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消极因素对学校影响越来越大,而加上学生入学人数猛增,学生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压力,也使德育工作者产生许多困惑。德育依旧首位、德育工作依旧有条不紊、德育内容也日益翻新,但德育离学生心里相距甚远。本文主要探讨新形势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创新 实践
当今学生中存在的德育问题主要有:贪玩厌学,游戏人生;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行为欠缺,规范无序;染黄染赌,涉黑犯罪;爱国观念淡薄。随着德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的进步,学生德育课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教学手段的陈旧日益突出。而德育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德育教师应做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者。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对课程改革一些新理念作深入的领会和分析,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创新改革的实践者。
1.实施过程
实践活动案例一:、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1)庆祝教师节;“中秋赏月”晚会。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如设计班徽、设计教室宿舍文化、创作班歌、筹建班刊、开展小才艺比赛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庆联欢庆祝活动。
(4)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编制的《学生手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试行)》并严格执行。
(5)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实习实训场所,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规划有一个直观印象。
(6)认真组织班级劳动周,并在劳动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6S现场管理。
(7)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才艺展示艺术节。
在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汇报中,学生谈到屈原的悲戚投江、岳飞的壮志难酬、黄继光的挺胸堵枪眼、华侨老人思乡难返的惆怅……同学们由讨论热烈渐入沉默,进而悲愤,进而哭泣,教师适时地播放音乐渲染煽情,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样的爱国教育,从合适的角度切入,从学生认知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巧妙设计,寓教育于无痕之中,学生不但不会发生情绪上的反感拒绝,相反,会更深刻地真诚地去接纳其中的爱国思想,自觉接受故事中爱国人物高尚情操的润染。
2.实施效果
很多时候当教育者把德育活动定位为完成任务、接受检查,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时,德育评价则主要成了外围人旁观者的事情,与实际受教育的主体无关了。这显然背离了教育评价的主旨和真义[2]。从教育本身来看,任何德育活动都必须让受教育者参与对活动的评价,对自身道德认知的追问,才能从最直接的受教育者角度反馈信息给组织者,便于组织者扬长避短,再接再厉;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进学生自我评价,能有效唤起其对德育内容的深入思考,促使其自觉观照自身的言行修养,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这将成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引擎。德育活动中引进主体评价内容,其实施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形式多样,比如问卷调查、量表、短信反馈、读(观)后感、绘画、座谈、主题研讨,甚至包括表情、动作等等。观看爱国主题电影后写份读后感,观摩禁毒宣传展览后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德育橱窗布置后的评价调查,开展礼仪常识讲座后进行的“礼仪教育过时了吗?”辩论会,一周或者一学期结束后列出条款让学生自我评价,评出文明之星等等。这些活动都为不少德育工作者所经常采用。
3.经验总结
3.1 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要想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形成好的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除严格要求学生外,还必须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教师与学生谈心时,态度和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严格的纪律约束在亲切的谈话中让学生接受,并使学生感受到你既是指点迷津的老师,又是亲切的朋友。这样,就会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乐于接受。
3.2 平等,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1)谈心之功在于心。学生年龄不大,但心理感受同样细腻而敏感,如果你对学生冷暖不问,说起话来藏头露尾,随意应付,学生便不会信赖你;如果你对学生一片真心,学生就会与你心贴心。谈心就是用真诚的心灵去关心,帮助学生;就是将心比心,以心谈心,以心换心[3]。
(2)谈心之法在于情。老师面对学生要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或板起面孔,动辄训人。要创造愉快的气氛,善从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事物或历史谈起,循循善诱地进入主题,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教师要集中注意力,要表示出对所谈问题的关心和关注。教师做到有气者来时先消其气,急躁者来时我不急,无礼者来时我有礼。切忌简单从事,听到一点,看到一滴就评论是非,甚至以严厉的强迫学生服从。
3.3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加强心育与德育同构共建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不能等同,但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不失为良策。我校采取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
(1)角色演练。通过模拟、扮演各种社会成员所担任的角色,并尽可能使他们像社会各种角色那样去思想、感受和行动。在我校的学校管理中活跃着一支数量可观的学生干部队伍,除由班卞任进行常规教育以外,其他各种管理、检查、评比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旱晚自习有纪律检查部的检查,“三操”有体育部的检查,就餐和就寝有生活部和宿管部的检查,就寝后有保卫部的检查,日常行为规范有文明部的检查。每天公布检查结果,每周小结,每月月报,每月评出优秀班集体,优秀教、寝室,强化了学校管理,培养了学生能力,也让学生受到了教育。
(2)主题活动。丰富的校园活动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自我之间对话的舞台是促进品德发展的动力。如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艺周、科技周及各类征文比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常年的德育基地。
4.结论
总之,教育走向生本,德育更需进入心灵,唯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德育活动的有效性。我们期待更多一线德育工作者更新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德育思想,确立以同理心教育、心理学指导的德育原则,创新育人机制,为学生创设和谐无痕的德育环境,努力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德育境界。
参考文献
[1]李艳春,林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王耀东.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3]常言虎.中学生过度社会化的成因[J].教育教学论坛
[4]袁丹.荆州市中学健美操现状与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创新 实践
当今学生中存在的德育问题主要有:贪玩厌学,游戏人生;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行为欠缺,规范无序;染黄染赌,涉黑犯罪;爱国观念淡薄。随着德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的进步,学生德育课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教学手段的陈旧日益突出。而德育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德育教师应做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者。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对课程改革一些新理念作深入的领会和分析,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创新改革的实践者。
1.实施过程
实践活动案例一:、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1)庆祝教师节;“中秋赏月”晚会。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如设计班徽、设计教室宿舍文化、创作班歌、筹建班刊、开展小才艺比赛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庆联欢庆祝活动。
(4)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编制的《学生手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试行)》并严格执行。
(5)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实习实训场所,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规划有一个直观印象。
(6)认真组织班级劳动周,并在劳动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6S现场管理。
(7)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才艺展示艺术节。
在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汇报中,学生谈到屈原的悲戚投江、岳飞的壮志难酬、黄继光的挺胸堵枪眼、华侨老人思乡难返的惆怅……同学们由讨论热烈渐入沉默,进而悲愤,进而哭泣,教师适时地播放音乐渲染煽情,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样的爱国教育,从合适的角度切入,从学生认知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巧妙设计,寓教育于无痕之中,学生不但不会发生情绪上的反感拒绝,相反,会更深刻地真诚地去接纳其中的爱国思想,自觉接受故事中爱国人物高尚情操的润染。
2.实施效果
很多时候当教育者把德育活动定位为完成任务、接受检查,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时,德育评价则主要成了外围人旁观者的事情,与实际受教育的主体无关了。这显然背离了教育评价的主旨和真义[2]。从教育本身来看,任何德育活动都必须让受教育者参与对活动的评价,对自身道德认知的追问,才能从最直接的受教育者角度反馈信息给组织者,便于组织者扬长避短,再接再厉;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进学生自我评价,能有效唤起其对德育内容的深入思考,促使其自觉观照自身的言行修养,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这将成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引擎。德育活动中引进主体评价内容,其实施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形式多样,比如问卷调查、量表、短信反馈、读(观)后感、绘画、座谈、主题研讨,甚至包括表情、动作等等。观看爱国主题电影后写份读后感,观摩禁毒宣传展览后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德育橱窗布置后的评价调查,开展礼仪常识讲座后进行的“礼仪教育过时了吗?”辩论会,一周或者一学期结束后列出条款让学生自我评价,评出文明之星等等。这些活动都为不少德育工作者所经常采用。
3.经验总结
3.1 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要想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形成好的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除严格要求学生外,还必须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教师与学生谈心时,态度和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严格的纪律约束在亲切的谈话中让学生接受,并使学生感受到你既是指点迷津的老师,又是亲切的朋友。这样,就会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乐于接受。
3.2 平等,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1)谈心之功在于心。学生年龄不大,但心理感受同样细腻而敏感,如果你对学生冷暖不问,说起话来藏头露尾,随意应付,学生便不会信赖你;如果你对学生一片真心,学生就会与你心贴心。谈心就是用真诚的心灵去关心,帮助学生;就是将心比心,以心谈心,以心换心[3]。
(2)谈心之法在于情。老师面对学生要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或板起面孔,动辄训人。要创造愉快的气氛,善从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事物或历史谈起,循循善诱地进入主题,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教师要集中注意力,要表示出对所谈问题的关心和关注。教师做到有气者来时先消其气,急躁者来时我不急,无礼者来时我有礼。切忌简单从事,听到一点,看到一滴就评论是非,甚至以严厉的强迫学生服从。
3.3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加强心育与德育同构共建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不能等同,但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不失为良策。我校采取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
(1)角色演练。通过模拟、扮演各种社会成员所担任的角色,并尽可能使他们像社会各种角色那样去思想、感受和行动。在我校的学校管理中活跃着一支数量可观的学生干部队伍,除由班卞任进行常规教育以外,其他各种管理、检查、评比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旱晚自习有纪律检查部的检查,“三操”有体育部的检查,就餐和就寝有生活部和宿管部的检查,就寝后有保卫部的检查,日常行为规范有文明部的检查。每天公布检查结果,每周小结,每月月报,每月评出优秀班集体,优秀教、寝室,强化了学校管理,培养了学生能力,也让学生受到了教育。
(2)主题活动。丰富的校园活动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自我之间对话的舞台是促进品德发展的动力。如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艺周、科技周及各类征文比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常年的德育基地。
4.结论
总之,教育走向生本,德育更需进入心灵,唯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德育活动的有效性。我们期待更多一线德育工作者更新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德育思想,确立以同理心教育、心理学指导的德育原则,创新育人机制,为学生创设和谐无痕的德育环境,努力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德育境界。
参考文献
[1]李艳春,林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王耀东.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3]常言虎.中学生过度社会化的成因[J].教育教学论坛
[4]袁丹.荆州市中学健美操现状与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