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主要命题之一。新形势下针对青少年特别是农村青少年,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面对当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薄弱且缺失的现实,我们应该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采取适应方法,提升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水平。
关键词:爱国主义;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在青少年中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灵魂。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统一起来,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青少年自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全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就笔者所在的地区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极度苍白无力,存在较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存在的问题
(一) “留守儿童”问题造就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空白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农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失去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显得苍白无力。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重任就只有靠学校教育来完成。
(二) 自我意识的缺失使爱国主义教育无立足之地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我国独生子女的队伍逐渐扩大,然而,从我国现阶段独生子女成长状况来看,他们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友爱情感,存在养尊处优、胸无大志、缺乏崇高理想等性格缺陷,他们不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只知道享受,而不清楚“奉献”是谓何意,缺失了人生的崇高理想,爱国自然也无从谈起,成为空中楼阁。
(三)多元文化冲击影响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
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期,处于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其判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在国外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很容易迷失在形形色色的非主流舆论漩涡里。上网、追星、追求时尚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都在严重影响中小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制约了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情。
三、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学校教育方式的创新
1.通过渗透式教育,提高爱国主义知识的掌握
学校是学生完成社会化、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爱国主义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课本内容的渗透。在每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有连贯性,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渗透性,便于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的理解,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各门课程的及时渗透。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能随时发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掌握知识。三是在各种活动中的适时渗透。如通过升旗仪式,可灌输学生国旗、国歌的来历,有关《国旗法》的知识,升国旗、放国歌的礼仪知识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爱国主义知识靠单一的灌输,学生会觉得无趣和无味,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上,我们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变单一的传授为授受双方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比如把社区服务,就是打扫卫生,擦“牛皮癣”的做法变成开展联谊活动、看望社区弱势群体、陪老人聊天、给残疾儿童讲故事、了解社区知识等,关键是要找一个契合点,使学生认为参与社区服务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社会责任。
(二)注重家庭教育方式的创新
1.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家教示范,品行为先”。要教育子女爱国,家长首先要爱国,要以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集体、有公德心的正气和民族骨气去影响教育子女。
2.忌说教重渗透
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应着重结合日常生活、娱乐、外出旅游、看书报杂志等时机,因地制宜、随机进行教育。如家长可有意识地按照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选择一些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图书和电影给孩子看,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孩子获得一些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另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带孩子出外作短途旅游,让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
(三)注重社會教育方式的创新
1.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一方面要发挥社会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及时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编辑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宣传爱国英雄、先进典型,宣扬传统美德等,通过集中的、大密度的宣传,主导青少年的意识形态。二是政府、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要悬挂国旗,要开展挂国旗、唱国歌仪式,开展经常性的国旗、国歌、国徽教育,让爱国主义的情怀时时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三是通过公益广告、展览、街头雕塑等强化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
2.净化社会环境
目前,社会上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如个人利己主义思想、贪图享受的思想、贪污腐败现象、铺张浪费现象、诚信缺失现象等一系列不良的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影响着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势在必行。在舆论宣传上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辨别是非标准,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重视,只要大家坚持科学发展观,齐抓共管,在教育的内容上求拓展、在教育的形式上求创新,在教育的效果上求突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一定能取得勃勃生机和深入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红兵.新时期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与原则[J].邮电高教论坛,1997(01):40-42.
[2] 胡龙霞、黄楚本.中国隐隐的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5(8).
[3] 马冠群.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2(02).
关键词:爱国主义;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在青少年中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灵魂。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统一起来,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青少年自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全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就笔者所在的地区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极度苍白无力,存在较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存在的问题
(一) “留守儿童”问题造就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空白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农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失去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显得苍白无力。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重任就只有靠学校教育来完成。
(二) 自我意识的缺失使爱国主义教育无立足之地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我国独生子女的队伍逐渐扩大,然而,从我国现阶段独生子女成长状况来看,他们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友爱情感,存在养尊处优、胸无大志、缺乏崇高理想等性格缺陷,他们不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只知道享受,而不清楚“奉献”是谓何意,缺失了人生的崇高理想,爱国自然也无从谈起,成为空中楼阁。
(三)多元文化冲击影响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
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期,处于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其判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在国外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很容易迷失在形形色色的非主流舆论漩涡里。上网、追星、追求时尚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都在严重影响中小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制约了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情。
三、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学校教育方式的创新
1.通过渗透式教育,提高爱国主义知识的掌握
学校是学生完成社会化、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爱国主义知识,必须通过课堂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课本内容的渗透。在每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有连贯性,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渗透性,便于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的理解,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各门课程的及时渗透。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能随时发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掌握知识。三是在各种活动中的适时渗透。如通过升旗仪式,可灌输学生国旗、国歌的来历,有关《国旗法》的知识,升国旗、放国歌的礼仪知识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对爱国主义知识靠单一的灌输,学生会觉得无趣和无味,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上,我们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变单一的传授为授受双方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比如把社区服务,就是打扫卫生,擦“牛皮癣”的做法变成开展联谊活动、看望社区弱势群体、陪老人聊天、给残疾儿童讲故事、了解社区知识等,关键是要找一个契合点,使学生认为参与社区服务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社会责任。
(二)注重家庭教育方式的创新
1.要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家教示范,品行为先”。要教育子女爱国,家长首先要爱国,要以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集体、有公德心的正气和民族骨气去影响教育子女。
2.忌说教重渗透
家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应着重结合日常生活、娱乐、外出旅游、看书报杂志等时机,因地制宜、随机进行教育。如家长可有意识地按照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选择一些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图书和电影给孩子看,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孩子获得一些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另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带孩子出外作短途旅游,让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
(三)注重社會教育方式的创新
1.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一方面要发挥社会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及时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编辑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宣传爱国英雄、先进典型,宣扬传统美德等,通过集中的、大密度的宣传,主导青少年的意识形态。二是政府、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要悬挂国旗,要开展挂国旗、唱国歌仪式,开展经常性的国旗、国歌、国徽教育,让爱国主义的情怀时时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三是通过公益广告、展览、街头雕塑等强化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
2.净化社会环境
目前,社会上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如个人利己主义思想、贪图享受的思想、贪污腐败现象、铺张浪费现象、诚信缺失现象等一系列不良的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影响着青少年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势在必行。在舆论宣传上要正确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辨别是非标准,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重视,只要大家坚持科学发展观,齐抓共管,在教育的内容上求拓展、在教育的形式上求创新,在教育的效果上求突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一定能取得勃勃生机和深入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红兵.新时期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与原则[J].邮电高教论坛,1997(01):40-42.
[2] 胡龙霞、黄楚本.中国隐隐的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5(8).
[3] 马冠群.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