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语文实践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也就是说,学语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掌握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既是工具,就要参与种种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知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体验,从而达到更好地获取知识、技能,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小学作文训练中有很多观察一种植物、一处景物,参加某种活动等等的训练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先进行语文实践,再进行作文。因此,我们应该把语文实践和写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做、用眼看、张口说、用心感受,实践结束时,习作的雏形已经形成,习作也就不再是学生的苦事了。
两年多来,我注重“作文的源泉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语文实践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写作积累的乐趣
学生产生写作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的词句太少。“胸藏万壑任吐吞,笔有千钧任翕张”。胸无壑,笔无力,又怎能任凭吐吞翕张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把在课堂学到的知识无法准确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缺少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
首先,在课堂注重训练学生用词造句。这里不是指低年级的简单造句和说话练习,而是“连词成段”。在学习了一段精美的文字后,让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此时提出让学生用这段文字中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学生大都会感到新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在此过程中,再多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就会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文中有一段描写青海湖美丽景色的文字,我找出该段文学中“深湛、温柔恬雅、锦缎、涟漪”等词语让学生连词成段,其中好多同学都仿照原文描述了自己熟悉的家乡的山水风景。其中一名同学竟然用这些词语描写人:“她黑锦缎似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表情是那么的温柔恬雅,静静地在蓝得深湛的河水边看书,任鱼儿在水中戏耍,激起一层层的涟漪,她都无动于衷。”照此方法,在课堂上我坚持进行类似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片段描写,实践写作方法。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课文这个语言文字材料有所感悟,或者在反复的诵读中有所领会。因此,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反复练习运用语言,逐渐形成写作技能,习得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获得语言的积累。这样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么精彩的分析讲解,也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展开讨论和交流,利用课文这个语言文字材料练习运用语言,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发展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在学习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时,课堂上经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后,学生几乎能熟读成诵,我运用诗中的话语鼓励大家:“啊!女生读得如梨花般清香,男生读得像讲话的会场!”大家乐了,我顺势引导“延安精神令作者魂牵梦萦,我们一起生活了六年,分别在即,相信大家有千言万语,不如我们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开始“创作”,大多数习作虽很稚嫩,但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将来下笔如有神时的情景,这是多么可贵的实践啊!
再次,从语文实践入手,学以致用,让学生轻松习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许多教师都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我认为“百见不如一试”,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操作,在实践中验证知识,挖掘写作的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实践去验证书本上的知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了他们的写作空间。如在作文辅导课上,我教给学生“实验作文的步骤”后,课堂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为了让学生去验证掌握的方法,我布置学生回家作个实验,并按要求把实验过程写下来。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我在结满水珠的玻璃上兴奋地写下了‘科学真奇妙’四个大字。”“看似平常的现象却有着科学道理,今天的实验不仅使我学习了新知识,还让我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验证式语文实践容易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产生发现、探索的乐趣,达到轻松作文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开辟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拓宽写作思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要体现。掌握工具需要科学的写作训练,写作训练的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树立生活实践即语文实践的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小学生写作也不例外,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内容空洞、束手无策,其根源还是由于缺乏题材,写作素材枯竭。要想真正解决作文材料的来源问题,教师就应该树立生活实践的观念。教师一旦树立了这种观念,一方面会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周边生活,多看、多想、多说,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学生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就会主动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景,这样学生写作文就不会感到那么吃力了。
其次,在语文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范围小、内容丰富多样的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些活动可以直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将范围确定得尽可能小,学生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对此有所提高,活动时会产生成就感,这样首先培养了学生的信心。不光语文实践的内容范围要小,还要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心。
在学校里,我经常指导学生开展手抄报展览、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手抄报展览时,让学生把展览活动的过程和自己认为好的手抄报的评选理由记录下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进行了语文实践,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组织其他活动时,我也只是充当顾问的角色,在提出侧重点不同的实践要求后,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总之,要让学生愿意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语言,积极交流思想、情感、信息。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寻找到写作的灵感,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小学作文训练中有很多观察一种植物、一处景物,参加某种活动等等的训练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先进行语文实践,再进行作文。因此,我们应该把语文实践和写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做、用眼看、张口说、用心感受,实践结束时,习作的雏形已经形成,习作也就不再是学生的苦事了。
两年多来,我注重“作文的源泉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语文实践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写作积累的乐趣
学生产生写作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的词句太少。“胸藏万壑任吐吞,笔有千钧任翕张”。胸无壑,笔无力,又怎能任凭吐吞翕张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把在课堂学到的知识无法准确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缺少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
首先,在课堂注重训练学生用词造句。这里不是指低年级的简单造句和说话练习,而是“连词成段”。在学习了一段精美的文字后,让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此时提出让学生用这段文字中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学生大都会感到新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在此过程中,再多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就会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文中有一段描写青海湖美丽景色的文字,我找出该段文学中“深湛、温柔恬雅、锦缎、涟漪”等词语让学生连词成段,其中好多同学都仿照原文描述了自己熟悉的家乡的山水风景。其中一名同学竟然用这些词语描写人:“她黑锦缎似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表情是那么的温柔恬雅,静静地在蓝得深湛的河水边看书,任鱼儿在水中戏耍,激起一层层的涟漪,她都无动于衷。”照此方法,在课堂上我坚持进行类似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片段描写,实践写作方法。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课文这个语言文字材料有所感悟,或者在反复的诵读中有所领会。因此,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反复练习运用语言,逐渐形成写作技能,习得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获得语言的积累。这样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么精彩的分析讲解,也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展开讨论和交流,利用课文这个语言文字材料练习运用语言,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发展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在学习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时,课堂上经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后,学生几乎能熟读成诵,我运用诗中的话语鼓励大家:“啊!女生读得如梨花般清香,男生读得像讲话的会场!”大家乐了,我顺势引导“延安精神令作者魂牵梦萦,我们一起生活了六年,分别在即,相信大家有千言万语,不如我们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开始“创作”,大多数习作虽很稚嫩,但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将来下笔如有神时的情景,这是多么可贵的实践啊!
再次,从语文实践入手,学以致用,让学生轻松习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许多教师都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我认为“百见不如一试”,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操作,在实践中验证知识,挖掘写作的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实践去验证书本上的知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了他们的写作空间。如在作文辅导课上,我教给学生“实验作文的步骤”后,课堂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为了让学生去验证掌握的方法,我布置学生回家作个实验,并按要求把实验过程写下来。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我在结满水珠的玻璃上兴奋地写下了‘科学真奇妙’四个大字。”“看似平常的现象却有着科学道理,今天的实验不仅使我学习了新知识,还让我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验证式语文实践容易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产生发现、探索的乐趣,达到轻松作文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开辟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拓宽写作思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重要体现。掌握工具需要科学的写作训练,写作训练的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树立生活实践即语文实践的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小学生写作也不例外,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内容空洞、束手无策,其根源还是由于缺乏题材,写作素材枯竭。要想真正解决作文材料的来源问题,教师就应该树立生活实践的观念。教师一旦树立了这种观念,一方面会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周边生活,多看、多想、多说,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学生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就会主动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景,这样学生写作文就不会感到那么吃力了。
其次,在语文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范围小、内容丰富多样的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些活动可以直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将范围确定得尽可能小,学生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可以对此有所提高,活动时会产生成就感,这样首先培养了学生的信心。不光语文实践的内容范围要小,还要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心。
在学校里,我经常指导学生开展手抄报展览、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手抄报展览时,让学生把展览活动的过程和自己认为好的手抄报的评选理由记录下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进行了语文实践,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组织其他活动时,我也只是充当顾问的角色,在提出侧重点不同的实践要求后,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总之,要让学生愿意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语言,积极交流思想、情感、信息。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寻找到写作的灵感,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