。例如,我国歌曲中所具备的那种情感魅力和民俗风范是无法由外国人所深刻掌握的。好的作曲家比外国人更能把戏曲音调融入到声音中,传达出的民族韵味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沉淀,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歌曲中的情感,乡土情怀都深深感染着作者,演唱者和欣赏者。好的作品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声乐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特殊音韵。
四、结束语
总之,民族声乐艺术随着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由最初的一味传承到今天的融会贯通,既在传承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同时为了能够让这项艺术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对于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也需要相关工作者积极地勇于面对。此外,民族声乐艺术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还应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有效的方法技巧和浓厚的时代气息。因此,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吸收西洋声乐艺术元素时,要保持原有民族艺术特色,合理科学地借鉴西洋音乐艺术中的精华。我国民族声乐发展之路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才能够深深地刻上我国民族的烙印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多元化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同飞.浅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系[J].新西部,2017(09):97-98.
[2]钱树林.简析当代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趋向[J].大众文艺,2014(02):154-155.
[3]张苗苗. 民族声乐演唱在中国音乐剧中运用的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11.
【关键词】声乐;演唱;特征
引言
音乐美学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隶属于艺术美学,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音乐美学,既可以说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美和审美的声乐美学,又可以说是音乐学中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这种双重属性,说明它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包括民歌、曲艺、戏曲、和歌剧等四个重要方面。但从广义上,民族声乐也可以分为三大类:民歌演唱、曲艺说唱、戏曲演唱。在时间的发展中,一些新的民歌、歌剧还有西洋唱法的因素也渐渐的融入到民族声乐之中。这些新的民族演唱歌曲,从编曲、选题、填词等方面都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从狭义上看,民族声乐艺术即是现代人口中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是在继承原有的传统唱法的同时,学习西洋的美声歌唱技巧,经过不断地吸收和借鉴,最终在两者间融会贯通,所以形成现在新的艺术形式。另外我国的民族声乐特别注重创新演唱方法,不再是单一的纯民间演唱,而是多种形式的转化,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民族声乐不仅借鉴了其他艺术演唱方法,而且还引入了一些西洋音乐的演唱风格,在这两者的影响下,作品中的声音、气息等被完美地诠释出来,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除此,从咬字位置和发声腔体上看,民族声乐中所使用的腔体、咬字都等符合本民族的发音习惯和欣赏角度。总的来说,民族声乐艺术不仅符合我国的审美标准,还集中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民族气质,在我国声乐教学以及歌坛中分量颇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民族性与科学性
2.1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化
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当当中,由于民族声乐艺术多样性的特点,中国民族声乐风格多样化和规范化必不可少。但不能一味强调多样化,也要注重科学合理性,这就是民族声乐被称为民族声乐艺术而不是民间演唱的原因。民族声乐的本质规定,民族声乐要符合中华文化审美要求,同时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和群众性。所以我们在对声音的科学性训练上,应当坚持不懈地追求尽善尽美,还要充分发挥人们潜在的发声力量和寻找更好的发声技巧。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民族声乐艺术才能快速繁荣发展,并且向多样化、多元化的态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数量与质量兼备的,音乐风格与表演形式形象生动的高质量民族声乐作品。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地理环境、习俗和文化氛围,因此民族声乐艺术各具代表性。例如,粗犷豪迈的藏族歌曲,豁达悠久的蒙古长调,高亢嘹亮的青海花儿,隽永俊秀的江南小调等这些民族声乐民族风情浓郁,而且发声各有独特之处。有些传统戏曲的发声方法更为科学,如京剧中的“脑后摘筋”与美声唱法中的“高音关闭”就有很多相同之处。另外,我国的越剧和黄梅戏,音域不算宽,也没有洪亮的高音,但它发音婉转,始终保持了演唱的寿命和声带的健康。因此,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尽量追求科学的,完善的,能发挥最大潜能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使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的气势。
2.2民族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
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科学性的巧妙结合,具体体现在发声方法技巧的科学规范,而又保持了民族特色以及民族风情不被流失。在这一点上,许多歌唱家和民族声乐教育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王品素教授坚持“立足于民族,力求完美”的原则,在我国声乐教学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始了最初的探索。金铁霖教授在指导民族风格浓郁的民族歌曲上应用了美声唱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把科学唱法的共性灵活运用到民族声乐的个性之中,这种教学方法引起了音乐理论界的巨大讨论。歌唱家吴碧霞民族美声同时兼备,她既可以自由地演唱地方的民歌和难度超高的歌剧,还能完美演绎歌唱西方古典艺术歌曲。吴碧霞就是完美诠释了科学性与民族性的融合贯通,她的演唱体现了科学性与民族性完美结合的结晶。
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性
3.1把握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赋予了每首声乐作品独特的风格,大多取材来源于经典的诗词佳作或民间曲调,因此,不同时期阶段创作出的声乐作品都带有显著的时代烙印,不同民族所创作的曲目也都拥有本民族自己的特色。所以,表演者需要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其所属的时期、带有的民族风格与特色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精准的拿捏,这对于作品的表现具有关键意义。如中国近代声乐作品是从出现、成长到成熟的关键阶段,因为此类声乐作品大部分是根据民族民调改编而来,结合汉语韵律的特征来编写词曲,所以它们大部分带有显著的民族风格。在表现此类歌曲时,不仅不可以生搬硬套国外的美声唱法,还应注意和以往的民族唱法进行区分,因为对发声需求存在差异,美声注重的是喉松、胸通、头空。并且音质厚重、必须拥有金属质感;而我国的民族唱法注重的是甜、脆、亮,音质必须甜美、清脆、明亮,参考近代声乐作品的风格和各个阶段的特征,曲目的演唱主要是以圆润明亮為基础,传统美学为原则,婉约和柔美为主线,让情牵动出声,让声传递情感,两者交织融合,如此便能呈现出其独有的风格。
音乐曲调是影响演绎风格的主要因素,演唱者的声音具有独特的磁性与穿透力,不但可以演绎出各个时期地域的歌曲风格,还能通过改变腔调、控制吐字来展现歌曲韵味。曲调的独特性是所有民族民歌的特点,民族的特征也影响着民歌。因此,曲调是表演地方歌曲的重中之重,和歌曲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关系。民歌中的韵味较为淳朴,而这种淳朴的表现需要借助灵活的声音以及腔调的诠释,这样的歌曲才能推广到国际舞台。为获取听众的好感,作曲者与表演者都需要在创作修养和表演技法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划分。 3.2学习借鉴各种声乐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声乐创作为适应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民歌。世界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为各种艺术形式带来了契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抓住机会,既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髓,也继承了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渐一步步走向世界。
如果要提升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我们就必须借鉴和参考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声乐艺术。在借鉴美声发声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民族唱法中美声化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才能把东方的魅力与西洋的神秘这两者兼备到。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参考戏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气息深吸缓吐、偷气转快灵活、节奏板眼清楚,用腔圆润自如”,形成自己独特的完整的演唱风格。不仅如此,现代民族声乐名家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就值得我们仔细的欣赏,因为名家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聆听上优美的歌曲,还能够让我们梳理歌曲中不同层次的感情,对于音乐的旋律以及特质都会有新的见解。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决不能一蹴而就,只有结合个人生理特点,注重发声方法和音乐表现,个人才能有所突破。
3.3歌唱技能与艺术价值的体现
歌唱技能是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美声唱法在演唱中要求深呼吸、高位置的发声技巧、强调共鸣腔体、真假声按音高比例、使用混合声音歌唱。发出的声音达到圆润、柔美,浑厚、具有穿透力,音色变化自然灵活,演唱作品的艺术性和技巧较高,比较复杂。中国民族声乐在演唱方法上,吸收和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呼吸特点,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让声音获得高位置,使音响更加丰满,柔和,松弛。所以声乐技术是民族声乐的发展的重要支柱。
有些作品既植根于戏曲的土壤,又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如《前门情思大碗茶》、《孟姜女》、《玛依拉变奏曲》等。这些优秀作品无论是从演唱者还是欣赏者的角度上看,都能达到与观众的共鸣和完美效果。从本质上看,民族性的作品艺术感染力更强。例如,我国歌曲中所具备的那种情感魅力和民俗风范是无法由外国人所深刻掌握的。好的作曲家比外国人更能把戏曲音调融入到声音中,传达出的民族韵味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沉淀,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歌曲中的情感,乡土情怀都深深感染着作者,演唱者和欣赏者。好的作品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声乐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特殊音韵。
四、结束语
总之,民族声乐艺术随着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由最初的一味传承到今天的融会贯通,既在传承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民族声乐艺术,同时为了能够让这项艺术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对于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也需要相关工作者积极地勇于面对。此外,民族声乐艺术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还应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有效的方法技巧和浓厚的时代气息。因此,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吸收西洋声乐艺术元素时,要保持原有民族艺术特色,合理科学地借鉴西洋音乐艺术中的精华。我国民族声乐发展之路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才能够深深地刻上我国民族的烙印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多元化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同飞.浅论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系[J].新西部,2017(09):97-98.
[2]钱树林.简析当代民族声乐演唱艺术趋向[J].大众文艺,2014(02):154-155.
[3]张苗苗. 民族声乐演唱在中国音乐剧中运用的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