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重要指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与重视。8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提出要用3~5年时间,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并推动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意见》的发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劳动是实现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品质培养和智力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体脑结合,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合格的劳动者,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中提出:“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的生活,要使热爱劳动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然而,目前劳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展,处于被弱化的地位,以致于学生越来越娇生惯养,丧失劳动精神与劳动技能。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勤劳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如果中国人把这个品质丢了,将来如何在世界之林立足?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切实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相关课程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素质进行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课,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虽然《意见》已经从顶层设计作出了“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的指示,但是要落实相关课程,使劳动教育在我区切实开展,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完善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推进办法、课程实施办法等,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劳动教育开展得更为丰富多彩、切实有效。此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应从小抓起,以减少来自家长的阻力。
其次,结合实际,着眼发展,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教材、场地、设备等条件。在教材问题上,我们要注意考察现有教材是否已经与当前社会生产生活相脱节,是否需要进行修订。江苏、浙江等省份一直坚持开设劳动与技术课程,其教材经过多次修订,比较突出操作探究与实践创新精神。编订教材,可借鉴江苏、浙江等省份的教材编订思想,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我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多选择符合我区生活实际的素材,编订出能够真正发展学生劳动素质的教材。在场地问题上,一些有较好场地条件的学校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对已有场地加以利用;而缺少劳动场地的学校应积极筹措资金、申请学校用地,建设实验室、实验基地等。学校还可与工厂、农场、商场等合作,解决劳动实习基地的问题。在设备方面,我们需要研究制作、购进能让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劳动并且符合3~9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设备,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最后,加强师资建设,开展教研培训,提高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且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为此,我们应坚持“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保证有数量稳定的专职劳动教育教师,一方面可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并应加强对教师的聘任考核,确保他们满足教学的要求。劳动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是使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门要鼓励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科研,并定期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转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劳动教育强调实际应用,教师应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并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我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积极的劳动心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责编 雷 靖)
《意见》的发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劳动是实现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品质培养和智力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体脑结合,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合格的劳动者,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中提出:“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的生活,要使热爱劳动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然而,目前劳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展,处于被弱化的地位,以致于学生越来越娇生惯养,丧失劳动精神与劳动技能。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勤劳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如果中国人把这个品质丢了,将来如何在世界之林立足?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切实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相关课程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素质进行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课,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虽然《意见》已经从顶层设计作出了“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的指示,但是要落实相关课程,使劳动教育在我区切实开展,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完善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明确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推进办法、课程实施办法等,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劳动教育开展得更为丰富多彩、切实有效。此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应从小抓起,以减少来自家长的阻力。
其次,结合实际,着眼发展,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教材、场地、设备等条件。在教材问题上,我们要注意考察现有教材是否已经与当前社会生产生活相脱节,是否需要进行修订。江苏、浙江等省份一直坚持开设劳动与技术课程,其教材经过多次修订,比较突出操作探究与实践创新精神。编订教材,可借鉴江苏、浙江等省份的教材编订思想,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我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多选择符合我区生活实际的素材,编订出能够真正发展学生劳动素质的教材。在场地问题上,一些有较好场地条件的学校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对已有场地加以利用;而缺少劳动场地的学校应积极筹措资金、申请学校用地,建设实验室、实验基地等。学校还可与工厂、农场、商场等合作,解决劳动实习基地的问题。在设备方面,我们需要研究制作、购进能让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劳动并且符合3~9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设备,既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最后,加强师资建设,开展教研培训,提高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且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为此,我们应坚持“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保证有数量稳定的专职劳动教育教师,一方面可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并应加强对教师的聘任考核,确保他们满足教学的要求。劳动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是使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门要鼓励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科研,并定期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转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劳动教育强调实际应用,教师应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并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我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积极的劳动心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