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通畅齐推进 打通乡村振兴路

来源 :重庆行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22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公路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庆市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受地理区位差、经济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资源藏在深山无人知晓,守着金山银山无法致富,已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和短板。
  一、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与态势
  (一)纵向看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重庆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的特殊市情,辖区内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江河纵横,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些困难,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城市提升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性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农村交通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54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7万公里、总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全市撤并村通达率、行政村通畅率均达到100%,通组公路通达通畅率分别达到91.33.06%、61.36.85%;公路安保工程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客运,农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到达县城出行时间平均缩短约1小时、出行距离扩大1倍、出行频率提高3倍以上。
  (二)横向看差距,动力与压力同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市县两级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坚持将农村公路与旅游、产业发展、扶贫等紧密结合,连续多年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纳入区县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交通发展,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但是,对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与周边的省市相比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3.9万公里,等级公路只有11.54万公里,占比83.15%。与周边五省相比,湖北、湖南、四川、陕西、贵州省总里程分别24.08万公里、20.11万公里、28.09万公里、15.72万公里、16.41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分别为96.23%;92.01%;91.63%,89.81%;75.77%。与发达省份对比,浙江省总里程10.77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99.73%;山东省总里程24.78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99.72%;江苏省总里程14.18万公里,等级公路占比98.29%。重庆市农村公路四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比低,导致重庆市群众出行不畅通,货物流通不便捷,公路运行效率低。
  二、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重庆市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对照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聚焦“建好”,资金缺口还很大。全市地形地貌复杂,尤其是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农村公路涵洞构筑物较多,路基、边坡、挡墙工程量大,每公里工程造价高。特别是2017年以来,砂石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村公路每公里造价增至70万元左右,个别区县造价已突破100万元,而上级补助资金仅有40万元/公里。在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各区县大量负债的情况下,融资贷款能力减弱,加之农村公路作为准公共产品,引进民营资本难度大,早期贷款进入还款高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十分匮乏,项目推进乏力。截至目前,重庆市6.8万多个村民小组中,还有22413个村民小组未通畅,4693个村民小组未通达,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
  (二)聚焦“管好”,管理体系有盲区。重庆现行的公路管理模式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但对农村公路特別是通组公路没有明确的界定,造成政策管理上的盲区,主体责任还未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特别是新建成的农村公路,往往是当地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模式,委托给村委会进行管理,无专门的管理队伍,无专门的管理经费。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法律没有对农村公路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导致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混乱,甚至在新建的公路上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加之,2018至2020年全市通组公路建设任务逐年加大,每年的里程均翻了一番,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导致有的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管理不到位,公路破损严重,时常发生堵车,“通而不畅”的现象。
  (三)聚焦“护好”,养护管理不精细。按照正常养护标准,重庆市14万公里农村公路每年需要养护资金36亿元。但由于部分区县财力较弱,稳定的养护经费来源渠道尚未完全建立,全市每年养护资金仅为7亿元,缺口多达29亿元,从这个角度分析,全市农村公路尚未完全达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标准。同时,重庆市大量农村公路由乡镇负责管理养护,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管理养护难度大。随着燃油税费改革后事权与财权的新变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队伍不固定、养护技术装备力量落后等问题突出,缺养失管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山岭重丘地区,路基多为半挖半填方式筑成,山体滑坡、水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抗灾害能力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养护生产活动正常开展。
  (四)聚焦“运营好”,运营效益还很低。当前,民众对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多样性要求逐步提升,对农村货运物流的经济性、及时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联系工作实际,全市仍有67个行政村未通客运,农村客运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全面强化。部分地区农客班线“开得通、留不住”的问题依然存在,经营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农村物流网点仍不完善,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有待增强,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
  三、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通达工程,还是通畅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都存在资金、管理、养护、运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管理机制不科学,主体责任不明确等。因此,破解农村公路发展的瓶颈,关键在于理顺工作机制。
  (一)理顺权责机制,破解管理难题。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从建设管理、路政管理、责任管理等三个方面入手,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农村公路健康发展。一是制定建设标准。各区县政府统筹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满足需要的原则,按照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功能定位,结合地理生态环境、地方经济水平、居住人口数量等实际,差异化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确保在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二是明确管理责任。市级层面应及时修订出台《重庆市公路管理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将农村公路管理的职责固定下来。县级层面应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理队伍,确保农村公路路产、路权得到有效维护,逐步形成各司其职、权责一致的责任体系。三是构建考核体系。市公路主管部门应该健全完善跟踪督查、年度考核、追责问责等机制,充分调动责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职责落实、政策落地;区县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新建成的农村公路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理顺建养关系,破解养护难题。按照“一分建设,九分养护”的工作思路,理顺建设养护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养护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一是全力推进专业化养护。建议各区县从政策方面,培育和壮大一批专业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公司;积极培养一批专业化养护管理人才队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处处体现专业精神、展现专业水平,提升养护专业化水平。二是全力推进机械化养护。应大力推廣成熟的养护工艺和先进技术,加大机械化养护的投入力度,实现由“人海战术”向“机械养路”的转变,提高养护工程的质量效率。重点可鼓励动员当地的龙头企业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断提高机械化养护程度。三是全力推进市场化养护。着力培育养护市场,加快放开养护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积极推行养护工程市场化,探索沿线村民和家庭分段承包、社会化用工等养护模式。特别是农村公路养护要与开发公益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结合起来,农村公路养护员尽可能解决有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业,就地就近解决生计问题。
  (三)理顺投入机制,破解资金瓶颈。农村公路面广、量大、线长、点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用好每一分钱,重点要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出实招、破难题。一是积极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保基本、惠民生,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向进村入户倾斜,重点实施30户(或100人)以上集中居住的村民小组硬化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通村畅乡,确保如期实现通组公路通达通畅目标,将有限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二是积极创新筹资渠道。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市级统筹、县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资金投入体系。重点要积极探索推进金融产品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模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以及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三是大力节约建设成本。加大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运用,应与重庆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之中,实现节约建设资金、降低造价的目的,全力推动农村公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四)理顺运营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四好农村路”中,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因此,只有运营好才能“开得通,留得住,惠民生”。一是优化路网布局。在“四好农村路”通达通畅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村村通客车,不断完善农村客运线网布局,提高城乡客运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重点要将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综合枢纽站场、城镇等重要经济节点连接起来,加快建设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二是积极创新运营模式。支持地方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整体打包给项目公司,捆绑其道路冠名权、客运班线、加油站经营权、旅游开发、广告位经营权等有经济价值的道路周边产品。同时,建立运营补偿机制,鼓励其采取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区域经营、循环运行等经营模式。三是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发展全过程,在设计上要尽量保持生态原貌,在建设改造上要避免大挖大填、充分利用旧路资源、推广应用废旧材料,在路域环境治理上要加强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真正使道路通和乡村美融合发展。
  作  者:重庆市公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
其他文献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国家法治实践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学研究生是我国具有较高法学专业水平的法治人才,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提升法治实践能力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现实需要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法律人的奋斗目标和时代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
期刊
城市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平台,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场域。2015年民政部、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推进社区工作减负;2016年民政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印发《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加强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了社区治理体系、治理水平
期刊
2020年重庆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会议指出,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对重庆的殷殷嘱托,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大力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大城细管强调的是态度,大城智管强调的是手段,大城众管强调的是合力。大城众管就是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释放每个社会细胞的活力,形成共建共享、共管
期刊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重庆市各级工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和搞好复工复产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按照市委的工作安排和陈敏尔书记的有关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履职尽责助力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工会助力疫情防控和推動复工复产的必要性  (一)绝对忠诚党的事业是工会坚持政治属性的必然
期刊
自2005年12月31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开展股权激励的案例迅速增多,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3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749家,其中453家先后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也即约60%的创业板公司选择了股权激励作为公司治理的手段。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包括前期方案的设计)离不开股权激励模式,而股权激励模式对人才激励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
期刊
贫困村全体干部群众形成内生动力,是扶贫开发的根本性目标。高质量脱贫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培育和激发内生动力,建立持续有效的发展长效机制。本文以重庆市黔江区太极乡李子村(以下简称“李子村”)的调查为样本,分析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培育和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相关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李子村虽然按国家标准顺利实现摘帽越线,但内生动力不足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旦遇到大的风浪,一些农户可能再次滑入贫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党与社会(包括市场、社会组织、公民等)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建设方式。在改善多元治理的基础上,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基层的自治能力,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街道龙凤社区为例,通过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中国传统的县域经济是基于土地和人力资源的相对低成本优势,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本文以浙江省宁海县实体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针对宁海县机制创新推动营商环境改善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宁海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宁海县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部分,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涣散加剧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边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2]实践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而且是
期刊
近年来,我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社会信用降低,这都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