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州地区是汉画像石遗存较多的地区之一。汉画像石墓窗是墓葬的一个构成区域,也是一个特定的位置,作为汉画像石墓中非常重要的实体要素之一,它和墓门、墓壁、墓柱、墓顶等其他要素一起构成墓室的具体形象。
关键词:徐州地区;汉画像石墓窗;牖;升仙文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44-02
窗,又称牖、囱等,是居住建筑上常见的组成部分,《说文囱部》云: “囱 ,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说文片部》亦云:“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可见在古代,牖通常是指开在墙上之窗,而窗则是指开在房屋顶部之窗。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窗、牖在使用上的区分不再明显,逐步开始混用。东汉《论衡·别通》:“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明显表现出窗、牖两字的含义近乎相同。 除此之外,牖也与户有相当的联系,《释名》云:“户,护也,以谨护闭塞也。”有保护、阻止之意。道德经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与窗牖组合,使得“室”的形态逐渐完整。 窗棱下部图像是墓窗图像的主体部分,占据墓窗图像的最大部分,刻画内容最为丰富,表现寓意也最为多样。 窗下区域图像主要可以分为宴饮图,拜谒图、建筑人物图、出行图等等。
一、宴饮图
表现宴饮图如图1 -1。画面中间刻四阿式房屋,屋内有二人对坐,左侧一人手持某物,右侧一人呈俯首拜谒状,中间应为茶几。屋有两根立柱,柱有斗拱。屋外有侍者三人,右边柱后一人盘腿而坐,望向屋内。左侧柱后有两人,可能是一成人对小孩进行教育。屋顶两侧各有一神鸟展翅作飞翔状。左上角刻异兽嬉戏。下层画面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右边刻建鼓,上饰羽葆,下有二人持桴击鼓:左边刻一树,树下三人盘腿而坐地观看,表现汉人宴请宾客的场面。
二、建筑人物图
如图1- 2,该石分为左右两栏,无间隔纹饰。下刻建筑人物:主体画面为一房屋,屋内两人对坐交谈,两人身后各有一侍者,屋檐上方各有一只凤鸟。右栏画面刻三只行龙,上部和右边有平行菱形纹,再外一层为垂幔纹、连弧纹、阴线卷曲纹,指向画面中心。另在该石左下角有一凸面半圆雕的卷角绵羊,有残损。
三、拜谒图
拜谒是中国古代礼仪中一项重要活动,《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仪,度也”指法度、准则,引申为仪式。汉代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及其儒家的传统,极力推崇礼仪在治国安邦中的特殊作用。礼仪成为汉朝统治者为政的根本和维护统治政权的无形基石。①拜谒礼仪是我国古代人际交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礼节。在画像石中,表现这一题材的画面不少,可能墓主多是官员,以此显示其能量和荣誉。
图1-3直棂窗下面刻房屋一座,前堂敞开,堂前有立柱一对,柱的上端雕饰斗拱,下端为鼓形柱础。屋顶上雕饰珍禽瑞兽,堂上正中刻三人,皆跽坐在榻上。中间一人戴进贤冠,双手拱于胸前,应为男主人。左右两人高髻,均面向中间男主人,亦双手拱于胸前,似为主人的妻妾。一男二女,与本墓是合葬墓的特点相吻合。此幅图表现的便是居家生活。前堂的左右设二门,门扇紧闭。
四、出行图
表现出行图,如图1 - 4画面上层刻车马出行,一骑在前面导引,后面跟着一辆马车,车有御者,主人坐车厢,马车后一人躬身做送别状。有六只鸟围绕一骑一马车,显示了这车队的前进速度。右上角刻异兽嬉戏;下层刻双阙、二人、一轺车, 阙前一人手捧简册对阙宣读,其中一人作抱盾躬迎状,右侧一马车奔腾而来,马车有车厢,不见人。原石边框饰锯齿纹。由于刻画区域面积太窄,出行图被分刻在两层上,分别刻画了出行与临阙两部分,表现手法与传统车马出行图基本相似,只是在车上加上了异兽相伴。图像画幅虽小,但气势十足,马蹄飞扬,展现了墓主人生前的出行场景。 车马出行图是以车、马为载体,表现人物乘坐,正在进行行进状态的一种画像装饰内容。信立祥认为“汉代墓室中车马出行图,按其图像学意义,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表现墓主人生前的仕途经历,第二类表现的是墓主人的灵魂由地下世界赶赴墓地祠堂去接受子孙祭祀的车马出行场面”。
整体观察徐州地区墓窗区域的主体图像,基本以人间生活为刻画对象,既不见表现神明崇拜的神话人物图像,也不见用以宣言儒家道德的历史故事图像。祥瑞图像的出现也多出于画面“填白”的需要,主要刻画在窗楣与窗侧处,这同时也继承了汉画像传统的神界、仙界、人间分层构图的方式,使得画面整体既条理有序,又饱满均衡。而人间生活图像又以墓主人的私人生活为主,食、住、行都有展现,不同于墓壁画像的生活图像,墓窗生活图反应出更加私密场景,无论是夫妻间的交谈、与挚友间的对饮,还是墓主自己小规模的出行,皆用最小的画面展现出最多样的生活状态。可以说,墓窗图像为我们窥得墓主的私密生活开启了一扇明窗。本文选择汉画像石墓窗为研究课题对于填补汉画像石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利荣. 徐州新发现的汉代石祠画像和墓室画像[J]. 四川文物.2008.(2)
[2]杨孝军. 江苏徐州出土的汉代陵墓石雕[J]. 四川文物.2009.(1)
[3]唐长寿. 四川彭城汉代崖墓 电子科大出版社出版1993:112-113
注释:
①任义玲 汉代画像石刻中的拜谒礼俗探析[J] 东南文化2009年第4期总第210期
作者简介:徐芬(1989-),女,汉族,职务:考古学硕士,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汉代考古学。
关键词:徐州地区;汉画像石墓窗;牖;升仙文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44-02
窗,又称牖、囱等,是居住建筑上常见的组成部分,《说文囱部》云: “囱 ,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说文片部》亦云:“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可见在古代,牖通常是指开在墙上之窗,而窗则是指开在房屋顶部之窗。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窗、牖在使用上的区分不再明显,逐步开始混用。东汉《论衡·别通》:“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明显表现出窗、牖两字的含义近乎相同。 除此之外,牖也与户有相当的联系,《释名》云:“户,护也,以谨护闭塞也。”有保护、阻止之意。道德经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与窗牖组合,使得“室”的形态逐渐完整。 窗棱下部图像是墓窗图像的主体部分,占据墓窗图像的最大部分,刻画内容最为丰富,表现寓意也最为多样。 窗下区域图像主要可以分为宴饮图,拜谒图、建筑人物图、出行图等等。
一、宴饮图
表现宴饮图如图1 -1。画面中间刻四阿式房屋,屋内有二人对坐,左侧一人手持某物,右侧一人呈俯首拜谒状,中间应为茶几。屋有两根立柱,柱有斗拱。屋外有侍者三人,右边柱后一人盘腿而坐,望向屋内。左侧柱后有两人,可能是一成人对小孩进行教育。屋顶两侧各有一神鸟展翅作飞翔状。左上角刻异兽嬉戏。下层画面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右边刻建鼓,上饰羽葆,下有二人持桴击鼓:左边刻一树,树下三人盘腿而坐地观看,表现汉人宴请宾客的场面。
二、建筑人物图
如图1- 2,该石分为左右两栏,无间隔纹饰。下刻建筑人物:主体画面为一房屋,屋内两人对坐交谈,两人身后各有一侍者,屋檐上方各有一只凤鸟。右栏画面刻三只行龙,上部和右边有平行菱形纹,再外一层为垂幔纹、连弧纹、阴线卷曲纹,指向画面中心。另在该石左下角有一凸面半圆雕的卷角绵羊,有残损。
三、拜谒图
拜谒是中国古代礼仪中一项重要活动,《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仪,度也”指法度、准则,引申为仪式。汉代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及其儒家的传统,极力推崇礼仪在治国安邦中的特殊作用。礼仪成为汉朝统治者为政的根本和维护统治政权的无形基石。①拜谒礼仪是我国古代人际交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礼节。在画像石中,表现这一题材的画面不少,可能墓主多是官员,以此显示其能量和荣誉。
图1-3直棂窗下面刻房屋一座,前堂敞开,堂前有立柱一对,柱的上端雕饰斗拱,下端为鼓形柱础。屋顶上雕饰珍禽瑞兽,堂上正中刻三人,皆跽坐在榻上。中间一人戴进贤冠,双手拱于胸前,应为男主人。左右两人高髻,均面向中间男主人,亦双手拱于胸前,似为主人的妻妾。一男二女,与本墓是合葬墓的特点相吻合。此幅图表现的便是居家生活。前堂的左右设二门,门扇紧闭。
四、出行图
表现出行图,如图1 - 4画面上层刻车马出行,一骑在前面导引,后面跟着一辆马车,车有御者,主人坐车厢,马车后一人躬身做送别状。有六只鸟围绕一骑一马车,显示了这车队的前进速度。右上角刻异兽嬉戏;下层刻双阙、二人、一轺车, 阙前一人手捧简册对阙宣读,其中一人作抱盾躬迎状,右侧一马车奔腾而来,马车有车厢,不见人。原石边框饰锯齿纹。由于刻画区域面积太窄,出行图被分刻在两层上,分别刻画了出行与临阙两部分,表现手法与传统车马出行图基本相似,只是在车上加上了异兽相伴。图像画幅虽小,但气势十足,马蹄飞扬,展现了墓主人生前的出行场景。 车马出行图是以车、马为载体,表现人物乘坐,正在进行行进状态的一种画像装饰内容。信立祥认为“汉代墓室中车马出行图,按其图像学意义,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表现墓主人生前的仕途经历,第二类表现的是墓主人的灵魂由地下世界赶赴墓地祠堂去接受子孙祭祀的车马出行场面”。
整体观察徐州地区墓窗区域的主体图像,基本以人间生活为刻画对象,既不见表现神明崇拜的神话人物图像,也不见用以宣言儒家道德的历史故事图像。祥瑞图像的出现也多出于画面“填白”的需要,主要刻画在窗楣与窗侧处,这同时也继承了汉画像传统的神界、仙界、人间分层构图的方式,使得画面整体既条理有序,又饱满均衡。而人间生活图像又以墓主人的私人生活为主,食、住、行都有展现,不同于墓壁画像的生活图像,墓窗生活图反应出更加私密场景,无论是夫妻间的交谈、与挚友间的对饮,还是墓主自己小规模的出行,皆用最小的画面展现出最多样的生活状态。可以说,墓窗图像为我们窥得墓主的私密生活开启了一扇明窗。本文选择汉画像石墓窗为研究课题对于填补汉画像石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利荣. 徐州新发现的汉代石祠画像和墓室画像[J]. 四川文物.2008.(2)
[2]杨孝军. 江苏徐州出土的汉代陵墓石雕[J]. 四川文物.2009.(1)
[3]唐长寿. 四川彭城汉代崖墓 电子科大出版社出版1993:112-113
注释:
①任义玲 汉代画像石刻中的拜谒礼俗探析[J] 东南文化2009年第4期总第210期
作者简介:徐芬(1989-),女,汉族,职务:考古学硕士,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汉代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