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和教师知识老化与计算机技术频繁更新的矛盾。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注重应用,少讲多练,了解学生,区别授课,依托情景,提问激趣,形象举例,直观呈现。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计算机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进一步加强,人们不仅在工作中离不开电脑,甚至在日常娱乐生活中也离不开电脑。可以说,在新世纪这个信息时代里,如果不懂信息技术,不会使用计算机,将被社会所淘汰。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中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这对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走上社会即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城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得较好,而相对而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则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简要谈变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当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
现在,农村经济普遍获得了发展,农村里70后80后青年组建的家庭中越来越多地配备了电脑,他们的孩子也有机会较早接触计算机。这些孩子目前正逐步进入初中接受教育。由于此前已有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课程学习的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中考、高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跟不上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逐渐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
二、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思路
1、注重应用,少讲多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2、了解学生,区别授课
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3、依托情境,提问激趣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所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形象举例,直观呈现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学中不注重这些特点,学生将很难一下子理解那么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可以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可以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微处理器;信息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通过形象举例、深奥的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强了记忆。
以上即是笔者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肤浅认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适应初中计算機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实践呼唤理论,过去多年传统教学形成的计算机教育观,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情况,时代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并积极创新计算机教育理论,共同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迎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04,(12)
[2]贡梅.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学之友,2009,09(26)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计算机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进一步加强,人们不仅在工作中离不开电脑,甚至在日常娱乐生活中也离不开电脑。可以说,在新世纪这个信息时代里,如果不懂信息技术,不会使用计算机,将被社会所淘汰。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中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这对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走上社会即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城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得较好,而相对而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则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简要谈变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当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
现在,农村经济普遍获得了发展,农村里70后80后青年组建的家庭中越来越多地配备了电脑,他们的孩子也有机会较早接触计算机。这些孩子目前正逐步进入初中接受教育。由于此前已有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课程学习的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中考、高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部分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系统性、渐进式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即便一些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跟不上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逐渐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
二、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思路
1、注重应用,少讲多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2、了解学生,区别授课
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3、依托情境,提问激趣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所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形象举例,直观呈现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学中不注重这些特点,学生将很难一下子理解那么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将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上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时,可以将计算机的硬件比喻成人的五官:人是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可以把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就相当于微处理器;信息经过处理后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通过形象举例、深奥的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既容易明白,又加强了记忆。
以上即是笔者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肤浅认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适应初中计算機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实践呼唤理论,过去多年传统教学形成的计算机教育观,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情况,时代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并积极创新计算机教育理论,共同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迎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04,(12)
[2]贡梅.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学之友,200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