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既是学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一位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因此,校长手里不应该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帜,走在前面。如何定准学校发展的基线,谋求学校发展的高远与恒久,是值得每一个学校管理者深层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重要命题。我们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从管理创新人手,以科学理念引领教育管理,提出了基于校本文化、追求教育理想和管理智慧的“行思教育”办学主张,尤其把提升质量摆在最为突出的战略位置,全面实施行思管理、行思课堂、行思课程、行思科研,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学校在诸多方面很快达到一个较高的状态。
一、立足于“三维”策略,坚持管理创新的行思实践
管理者的眼界、心界决定者学校管理的境界。我校坚持与时俱进,把准学校发展的和谐脉搏。尤其是在学校办学规模急速扩张的情况下,从管理体制的决策调控、部门操作的同步运行、后勤服务的强劲支撑出发,实施“三维”发展策略,确保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同步进行。
建立现代学校管理体制。2003年,我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挥名校优势、放大名校效应”的号召,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启动了新校区——盐城市实验小学的建设工程。同年,学校又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主动置换了毗邻新校区的一座兄弟单位闲置楼,改建成实验幼儿园——盐城市六一幼儿园。面对“一校两区三个品牌”的办学实际,我们构建“一套班子、分区管理”的运行格局,设立“行政工作委员会”“教学与教科研工作委员会”“学生发展工作委员会”,对各校区进行统筹协调,确保各办学主体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2006年,为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整合优质资源,规划未来发展,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实施集团化管理,筹建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2008年城南新区投资建设了盐渎实验学校由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直接管理)。2010年,在盐城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实施“学校发展共同体策略”,在项目投入、人事调配、教育奖惩等方面一体运作,各成员单位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与教学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展开积极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集团化管理进一步明晰了各管理层面和模块的职责,使管理重心有效下移,管理的触角有效延伸,各成员单位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高,集团化管理的效益日益显著。目前,集团、集团成员单位以及集团各部门之间建立了新的有序的分工、协作关系,集团和各成员单位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和谐的互动机制,由七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办学联合体同进共长,和畅共生,为“一小品牌”的再度提升提供了保证。
构建部门特色管理模式。我校健全学校督导与评估体系,创造性地开展校内督导评估工作,同时建立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在同一平面上工作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学校扩大年级部、教研组等基层组织的自主权,中层以上干部直接结合到年级部管理,形成最短的指挥链,实现各管理层面的同步运转、高效沟通;构建分级目标承诺管理体系,成立“年级管理委员会”,在年级部聘请“首席班主任”,推行“年级部班主任工作例会”等制度;并派遣社区教育助理,成立“年级家长委员会”,推动社区和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发展规划。
完善后勤服务独特范式。我校以服务为核心,针对学校服务育人空间拓展和内容延伸的现实,确定后勤服务的独特范式,以“真情 服务=生命力”的理念,全力优化教师和学生生活服务体系;以“保育线”“营养线”“保健线”为三条主线,确保在校午休、用餐学生的生活管理井然有序。此外,我校还积极推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尝试,承办了省市级几十个专题会议,为省市多个大型活动提供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资产的效益。
二、致力于“六项”创新,保证教育质量的持续攀升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是基础,课程是载体,评价是导向,我校在行恩实践中,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充分挖掘有利因素,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保障学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师资品质不“溶解”,育人质量不“稀释”。
一是教学管理创新。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校长之“魂”要附“体”,始终坚持校长是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真正回到学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组织指挥者的位置。我校所有校长都在教学第一线,而且人人坚持带一门主科。二是常规管理不会过时。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教学常规管理手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运转。三是以管理的精度谋求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倡导精细化管理,以精心设计、精致谋划、精当运作,追求教学工作和课程改革的精彩呈现。
二是课程体系创新。
主要落实“三开”措施。第一是开齐课程,保证国家规定的课程全部开足开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底线要求。第二是开发课程,在国家规定课程之外,根据盐城地区实际和校情、生情,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由我校编撰的“四色文化丛书”——《红色童心》《绿原新语》《金色风帆》《银滩情韵》于2007年正式出版发行,与之相辅相成的“四色文化馆”也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盐阜大地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四色文化”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是开放式课程,利用校内校外的多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可选择的开放性课程,力求实现课程体系中学校“配餐”与学生“自助”的有机统一。我们举办“五节两周”(即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外语节、数学节、读书节和科普周、节能减排行动周)系列文化活动;并引导学生自主成立十个少儿社团。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蓓营电视台、丹顶鹤少年文学社、雏鹰网络俱乐部、少儿书画院等特色社团异彩纷呈的活动,使整个校园活力四射。
三是师资培养创新。
教师集体是学校的轴心,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多年来,我校一直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实行“凡进必考”,大力实施“四大师资工程”,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在岗位,发展在岗位,成功在岗位,幸福在岗位。四大师资工程,主要是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新秀——能手——名师”的梯队工程、以“实践——反思”为一体的“平台工程”和以年级部、教研组为主体的学校正式教师组织与教师自发组织的群团组织协同发展的“科研工程”。通过四大师资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养,规范引领,形成了具有明显校本特色的培训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不久,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二批培养对象评审结果公布,我校有2名教师光 荣人选。这是继去年我校有5名教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之后的又一喜人成绩。目前,我校特级教师达14人,在全省同类学校遥遥领先。
四是教学模式创新。
一方面,我们大胆实践课时改革,探寻校本教研的抓手,以集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各科教学模式的优化。仅以语文教学为例,小学语文“三轨运行”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我校坚持十年的一项教学研究,获江苏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十年前,我们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少”的弊病,提出了“三轨运行”的教学模式,即“变单一的课堂课本语文教学模式为‘以课本为主’的阅读课、自由读写课、语文活动课三轨同时运行的模式”,并在课改实践中不断优化,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研究视角不断向纵深拓展,行进的方式也由并行转向交替。如今,阅读教学从“以课本为主”的模式课堂走向“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自由读写课走向读写社区,语文活动课走向以知识积累、实践体验、网络交际三个层面各有特色又互为补充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是评价机制创新。
我们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施素质教育考核评估细则》《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等制度,将一小人对智慧教育的自觉追求与柔性的规范在课堂教学中融为一体,将硬性与弹性指标的无形压力寓于柔性的语言与柔性的操作中,确保全方位的人文尺度。学校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加大评价改革力度,实施免考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特别优秀的学生获“三好生标兵”的称号,进步的学生获“进步之星”的称号。近两年,盐城市开展“有效教学年”活动,我校围绕“教学评价”成功招标盐城市有效教学重大专项课题《有效教学标准及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目前课题已通过中期评估论证,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是教育科研创新。
建立起重大项目研究、招标课题研究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金字塔科研模型”,鼓励和吸引广大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十一五”期间,我校17个国家、省、市级课题成功结题。“十二五”开局,我校又成功申报多项课题。其中,一些课题相互支撑,彼此勾连,形成了既可有机整合,又能各自突破的“课题树”。针对新教师多,教研功底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倡青年教师多人一组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合作研究,开口度小,“问题即课题”,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中来。我校青年教师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却也能体验到课题研究的喜悦。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形势,我们勇敢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以创新的管理。让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以创新的管理,让一支多元结构的教职员工队伍,以“渴望崇高、追求卓越”的状态,融入学校肌体的每一个部分;以创新的管理,打造出生机勃勃的优质教育品牌。我们将不断地追寻教育理想与理想的教育,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远离功利,去除浮躁,在较高的境界中彰显办学特色,切实走内涵发展之路,在行思实践中展示协调的步履、优美的形态、高雅的气质,从而在充满魅力的教育舞台上走向未来,走向永恒。
(作者:盐城市实验小学校长)
一、立足于“三维”策略,坚持管理创新的行思实践
管理者的眼界、心界决定者学校管理的境界。我校坚持与时俱进,把准学校发展的和谐脉搏。尤其是在学校办学规模急速扩张的情况下,从管理体制的决策调控、部门操作的同步运行、后勤服务的强劲支撑出发,实施“三维”发展策略,确保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同步进行。
建立现代学校管理体制。2003年,我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挥名校优势、放大名校效应”的号召,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启动了新校区——盐城市实验小学的建设工程。同年,学校又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主动置换了毗邻新校区的一座兄弟单位闲置楼,改建成实验幼儿园——盐城市六一幼儿园。面对“一校两区三个品牌”的办学实际,我们构建“一套班子、分区管理”的运行格局,设立“行政工作委员会”“教学与教科研工作委员会”“学生发展工作委员会”,对各校区进行统筹协调,确保各办学主体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2006年,为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整合优质资源,规划未来发展,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实施集团化管理,筹建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2008年城南新区投资建设了盐渎实验学校由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直接管理)。2010年,在盐城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实施“学校发展共同体策略”,在项目投入、人事调配、教育奖惩等方面一体运作,各成员单位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与教学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展开积极的良性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集团化管理进一步明晰了各管理层面和模块的职责,使管理重心有效下移,管理的触角有效延伸,各成员单位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高,集团化管理的效益日益显著。目前,集团、集团成员单位以及集团各部门之间建立了新的有序的分工、协作关系,集团和各成员单位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和谐的互动机制,由七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办学联合体同进共长,和畅共生,为“一小品牌”的再度提升提供了保证。
构建部门特色管理模式。我校健全学校督导与评估体系,创造性地开展校内督导评估工作,同时建立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在同一平面上工作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学校扩大年级部、教研组等基层组织的自主权,中层以上干部直接结合到年级部管理,形成最短的指挥链,实现各管理层面的同步运转、高效沟通;构建分级目标承诺管理体系,成立“年级管理委员会”,在年级部聘请“首席班主任”,推行“年级部班主任工作例会”等制度;并派遣社区教育助理,成立“年级家长委员会”,推动社区和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发展规划。
完善后勤服务独特范式。我校以服务为核心,针对学校服务育人空间拓展和内容延伸的现实,确定后勤服务的独特范式,以“真情 服务=生命力”的理念,全力优化教师和学生生活服务体系;以“保育线”“营养线”“保健线”为三条主线,确保在校午休、用餐学生的生活管理井然有序。此外,我校还积极推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尝试,承办了省市级几十个专题会议,为省市多个大型活动提供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资产的效益。
二、致力于“六项”创新,保证教育质量的持续攀升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是基础,课程是载体,评价是导向,我校在行恩实践中,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充分挖掘有利因素,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保障学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师资品质不“溶解”,育人质量不“稀释”。
一是教学管理创新。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校长之“魂”要附“体”,始终坚持校长是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真正回到学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组织指挥者的位置。我校所有校长都在教学第一线,而且人人坚持带一门主科。二是常规管理不会过时。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教学常规管理手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运转。三是以管理的精度谋求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倡导精细化管理,以精心设计、精致谋划、精当运作,追求教学工作和课程改革的精彩呈现。
二是课程体系创新。
主要落实“三开”措施。第一是开齐课程,保证国家规定的课程全部开足开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底线要求。第二是开发课程,在国家规定课程之外,根据盐城地区实际和校情、生情,自主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由我校编撰的“四色文化丛书”——《红色童心》《绿原新语》《金色风帆》《银滩情韵》于2007年正式出版发行,与之相辅相成的“四色文化馆”也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盐阜大地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四色文化”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是开放式课程,利用校内校外的多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可选择的开放性课程,力求实现课程体系中学校“配餐”与学生“自助”的有机统一。我们举办“五节两周”(即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外语节、数学节、读书节和科普周、节能减排行动周)系列文化活动;并引导学生自主成立十个少儿社团。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蓓营电视台、丹顶鹤少年文学社、雏鹰网络俱乐部、少儿书画院等特色社团异彩纷呈的活动,使整个校园活力四射。
三是师资培养创新。
教师集体是学校的轴心,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多年来,我校一直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实行“凡进必考”,大力实施“四大师资工程”,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在岗位,发展在岗位,成功在岗位,幸福在岗位。四大师资工程,主要是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新秀——能手——名师”的梯队工程、以“实践——反思”为一体的“平台工程”和以年级部、教研组为主体的学校正式教师组织与教师自发组织的群团组织协同发展的“科研工程”。通过四大师资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养,规范引领,形成了具有明显校本特色的培训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不久,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二批培养对象评审结果公布,我校有2名教师光 荣人选。这是继去年我校有5名教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之后的又一喜人成绩。目前,我校特级教师达14人,在全省同类学校遥遥领先。
四是教学模式创新。
一方面,我们大胆实践课时改革,探寻校本教研的抓手,以集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各科教学模式的优化。仅以语文教学为例,小学语文“三轨运行”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我校坚持十年的一项教学研究,获江苏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十年前,我们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少”的弊病,提出了“三轨运行”的教学模式,即“变单一的课堂课本语文教学模式为‘以课本为主’的阅读课、自由读写课、语文活动课三轨同时运行的模式”,并在课改实践中不断优化,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研究视角不断向纵深拓展,行进的方式也由并行转向交替。如今,阅读教学从“以课本为主”的模式课堂走向“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自由读写课走向读写社区,语文活动课走向以知识积累、实践体验、网络交际三个层面各有特色又互为补充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是评价机制创新。
我们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施素质教育考核评估细则》《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等制度,将一小人对智慧教育的自觉追求与柔性的规范在课堂教学中融为一体,将硬性与弹性指标的无形压力寓于柔性的语言与柔性的操作中,确保全方位的人文尺度。学校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加大评价改革力度,实施免考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特别优秀的学生获“三好生标兵”的称号,进步的学生获“进步之星”的称号。近两年,盐城市开展“有效教学年”活动,我校围绕“教学评价”成功招标盐城市有效教学重大专项课题《有效教学标准及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目前课题已通过中期评估论证,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是教育科研创新。
建立起重大项目研究、招标课题研究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金字塔科研模型”,鼓励和吸引广大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十一五”期间,我校17个国家、省、市级课题成功结题。“十二五”开局,我校又成功申报多项课题。其中,一些课题相互支撑,彼此勾连,形成了既可有机整合,又能各自突破的“课题树”。针对新教师多,教研功底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倡青年教师多人一组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合作研究,开口度小,“问题即课题”,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中来。我校青年教师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却也能体验到课题研究的喜悦。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形势,我们勇敢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以创新的管理。让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以创新的管理,让一支多元结构的教职员工队伍,以“渴望崇高、追求卓越”的状态,融入学校肌体的每一个部分;以创新的管理,打造出生机勃勃的优质教育品牌。我们将不断地追寻教育理想与理想的教育,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远离功利,去除浮躁,在较高的境界中彰显办学特色,切实走内涵发展之路,在行思实践中展示协调的步履、优美的形态、高雅的气质,从而在充满魅力的教育舞台上走向未来,走向永恒。
(作者:盐城市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