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初春,“设计上海”如期而至。不见前两届人满为患的狂欢景象,逐渐表现出一个国际性展会应有的各方面专业水准,不少参展品牌满意今年的成绩,都给“设计上海”打了不错的分数。
“两年前,大家都认为Design Shanghai不可能成。”展览结束后两周,“设计上海”展览总监Mike Dynan已经回到伦敦,在电话那头接受访问时这么说道,讲话还带着感冒的浓厚鼻音,“但我必须得说,一个成功展会绝非一蹴而就。”
“设计上海”今年来到第三届,仍然分为当代、经典和限量设计展区,配合几个大小特展及论坛,参展国家也从去年的20国增加到29国,品牌数量也增长了16%,增到350家,在4天内吸引了4.6万名观众,较去年增加了15%。“较去年最大的改进之一,是在参观者的构成上。”Mike告诉我们。如果你还记得去年“设计上海”的盛况空前,在展览中心前至少得排上1小时的队才能挤进展场,就算进到里头去,到处人头攒动的景象也绝非最佳观展状态,“去年根本没机会好好跟经销商、设计师聊上两句,更何况是做生意!今年我们更有时间和他们聊,建立未来可能的合作机会!”Tales态思连续两年带领Moroso、Diesel Liviing、Seletti、Foscarini及Ibride五大品牌,比去年更大规模地投入参与“设计上海”,创始人态叔(Terence Yang)在会后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去年人潮汹涌的“惨况”,对大部分关注B2B市场的参展商而言可以说是毫无利处,而主办方今年提高票价、开展日调整至只占周末一天,及人潮控制的调整上,主办单位确实地让今年展会更加回归到利于展商的层面。在限量设计区域,今年采取了严格的VIP参观制度,也让整体逛展品质得以提高。限量设计馆策展人Morgan Morris也提到,今年在限量设计区域,出现了不少国内酒店负责人及设计师等询问客群,而在参展画廊分布上,国际画廊的比例较去年高,“今年的展品质量更精,画廊主们吸取经验,展出迎合中国口味的艺术品”。
然而,在“设计上海”展馆之外,也开始出现零星相呼应的设计盛事,今年以设计共和所举办,为期两周的“设计庆典”最为令人青睐,结合设计展览、演讲及作坊等活动,活动强劲势头也让“设计上海”展览总监'dike直言“明年将与其有密切合作的活动”。
相对于国际品牌展示区域的“冷静”,今年参与“设计上海”的中国设计师数量则呈现前所未见的爆棚景象。尽管展位租金高于巴黎、米兰家具展,中国设计师们还是想借力这个全中国最为国际化的展示平台发声,并且看中主办方能将中国设计师带到旗下其他展会的能力。“‘设计上海’的专业背景、充足优质的行业资源,造就了一个人心所向的价值平台。”即使确定在今年米兰展会有展出,中国设计师周宸宸还是选择“设计上海”为新品发表的首站。“毋庸置疑,‘设计上海’仍然是全中国最有潜力发展成国际等级的设计展会。”丹麦家具品牌HAY的Rolf Hay肯定“设计上海”3年来的成绩,认为其所提供的舞台不止让他的品牌能面对中国内需市场,更重要的是它所具备的国际化背景,足以让品牌具备向韩国、日本乃至亚洲其他市场发展的可能性。“我邀请这些国家可能合作的经销商过来,他们一看整个展会的等级,就能清楚知道HAY的定位。”照“设计上海”中国区总监谭卓所说,“希望将‘设计上海’做成亚洲最好的设计展会,令其也成为国际观众了解亚洲设计市场、理解当地生活习惯的窗口”。
事实上,“设计上海”是中国目前唯一有力度将大量一级国际家具品牌带进中国的展示平台。今年,除Vitra、Cassina、Magis、Moroso、Lasvit等品牌投人参与外,Mike Dynan也透露,这次顺应潮流主打北欧设计,明年将计划性引进澳大利亚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品牌进驻,这当然也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设计上海”的未来发展方向。“一个国际等级的设计展会,全世界好的设计都应该在中国有展示舞台,无论如何,中国市场的发展还是既快又猛的!”
品牌投入更大规模
今年“设计上海”在品牌参与有来有去,Magis、Vitra、Cassina、Moroso、施华洛世奇等大牌仍投入大规模成本参展,而譬如今年离场的代理商设计共和、Fritz Hansen等品牌,进退之间都围绕中国市场,进场的品牌看中此展会的专业操作水平及其背后带动的B2B机会,退场的认为参展高成本相较于商业落地速度过慢而不成比例,然而,3年时间或者还无法评断其水准。
Patricia Urquiola:能量无极限
Patricia Urquiola翩翩来沪的消息,在“设计上海”宣传正式开跑之前就已经在设计圈里传播开来,更何况,她这回可是顶着意大利历史悠久家具品牌Cassina艺术总监的新头衔远道而来。
明年即将庆祝品牌90周年,要知道,Cassina这个曾经与历来设计大师,乃至今天的各大腕儿们合作过的意大利家具品牌,在Patricia Urquiola上位之前,从未聘请过一位艺术总监;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和各大家具品牌联姻无数次的她,却从未为Cassina设计过一件家具。
综观两方此次联姻,除了大环境背景因素:长期与Patricia Urquiola合作的美国办公家具品牌Haworth,在前年买下Cassina背后Patricia Urquiola集团的主控股权,因此让Patricia也有了近水楼台的机会,当然(:aSS…也看中了她所具备的无穷设计能量及情商:光是去年米兰家具展期间,她就与将近10家大小家具品牌合作推出各种新品,可以说是众家设计明星之最。然而,去年9月接下Cassina艺术总监职位至今,她选择小动作为品牌注入新能量,“接下这个职位,我想把速度放慢,好好做”。常年与意大利家具品牌打交道的她明白,这个90岁品牌对新设计活力的渴望,但改变往往不能操之过急。
她在接下品牌职位之后,花时间回望Cassina历史上的杰作,找出一些能重新创作的经典设计。在“设计上海”的Cassina展区设计,以]955年荷兰里特维尔德展馆(Rietveld Pavilion)为灵感,打造出一座回望历史经典的舞台,展示品牌以,主与柯布西耶、Jeanneret、Perriand、Piero Lisoni、Mario Bellini等诸位大师合作的经典设计,也帮自己在品牌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在访谈中她不断提到“进化(evolution)”这个字眼,不急于推出新品,她确实扮演了一个家具品牌艺术总监应起到的融合作用,“今年米兰展,我会把重心放在Cassina上,除了家具展和展厅的设计,我也正和Konstantin Grici等谈合作呢!” 不过,这位能量饱满的设计女神,当然不会因此满足,她话锋一转,强调不会和其他品牌断了合作,“设计和时尚不同,没有那么绝对的唯一性,我可还有力气和其他品牌合作,也敢说我和各家品牌都还保持很好的关系!”除了Cassina,Patricia透露今年在米兰展即将推出的新品。除了证实将为Georg Jensen推出一套新系列家饰,几年前为Molteni&C设计的方案,可能在今年推出成品……“我一直都是这样的工作节奏,当然不只我一个人在做,还有一整个团队,还有很上道的客户!”她打趣地说道。可别忘了Patricia还有建筑项目,今年在意大利和新加坡她都有新的酒店项目面世。在米兰Como湖畔的高档酒店,从建筑开始设计,走的是利落简约的路线;在米兰大教堂边上的酒店走的却是更富挑战的平价摩登风格;在新加坡的项目,是和当地大学合作,一起做出一项实验性质很高的酒店,“我想这是趋势,不同世代脑力激荡出更多设计的可能性”。还有在迈阿密的私宅、沛纳海店铺、Haworth在美国迈阿密的展示间……“即使我已经拒绝了好多世界各地的项目,亚洲肯定是我们接下米的发展重点!”之前曾经有在中国试水失败的经验,Patricia不太愿意提起10多年前曾经在中国的项目,而这回以“设计上海”为契机再次来到中国,她愿意相信“到中国发展”讲的是“水到渠成”的东方道理,“我相信人的互动,有好的客户,相互信任,这才是一个项目能成功的关键”。
HAY X Stefan Diez:好设计,等得起!
最近炙手可热的德国设计师Stefan Dicz受丹麦家具品牌HAY的邀请前来“设计上海”。在HAY的展位,Stefan最近创作的New Order(新秩序)置物架系统,既是作品,也被用作隔断和产品陈列架。具有千变万化组合形式的New Order,配色、背板、层板等均可自由组合,富有开创性地创造出开放式收纳方式。“我们的生活中或许缺少的不是某一件家具,而是把家串联起来的系统。”着迷于“系统”的HAY的创始人Rolf HAY因此与Stefan Diez展开了这一合作。从承重测试到储物单元的开合方式,再到考量如何将产品功能最大化,这一研发花费了近5年时间!依靠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Stefan与HAY共同创造出这套得以持续发展的作品。
这也不是Stetan第一次为HAY进行设计了,Rolf Hay以及与HAY合作密切的Wrong London联合创始人、英国设计师Sebastian Wrong几乎就是他的伯乐。殊不知,Stefan为HAU进行的创作,其实有些起初出自其它品牌的委托,但多亏了善于“捡漏”的HAY才最终使之步入市场。“我为有些品牌设计出第一版原型,并表明尚需时间改进时,对方就有点等不急,或者索性搁置了这一项目。”Stefan透露。当Rolf和Sebastian来到他位于柏林的工作室,见到这些停滞项目的原型时,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下就请Stefan将它们继续进行!“他们理解,一件作品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投入市场,也愿意为之等待,我很感激。”显然,无论这世界运作如何加快,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永远都是好设计得以出现的基石。
限量设计:国际和国内参展商达平衡
限量设计馆策展人Morgan Morris指出,今年的策划重点在于平衡中国和国外设计艺廊的数量。在国际参与的部分,来自巴黎的Galerie BSL、洛杉矶的Gallery ALL等;在国内参与上,也邀请了宋涛为来自香港的“Perfect Design Projects”策划,以阎磊、邵凡和师健民等艺术家作品为主题的展览,明合文吉也再次带来系列新作品大力参与。“整体而言,今年的限量设计区域不见去年的疯狂观展人潮,观众组成却有质量上的提升,出现更多收藏家、酒店负责人及设计师等。”
展会团体实现本地化
在前两届“设计上海”上,有超过80%国际家具设计大牌亮相,令其一举成为国内同类展览中规格最高、人气最旺的展事,也引发了不少本地设计师的关注。在这两年间,来自伦敦的“设计上海”主办方、展会公司Medla 10也在逐渐实现本地化——从第一届展会同本地公司合作,到如今发展起自己的独立班子。其中国区总监谭卓从伦敦移居上海,带领团队频繁拜访本地设计师,用两年不到的时间摸熟了中国的设计市场,也令展览得以落地开花。据悉,本届展览结束不到一个月,已有一半中国参展商表达了明年继续参展的意向,更有一些此前始终在观望的本地设计大咖再也沉不住气,决定明年组团参展!而谭卓和她的团队并没有停下忙碌的步伐,他们正向日、韩、泰等国的设计市场进行推广与招商,力将“设计上海”发展为亚洲市场最好的设计展。
太平地毯X Andre Fu:亚洲市场有惊喜
两年前刚在上海开设展厅的手工编织地毯制造商太平地毯(Taiping),和刚刚在岜黎家居装饰博览会(Maison&Objet)上斩获亚洲年度设计师的Andre Fu(傅厚民),都是第一次参加“设计上海”。Andre Fu为太平地毯设计的同名系列作品,基于品牌精湛的织染技术,将羊绒、蚕丝等多种材料织造而成富有动感的立体地毯作品。去年9月,Andre Fu推出了自己的家居品牌Andre Fu Living,这组地毯也被纳入其中,并可通过网络销售。此次来到上海,除了为太平地毯站台,他也抱着推广这一自有品牌的目的“。过去3年,我多数时间都在亚洲以外的地方工作,这次参加‘设计上海’让我也对亚洲市场有所了解。比如,相比很多只有当代设计的展览,这里有很大一部分经典设计家具,我想这也反映出观众的品位和喜好比较多元。”“设计上海”的观众对Andre Fu的厚爱也令他大为惊喜,在之后的论坛单元出现了观众爆棚的场面。同样倍感惊喜的还有太平地毯的全球创意总监Jean-Pierre Tortil,连呼“这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短短4天内,他会见了大量的建造商、酒店管理者、画廊主理人等潜在客户,“很多业内资深人士与我们接洽,也为我们在中国打开了很多新窗口”。除了结识客户,他也在这里洽谈了不少潜在合作伙伴,希冀可以借此补充太平地毯在_拿球只有40家展厅的小规模渠道。热情难挡的亚洲市场,恐怕也将成为更多国外品牌与设计师的下一站落脚地。
层层筛选本地展商
比起之前两届颇为“国际”的姿态,今年的“设计上海“前所未有地接上了地气。除了《安邸AD》策划的新锐设计师展,包括杨明洁、周宸宸、冉祥飞等中国设计师和品牌参加了展览,创造了本地设计师亮相最多的一届。据“设计上海”的官方统计结果,在此次近350个参展品牌中,中国品牌的比例第一次上升到所占35%左右。而在第一届展览上,一共只有5家中国品牌参展。但不同于本地一些大型展会一味求全的“海纳”,以及大量带有浓烈中国文化符号的设计,“设计上海”对参展作品一概以国际标准就诸多方面进行严格考量。参展商需要经过主办方、英国展会公司Media 10的团队,以及创意总监Ross Urwin和DarrelBest的双重审核。不少设计师透露,相比自己参加过的其他本地家具展览,“设计上海”给参展商的申请表格中所需信息最为细致,除了需要确认作品的原创性,还需发送过往参展现场的图片,确保与展会整体水平相当。以作品说话,不将天平向任何设计师倾斜,这里理所当然成为发现中国设计的前沿之所。
本土设计引爆全场
比起一层宽敞的国际大牌和限量设计馆,中国设计师的展位通常不大,展品多为小件家居用品,陈列直接、价格亲民,结果热门程度甚至超过了国际大牌!首次参展的台湾设计团队Poetic Lab的创始人陈函溪和曾熙凯是因为“听说这是国内最好的设计展会”而特地前来,“在这里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和打开大陆市场”。4天时间内,他们迅速结识了不少本地设计买手和代理商,也感受到国内设计爱好者的热情。已经通过淘宝等网络平台打开渠道的厦门花砖品牌“见南花”也来了,创始人林宇鸣将参展视作“网友见面”,线下的亮相无疑可以帮助品牌在短期内被设计爱好者所知。而去年在展会现场就已发生不少销售的“意外设计”这次有备而来,除了展品,他们还带来了POS机和不少备货。他们用工厂红木边角料设计的家居生活小物,主打时下流行的环保概念,200~400元的平民定价,成为不少观众选购伴手礼的所在,几乎每天都将展位挤个水泄不通。
“两年前,大家都认为Design Shanghai不可能成。”展览结束后两周,“设计上海”展览总监Mike Dynan已经回到伦敦,在电话那头接受访问时这么说道,讲话还带着感冒的浓厚鼻音,“但我必须得说,一个成功展会绝非一蹴而就。”
“设计上海”今年来到第三届,仍然分为当代、经典和限量设计展区,配合几个大小特展及论坛,参展国家也从去年的20国增加到29国,品牌数量也增长了16%,增到350家,在4天内吸引了4.6万名观众,较去年增加了15%。“较去年最大的改进之一,是在参观者的构成上。”Mike告诉我们。如果你还记得去年“设计上海”的盛况空前,在展览中心前至少得排上1小时的队才能挤进展场,就算进到里头去,到处人头攒动的景象也绝非最佳观展状态,“去年根本没机会好好跟经销商、设计师聊上两句,更何况是做生意!今年我们更有时间和他们聊,建立未来可能的合作机会!”Tales态思连续两年带领Moroso、Diesel Liviing、Seletti、Foscarini及Ibride五大品牌,比去年更大规模地投入参与“设计上海”,创始人态叔(Terence Yang)在会后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去年人潮汹涌的“惨况”,对大部分关注B2B市场的参展商而言可以说是毫无利处,而主办方今年提高票价、开展日调整至只占周末一天,及人潮控制的调整上,主办单位确实地让今年展会更加回归到利于展商的层面。在限量设计区域,今年采取了严格的VIP参观制度,也让整体逛展品质得以提高。限量设计馆策展人Morgan Morris也提到,今年在限量设计区域,出现了不少国内酒店负责人及设计师等询问客群,而在参展画廊分布上,国际画廊的比例较去年高,“今年的展品质量更精,画廊主们吸取经验,展出迎合中国口味的艺术品”。
然而,在“设计上海”展馆之外,也开始出现零星相呼应的设计盛事,今年以设计共和所举办,为期两周的“设计庆典”最为令人青睐,结合设计展览、演讲及作坊等活动,活动强劲势头也让“设计上海”展览总监'dike直言“明年将与其有密切合作的活动”。
相对于国际品牌展示区域的“冷静”,今年参与“设计上海”的中国设计师数量则呈现前所未见的爆棚景象。尽管展位租金高于巴黎、米兰家具展,中国设计师们还是想借力这个全中国最为国际化的展示平台发声,并且看中主办方能将中国设计师带到旗下其他展会的能力。“‘设计上海’的专业背景、充足优质的行业资源,造就了一个人心所向的价值平台。”即使确定在今年米兰展会有展出,中国设计师周宸宸还是选择“设计上海”为新品发表的首站。“毋庸置疑,‘设计上海’仍然是全中国最有潜力发展成国际等级的设计展会。”丹麦家具品牌HAY的Rolf Hay肯定“设计上海”3年来的成绩,认为其所提供的舞台不止让他的品牌能面对中国内需市场,更重要的是它所具备的国际化背景,足以让品牌具备向韩国、日本乃至亚洲其他市场发展的可能性。“我邀请这些国家可能合作的经销商过来,他们一看整个展会的等级,就能清楚知道HAY的定位。”照“设计上海”中国区总监谭卓所说,“希望将‘设计上海’做成亚洲最好的设计展会,令其也成为国际观众了解亚洲设计市场、理解当地生活习惯的窗口”。
事实上,“设计上海”是中国目前唯一有力度将大量一级国际家具品牌带进中国的展示平台。今年,除Vitra、Cassina、Magis、Moroso、Lasvit等品牌投人参与外,Mike Dynan也透露,这次顺应潮流主打北欧设计,明年将计划性引进澳大利亚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品牌进驻,这当然也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设计上海”的未来发展方向。“一个国际等级的设计展会,全世界好的设计都应该在中国有展示舞台,无论如何,中国市场的发展还是既快又猛的!”
品牌投入更大规模
今年“设计上海”在品牌参与有来有去,Magis、Vitra、Cassina、Moroso、施华洛世奇等大牌仍投入大规模成本参展,而譬如今年离场的代理商设计共和、Fritz Hansen等品牌,进退之间都围绕中国市场,进场的品牌看中此展会的专业操作水平及其背后带动的B2B机会,退场的认为参展高成本相较于商业落地速度过慢而不成比例,然而,3年时间或者还无法评断其水准。
Patricia Urquiola:能量无极限
Patricia Urquiola翩翩来沪的消息,在“设计上海”宣传正式开跑之前就已经在设计圈里传播开来,更何况,她这回可是顶着意大利历史悠久家具品牌Cassina艺术总监的新头衔远道而来。
明年即将庆祝品牌90周年,要知道,Cassina这个曾经与历来设计大师,乃至今天的各大腕儿们合作过的意大利家具品牌,在Patricia Urquiola上位之前,从未聘请过一位艺术总监;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和各大家具品牌联姻无数次的她,却从未为Cassina设计过一件家具。
综观两方此次联姻,除了大环境背景因素:长期与Patricia Urquiola合作的美国办公家具品牌Haworth,在前年买下Cassina背后Patricia Urquiola集团的主控股权,因此让Patricia也有了近水楼台的机会,当然(:aSS…也看中了她所具备的无穷设计能量及情商:光是去年米兰家具展期间,她就与将近10家大小家具品牌合作推出各种新品,可以说是众家设计明星之最。然而,去年9月接下Cassina艺术总监职位至今,她选择小动作为品牌注入新能量,“接下这个职位,我想把速度放慢,好好做”。常年与意大利家具品牌打交道的她明白,这个90岁品牌对新设计活力的渴望,但改变往往不能操之过急。
她在接下品牌职位之后,花时间回望Cassina历史上的杰作,找出一些能重新创作的经典设计。在“设计上海”的Cassina展区设计,以]955年荷兰里特维尔德展馆(Rietveld Pavilion)为灵感,打造出一座回望历史经典的舞台,展示品牌以,主与柯布西耶、Jeanneret、Perriand、Piero Lisoni、Mario Bellini等诸位大师合作的经典设计,也帮自己在品牌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在访谈中她不断提到“进化(evolution)”这个字眼,不急于推出新品,她确实扮演了一个家具品牌艺术总监应起到的融合作用,“今年米兰展,我会把重心放在Cassina上,除了家具展和展厅的设计,我也正和Konstantin Grici等谈合作呢!” 不过,这位能量饱满的设计女神,当然不会因此满足,她话锋一转,强调不会和其他品牌断了合作,“设计和时尚不同,没有那么绝对的唯一性,我可还有力气和其他品牌合作,也敢说我和各家品牌都还保持很好的关系!”除了Cassina,Patricia透露今年在米兰展即将推出的新品。除了证实将为Georg Jensen推出一套新系列家饰,几年前为Molteni&C设计的方案,可能在今年推出成品……“我一直都是这样的工作节奏,当然不只我一个人在做,还有一整个团队,还有很上道的客户!”她打趣地说道。可别忘了Patricia还有建筑项目,今年在意大利和新加坡她都有新的酒店项目面世。在米兰Como湖畔的高档酒店,从建筑开始设计,走的是利落简约的路线;在米兰大教堂边上的酒店走的却是更富挑战的平价摩登风格;在新加坡的项目,是和当地大学合作,一起做出一项实验性质很高的酒店,“我想这是趋势,不同世代脑力激荡出更多设计的可能性”。还有在迈阿密的私宅、沛纳海店铺、Haworth在美国迈阿密的展示间……“即使我已经拒绝了好多世界各地的项目,亚洲肯定是我们接下米的发展重点!”之前曾经有在中国试水失败的经验,Patricia不太愿意提起10多年前曾经在中国的项目,而这回以“设计上海”为契机再次来到中国,她愿意相信“到中国发展”讲的是“水到渠成”的东方道理,“我相信人的互动,有好的客户,相互信任,这才是一个项目能成功的关键”。
HAY X Stefan Diez:好设计,等得起!
最近炙手可热的德国设计师Stefan Dicz受丹麦家具品牌HAY的邀请前来“设计上海”。在HAY的展位,Stefan最近创作的New Order(新秩序)置物架系统,既是作品,也被用作隔断和产品陈列架。具有千变万化组合形式的New Order,配色、背板、层板等均可自由组合,富有开创性地创造出开放式收纳方式。“我们的生活中或许缺少的不是某一件家具,而是把家串联起来的系统。”着迷于“系统”的HAY的创始人Rolf HAY因此与Stefan Diez展开了这一合作。从承重测试到储物单元的开合方式,再到考量如何将产品功能最大化,这一研发花费了近5年时间!依靠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Stefan与HAY共同创造出这套得以持续发展的作品。
这也不是Stetan第一次为HAY进行设计了,Rolf Hay以及与HAY合作密切的Wrong London联合创始人、英国设计师Sebastian Wrong几乎就是他的伯乐。殊不知,Stefan为HAU进行的创作,其实有些起初出自其它品牌的委托,但多亏了善于“捡漏”的HAY才最终使之步入市场。“我为有些品牌设计出第一版原型,并表明尚需时间改进时,对方就有点等不急,或者索性搁置了这一项目。”Stefan透露。当Rolf和Sebastian来到他位于柏林的工作室,见到这些停滞项目的原型时,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下就请Stefan将它们继续进行!“他们理解,一件作品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投入市场,也愿意为之等待,我很感激。”显然,无论这世界运作如何加快,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永远都是好设计得以出现的基石。
限量设计:国际和国内参展商达平衡
限量设计馆策展人Morgan Morris指出,今年的策划重点在于平衡中国和国外设计艺廊的数量。在国际参与的部分,来自巴黎的Galerie BSL、洛杉矶的Gallery ALL等;在国内参与上,也邀请了宋涛为来自香港的“Perfect Design Projects”策划,以阎磊、邵凡和师健民等艺术家作品为主题的展览,明合文吉也再次带来系列新作品大力参与。“整体而言,今年的限量设计区域不见去年的疯狂观展人潮,观众组成却有质量上的提升,出现更多收藏家、酒店负责人及设计师等。”
展会团体实现本地化
在前两届“设计上海”上,有超过80%国际家具设计大牌亮相,令其一举成为国内同类展览中规格最高、人气最旺的展事,也引发了不少本地设计师的关注。在这两年间,来自伦敦的“设计上海”主办方、展会公司Medla 10也在逐渐实现本地化——从第一届展会同本地公司合作,到如今发展起自己的独立班子。其中国区总监谭卓从伦敦移居上海,带领团队频繁拜访本地设计师,用两年不到的时间摸熟了中国的设计市场,也令展览得以落地开花。据悉,本届展览结束不到一个月,已有一半中国参展商表达了明年继续参展的意向,更有一些此前始终在观望的本地设计大咖再也沉不住气,决定明年组团参展!而谭卓和她的团队并没有停下忙碌的步伐,他们正向日、韩、泰等国的设计市场进行推广与招商,力将“设计上海”发展为亚洲市场最好的设计展。
太平地毯X Andre Fu:亚洲市场有惊喜
两年前刚在上海开设展厅的手工编织地毯制造商太平地毯(Taiping),和刚刚在岜黎家居装饰博览会(Maison&Objet)上斩获亚洲年度设计师的Andre Fu(傅厚民),都是第一次参加“设计上海”。Andre Fu为太平地毯设计的同名系列作品,基于品牌精湛的织染技术,将羊绒、蚕丝等多种材料织造而成富有动感的立体地毯作品。去年9月,Andre Fu推出了自己的家居品牌Andre Fu Living,这组地毯也被纳入其中,并可通过网络销售。此次来到上海,除了为太平地毯站台,他也抱着推广这一自有品牌的目的“。过去3年,我多数时间都在亚洲以外的地方工作,这次参加‘设计上海’让我也对亚洲市场有所了解。比如,相比很多只有当代设计的展览,这里有很大一部分经典设计家具,我想这也反映出观众的品位和喜好比较多元。”“设计上海”的观众对Andre Fu的厚爱也令他大为惊喜,在之后的论坛单元出现了观众爆棚的场面。同样倍感惊喜的还有太平地毯的全球创意总监Jean-Pierre Tortil,连呼“这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短短4天内,他会见了大量的建造商、酒店管理者、画廊主理人等潜在客户,“很多业内资深人士与我们接洽,也为我们在中国打开了很多新窗口”。除了结识客户,他也在这里洽谈了不少潜在合作伙伴,希冀可以借此补充太平地毯在_拿球只有40家展厅的小规模渠道。热情难挡的亚洲市场,恐怕也将成为更多国外品牌与设计师的下一站落脚地。
层层筛选本地展商
比起之前两届颇为“国际”的姿态,今年的“设计上海“前所未有地接上了地气。除了《安邸AD》策划的新锐设计师展,包括杨明洁、周宸宸、冉祥飞等中国设计师和品牌参加了展览,创造了本地设计师亮相最多的一届。据“设计上海”的官方统计结果,在此次近350个参展品牌中,中国品牌的比例第一次上升到所占35%左右。而在第一届展览上,一共只有5家中国品牌参展。但不同于本地一些大型展会一味求全的“海纳”,以及大量带有浓烈中国文化符号的设计,“设计上海”对参展作品一概以国际标准就诸多方面进行严格考量。参展商需要经过主办方、英国展会公司Media 10的团队,以及创意总监Ross Urwin和DarrelBest的双重审核。不少设计师透露,相比自己参加过的其他本地家具展览,“设计上海”给参展商的申请表格中所需信息最为细致,除了需要确认作品的原创性,还需发送过往参展现场的图片,确保与展会整体水平相当。以作品说话,不将天平向任何设计师倾斜,这里理所当然成为发现中国设计的前沿之所。
本土设计引爆全场
比起一层宽敞的国际大牌和限量设计馆,中国设计师的展位通常不大,展品多为小件家居用品,陈列直接、价格亲民,结果热门程度甚至超过了国际大牌!首次参展的台湾设计团队Poetic Lab的创始人陈函溪和曾熙凯是因为“听说这是国内最好的设计展会”而特地前来,“在这里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和打开大陆市场”。4天时间内,他们迅速结识了不少本地设计买手和代理商,也感受到国内设计爱好者的热情。已经通过淘宝等网络平台打开渠道的厦门花砖品牌“见南花”也来了,创始人林宇鸣将参展视作“网友见面”,线下的亮相无疑可以帮助品牌在短期内被设计爱好者所知。而去年在展会现场就已发生不少销售的“意外设计”这次有备而来,除了展品,他们还带来了POS机和不少备货。他们用工厂红木边角料设计的家居生活小物,主打时下流行的环保概念,200~400元的平民定价,成为不少观众选购伴手礼的所在,几乎每天都将展位挤个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