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记者黄云刚矣勇)“到云南支教我们很有成就感。”新学年开学之际,又一批上海教师离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云南边远、贫困的山区学校支教。8月26日下午,省教育厅在昆明举行欢迎仪式,热烈欢迎上海市第十批100名赴滇支教教师。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出席仪式并致辞,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主持仪式。
在彩云之南展现人生价值
欢迎仪式上,罗崇敏厅长满怀深情地说,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爱,体现了上海人民对云南的关心。沪滇对口帮扶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云南教育事业今天的发展,倾注了无数上海支教教师的心血、智慧和汗水。每一批支教教师到云南后,都始终坚守教师的高尚品格,奉献着教师的大爱,展示着教师的风采。支教教师从上海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带来了上海人民对云南教育的关爱和鼓励。
岁崇敏表示,将会充分创造条件,让支教教师们在云南得到真情厚爱,将自己的知识、品格在彩云之南的沃土上耕植、光大,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用—年的时间。做自己一生难忘的事
今年,上海市共向云南选派了100名支教教师,他们将前往丽江、文山、迪庆、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红河等7个州市的山区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 上海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许波说,10年来,上海向云南选派支教教师已经成为深化和推进沪滇教育对口帮扶与合作的重要工作;10年来,支教工作已成为两地教育同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友好合作平台;10年来,上海支教教师努力成为贯彻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和沪滇友谊的使者,用一年的时间。在做自己一生难忘的事。
据了解,这批支教教师都是上海教育系统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0岁,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0%,平均教龄达17年。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76%,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3人。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主学科教师占64%。
支教老师要做“使者”、“能者”、“强者”
来滇支教的上海教师是一支乐于奉献的优秀团队,许多教师都是主动请缨,赴滇支教。今年,上海市教委勉励赴滇支教教师要做“使者”,做贯彻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使者,做促进民族团结和沪滇友谊的使者,做把希望、热情和爱心播撒进孩子们心田的使者;要做“能者”,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要做“强者”,学会适应,保重身体,做一名有健康身心的强者。
作为沪滇教育对口帮扶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从2000年起,上海市开始向云南省选派支教教师。到今年为止,上海已向云南选派了10批支教教师共960人次。
在今年的100名支教教师当中,梅柳中、夏广林和姚启国3位老师已经是第二次到云南来支教了。谈到再次来支教的原因,一位老师表示:“每每回忆起当地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我们就觉得还应该再回到那里的课堂上去。同时上海作为率先进入课改的地区之一,我们的经验也能帮助那里的老师少走一些弯路,这些都是让我们很有成就感的。”
教育部: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扶持民办幼儿园
中新网消息教育部近日就《教育规划纲要》的相关问题回答了网友提问。答问指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并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同,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等举措。
答问表示,国家将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积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并将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答问指出,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教育部表示,这些举措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还会得到细化和完善。在国家教育督导团“两基”工作过程督导反馈会上的讲话
高 峰同志们:
在云南省“两基”迎国检只剩下短短5个月的关键时刻,国家教育督导团派出专家组,对我省“两基”迎国检准备情况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检查和指导。首先,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教育部长期以来对云南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专家组各位领导的辛勤劳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诚挚的谢意!
刚才,专家组的领导向我们反馈了“两基”工作的检查情况,对我省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的反馈意见高屋建瓴、实事求是、分析深刻、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是对我省“两基”工作最好、最真、最全、最有诚意的指导和帮助,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省“两基"22作指明了方向,更增强了我们通过国检的信心和决心。
云南的省情是边疆、民族、山区、贫穷。云南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高原占总面积的94%。周境线长4061千米,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接壤。全省4571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三分之一,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为云南特有,有些少数民族赢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全省农业人口有3000万人,贫困人口有540万人。2009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为61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9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69元,名列全国第28位。全省129个县(市、区)中,依靠国家转移支付的县达到116个。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匮乏和劳动者素质不高,归根到底是教育基础薄弱。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省中小学校数量多、规模小、质最低,办学成本高。同样的人口、同样的覆盖面积,东部、中部地区需要办10所学校,在云南可能要办100所学校,因而我们的一师一校办学点也是全国最多的。
针对云南省的省情和教情,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在教育投入上也是最多的。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多次专题调研教育,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教育问题,提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路,要求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通过努力,全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成效显著。2009年,教育支出占到了省级财政的18%,占全省GDP的5.9%,仅校安工程建设投人就达到50个亿,现在不管到哪里最漂亮的地方都是学校。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分别达98.29%和103.1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十五”期间的33%提高到了58.6%,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1:0.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十五”期间的4.91%提高到了17.57%。为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绩效工资问题,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了4次,并于2009年当年全部兑现落实。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努力创新,有所成就,为全国创造了不少经验。例如,为了解决教师不足问题,全国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就是红河州的经验。为解决贫困学生问题,我们大力扶持推动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让学生自己劳动,养猪、种菜来改善生活,教育部还专门在楚雄州召开现场会,推广云南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