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除了材料、语言、情感和写作方法的积累,还要注重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
【关键词】作文 积累 材料 语言 情感 写作方法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其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想修养和文学艺术修养。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考作文的走向告诉我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事、关注人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写出具有“五性”的佳作,即“时代性、社会性、应用性、思辨性、哲理性”。要做到这一点,平时的积累是关键。
一是材料的积累。写作,首先在于积累材料。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情感世界的大波微澜等,留心观察,用心品味,都可成为习作的素材。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时常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阅读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阅读对写作大有裨益,许多名人均有切身体会。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对于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直接、最为广泛,特别要注重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文章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课外阅读可以获得许多学生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同时,要多读、多看时文,关心时政。比如,经常读读《读者》、《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报刊,看看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广泛积累储存,逐渐提高观察社会、感悟人生、阐发理念的能力。
二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中学生要有意识地积累语言,主要途径还是阅读。首先是课内阅读,要多读、熟读课文,因为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很多文章文质兼美,是语言积累的好材料。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从中可以获得和积累不计其数的语言材料。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当代作家叶文玲在谈第一次写作成功的体验时说:“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许多有造诣的作家总结自己成长的经历,总是特别强调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重要性。只有在阅读中积累、感悟语言,才能拓展写作空间。从阅读中积累语言,首先要强化的是诵读。因为诵读可以积累字词句篇的语言材料,在头脑里建立、贮存感性的语言模型,从头脑到发音器官以及其他器官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经历情感的体验,接受文化、审美的熏陶。那些流芳百世、流传千古的作品立意深、格调高、思想精,阅读过程中,在感受作品的同时又往往受到作者思想的感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影响了多少仁人志士;屈原“吾不能变心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感召了多少高尚节气之辈;列夫·托尔斯泰把无名的墓志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地,那份逼人的朴素让多少后人为之敬仰。语言储备丰富,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
三是情感的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广博的材料、丰富的语言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唐代诗人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中说:“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磋,古今成败,日月迁逝,光景惨舒,山川胜势,风云景色,当花对酒,乐罢衰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至于疾恙穷身,悼怀惜逝,凡所对遇异于常者,则欲赋诗。”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揭示了写作的心理体验:即在生活中每有情感“异于常者”,便抓住不放,便想写诗。人们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无不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积累多了,写作时便能根据需要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是浸透了感情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文字。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恶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中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写出的文章自然生动感人。
四是精妙写法的积累。人们常说:“《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说法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通过熟读、多读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必能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除了材料、语言、情感和写作方法的积累,还要注重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积累他人的思维形成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思维品质,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过程,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
【关键词】作文 积累 材料 语言 情感 写作方法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其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想修养和文学艺术修养。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考作文的走向告诉我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事、关注人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能写出具有“五性”的佳作,即“时代性、社会性、应用性、思辨性、哲理性”。要做到这一点,平时的积累是关键。
一是材料的积累。写作,首先在于积累材料。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情感世界的大波微澜等,留心观察,用心品味,都可成为习作的素材。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时常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阅读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阅读对写作大有裨益,许多名人均有切身体会。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对于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的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直接、最为广泛,特别要注重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文章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课外阅读可以获得许多学生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同时,要多读、多看时文,关心时政。比如,经常读读《读者》、《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报刊,看看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广泛积累储存,逐渐提高观察社会、感悟人生、阐发理念的能力。
二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中学生要有意识地积累语言,主要途径还是阅读。首先是课内阅读,要多读、熟读课文,因为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很多文章文质兼美,是语言积累的好材料。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从中可以获得和积累不计其数的语言材料。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当代作家叶文玲在谈第一次写作成功的体验时说:“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许多有造诣的作家总结自己成长的经历,总是特别强调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重要性。只有在阅读中积累、感悟语言,才能拓展写作空间。从阅读中积累语言,首先要强化的是诵读。因为诵读可以积累字词句篇的语言材料,在头脑里建立、贮存感性的语言模型,从头脑到发音器官以及其他器官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经历情感的体验,接受文化、审美的熏陶。那些流芳百世、流传千古的作品立意深、格调高、思想精,阅读过程中,在感受作品的同时又往往受到作者思想的感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影响了多少仁人志士;屈原“吾不能变心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感召了多少高尚节气之辈;列夫·托尔斯泰把无名的墓志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地,那份逼人的朴素让多少后人为之敬仰。语言储备丰富,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
三是情感的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广博的材料、丰富的语言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唐代诗人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中说:“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磋,古今成败,日月迁逝,光景惨舒,山川胜势,风云景色,当花对酒,乐罢衰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至于疾恙穷身,悼怀惜逝,凡所对遇异于常者,则欲赋诗。”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揭示了写作的心理体验:即在生活中每有情感“异于常者”,便抓住不放,便想写诗。人们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无不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积累多了,写作时便能根据需要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是浸透了感情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文字。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恶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中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写出的文章自然生动感人。
四是精妙写法的积累。人们常说:“《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说法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通过熟读、多读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必能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除了材料、语言、情感和写作方法的积累,还要注重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积累他人的思维形成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思维品质,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过程,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