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T检查看儿童颅脑外伤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niao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外伤主要是由直接或间接的力量造成颅内的脑组织或神经血管的损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等,且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中常会合并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病情较为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大脑循环血量的减少,进而出现大脑缺氧缺血症状,极易发生休克、脑梗死、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等症状,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近些年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儿童群体的颅骨正处于发育阶段,当其摔倒时,部分儿童会出现颅脑外伤。而学龄前儿童因为安全意识薄弱,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乱跑、蹦跳等行为,这也增加了其发生颅脑外伤的风险。CT检查作为现阶段诊断颅脑外伤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具有组织密度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扫描范围大等优点,可以迅速、准确地为医生提供全面性影像资料,利于医生对颅脑外伤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但是基于儿童的依从性与配合度较低,这也就为CT检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开展儿童颅脑外伤的CT检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CT检查的准确性。

CT检查儿童颅脑外伤的重要性


  颅脑外伤属于神经外科疾病,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外力所致,且具有进展速度快、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颅脑外伤的病理特征会损伤中枢神经,出现共济失调、感觉和运动障礙、失语症等认知障碍情况,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患儿病灶的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便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儿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临床治疗。例如对患者开展血肿清除术、骨瓣减压术等,以此来对血肿情况严重的患儿进行引流,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发生脑疝的概率。还可以通过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亚低温保守治疗、中医治疗、高压氧治疗等,以保障患儿脑部的血液循环畅通,保护其神经元及恢复生精细胞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CT检查儿童颅脑外伤的注意事项


  据调查发现,儿童在接受CT检查的过程中,其敏感度要高于成年人10倍。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内的组织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并且CT检查的敏感度较高。如果接受大剂量CT检查,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且年龄越小的儿童受到CT检查的负面影响越大,进而增大儿童身体损伤风险的概率。因此,在对颅脑外伤患儿进行CT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在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减少对儿童身体的损伤。
  (一)检查前对儿童的心理护理
  因为儿童年龄较小,极易产生各种不稳定情绪,出现哭闹等情况。因此,检查人员要主动接近儿童,并用亲切、活泼的语言与儿童交流,用正确的方法安抚儿童的不良情绪,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提升儿童CT检查的依从性。
  (二)遵循最优化的检查原则
  CT检查在临床诊治中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定位病灶准确、检查时间短等优点,所以在颅脑外伤检查中,首先选择采用CT检查。但在对儿童进行CT检查的过程中,检查人员必须做好辐射防护工作,减少辐射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在保证CT检查结果下,选择科学合理的照射量,遵循“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辐射防护原则。
  (三)体位及CT扫描技术
  在进行CT检查时需采用仰卧位,如儿童出现有枕部血肿、疼痛等症状,则可以让患儿采用偏侧位。CT扫描的层厚及层距一般均为1.00cm,大约扫描9层。儿童准备进行CT检查前,医护人员必须向儿童的家长说明注意事项,并做好辐射防护措施,并使用铅橡皮遮盖胸部和上腹部,用特制的铅皮遮盖儿童的会阴处,同时遮盖儿童下腹部及颈部,以此来减少对儿童眼晶状体、甲状腺、生殖腺的照射,尽量减少CT检查所带来的辐射伤害。
  (四)合理的应用镇静剂
  在对低龄儿童进行CT检查时,建议家长在儿童身旁陪伴,以减少儿童不安情绪,同时帮助儿童摆正体位,配合检查。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医护人员以及家长要鼓励其进行单独的检查,避免家长在陪伴儿童进行CT检查过程受到辐射的影响。而对于一些不配合的儿童,则可以合理地使用相应的药物,如使用鲁米钠5~10mg/kg肌内注射,或让儿童进行10%水合氯醛灌肠或口服,待患儿安静、稳定后再行CT检查,以保障颅脑损伤患儿CT检查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CT检查在给颅脑外伤患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其承受了电离辐射,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风险,并且患儿接受CT检查照射的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对其造成的不确定风险的概率也就越高。因此,在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CT检查时,检查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与准备工作,尽量减少CT检查带来的辐射伤害,确保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举动并科普相关预防知识,减少磕碰现象的发生,进而达到预防儿童颅脑外伤的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当前幼儿教育中美术学科的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美术观念,并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有效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在幼儿美术学科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利用游戏教学策略,将美术教学内容有效融入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幼儿园中班美术教
班级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充满生机的角落。自然角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要求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喜爱动植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有一个观点:“要从学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求得活的教材。”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自然角的教育意义,让自然角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也就是说,幼儿园美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审美形态和美感熏陶幼儿,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幼儿园创设优美的环境,用
美育的关键在于美感教育,美感教育包括对艺术美的认知、欣赏、感受,对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对品格、情操与素养的教育。中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小学时期的教育应实现知识教育与德行培养的并行,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美育,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德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美育的定义  美育指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
值日生活动作为幼儿园常见的班级管理模式,来源于幼儿生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值日生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本文对值日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发挥值日生活动的最大价值,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值日生活动的问题诊断  (一)笼统、固化的工作内容  1.笼统的工作内容。在开展值日生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细化值日生的工作内容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孩子们运用他们的创造力结合丰富的想象自由创作出他们眼中的世界。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绘画和手工制作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是幼儿自主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教育虽然不能创造什么,但却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目前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很多家长从小培养孩
晨间谈话在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通常而言,晨间谈话能够使教师及幼儿相互了解,获得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师幼之间的感情得以有效提升。教师能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学习及生活中的需求,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由此,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幼儿园晨间谈话活动予以有效落实,并优化谈话方式。一、晨间谈话对中班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3~6岁儿
四肢骨折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多是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例如车祸、高空坠落等,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四肢骨折的疼痛级别非常高,患者感觉疼痛难忍,并经常会有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由于患者行动受限,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肢体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不利于骨折的快速愈合。目前,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实践表明,给予术后患者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
小儿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代谢性紊乱症,属于常见慢性疾病,其中1型糖尿病發生率最高。小儿1型糖尿病有“三多一少”表现,即患儿虽然体重降低,但是伴有多食、多尿、多饮特征,不过部分患儿也会出现食欲降低、意识水平改变、乏力、肌肉疼痛等情况,尤其是年龄不足1岁的婴儿,容易延误诊治。  较之成人糖尿病,小儿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①患儿自身因素。临床研究表明,5~6岁以及11~13岁是
腹膜炎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引起,多数为继发性腹膜炎,主要因腹腔内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时会出现血压显著下降及全身中毒性反應,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患者会因中毒性休克死亡。此外,部分患者会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腹膜炎的分类及病因  根据腹膜炎的发病机理,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腹膜炎。其中临床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