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广受师生的喜欢。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也积极地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美育课堂,教师把教学内容通过一张张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一种直观地画面感,不仅方便掌握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够在课堂上渗透美育的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地提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借助信息化手段如何创设小学数学美育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手段;美育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数学这门课程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都很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把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会有效的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丰富教学内容,对发挥数学学科的美育功能与加强素质教育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具体分析一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创设美育课堂的优势。
一、 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习激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无兴趣,何谈喜欢一说,这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小学老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与义务,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教育启蒙的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由于理论性很强,学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更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地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讲授数学学科知识,整节课都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图形,本来纯理论的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再加上老师授课方式较为古板,单一。导致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走神,跟不上教学进程,到后来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运用一些较为直观的画面展示所学的知识,形象直观地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了,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使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
例如,在讲“图形的形状”这一知识点时,播放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文具盒、三角板、篮球、水杯等等,学生可以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加深对不同“形状”的概念理解,能够很快地区分出物体的不同形状,完成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图形美。
二、 补充书本知识,拓展学习视角
数学一种理性的美,要求学生学完一小节或是一大章后,能够通过梳理与沟通感受数学知识间的逻辑美。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照搬,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做不到数学所要求的:举一反三思维。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凭借直观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在讲那些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地选择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而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使数学中的美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能够补充课本知识,拓展学生学习的视角,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欣赏到数学之美。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上课前几分中,先放出各种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随后让他们看一个三角形经过旋转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动态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一动态的变化,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体会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方便他们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采用这样的方式授课,不仅能够补充书本知识,还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视角,体会数学隐藏着的“美”。
三、 提高课堂效率,节省课堂时间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果老师花去很长的时间去精心画图,然后再进行知识讲解,这一过程浪费了很多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没有学到很多知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下把所讲的知识点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省去了课上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利用网络上的画图工具进行操作,使图形更加生动逼真,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一种画面美、视觉美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更能兼顾全体学生,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的提升。
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展现数学学科所渗透的美育因素,能够让学生领悟与体会数学隐藏着的“美”。但是我们要能够正确合理地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授课,适时适量的使用,让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实数学学科中美育教育这一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郭煌.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中的体会[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1).
[2]崔献军.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及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44-145.
作者简介:闫红梅,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三三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手段;美育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数学这门课程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都很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把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会有效的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丰富教学内容,对发挥数学学科的美育功能与加强素质教育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具体分析一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创设美育课堂的优势。
一、 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习激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无兴趣,何谈喜欢一说,这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小学老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与义务,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教育启蒙的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由于理论性很强,学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更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地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讲授数学学科知识,整节课都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图形,本来纯理论的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再加上老师授课方式较为古板,单一。导致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走神,跟不上教学进程,到后来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运用一些较为直观的画面展示所学的知识,形象直观地把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了,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使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
例如,在讲“图形的形状”这一知识点时,播放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文具盒、三角板、篮球、水杯等等,学生可以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加深对不同“形状”的概念理解,能够很快地区分出物体的不同形状,完成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图形美。
二、 补充书本知识,拓展学习视角
数学一种理性的美,要求学生学完一小节或是一大章后,能够通过梳理与沟通感受数学知识间的逻辑美。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照搬,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做不到数学所要求的:举一反三思维。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凭借直观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在讲那些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地选择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而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使数学中的美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能够补充课本知识,拓展学生学习的视角,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欣赏到数学之美。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上课前几分中,先放出各种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随后让他们看一个三角形经过旋转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动态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一动态的变化,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体会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方便他们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采用这样的方式授课,不仅能够补充书本知识,还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视角,体会数学隐藏着的“美”。
三、 提高课堂效率,节省课堂时间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果老师花去很长的时间去精心画图,然后再进行知识讲解,这一过程浪费了很多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没有学到很多知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下把所讲的知识点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省去了课上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利用网络上的画图工具进行操作,使图形更加生动逼真,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一种画面美、视觉美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更能兼顾全体学生,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的提升。
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展现数学学科所渗透的美育因素,能够让学生领悟与体会数学隐藏着的“美”。但是我们要能够正确合理地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授课,适时适量的使用,让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实数学学科中美育教育这一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郭煌.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中的体会[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1).
[2]崔献军.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及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44-145.
作者简介:闫红梅,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三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