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杜可风,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虽然起初还在为要面对这样一个大师级人物而感到紧张不安,但在见到他之后,一切疑虑烟消云散。该如何形容他呢?有趣、搞笑、活跃、坦诚、亲切……似乎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浑身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令人不免心生好奇,想要走进他的世界,听听他对人生对艺术,还有对生活的感悟。
我对当代艺术有偏见!
《财富堂》:您平时会收藏艺术品吗?
杜可风:不会,因为我无家可挂(大笑)。工作的缘故让我在世界各地到处跑,也并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会到哪里。你看过《重庆森林》吗?梁朝伟的家就是我当时在香港的“蜗居”之处,每个月的房租要2000多美元,但是我一年最多也只住5天罢了,我是一个生活在旅途中的人。
《财富堂》:你本身喜欢当代艺术吗?
杜可风:我不太懂这些,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了。就跟电影一样,我都不太去影院看,平时就在飞机上或者拿盗版的DVD来看。已经好多年没有进电影院了,因为觉得没有意思,自己天天都在做电影,还看它干嘛呢?我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经常与不同的创作伙伴合作,他们会刺激我,和我交流,帮助我成长。所以,我根本不需要靠看电影来学习。
《财富堂》:在这次的展览中,您展出了许多拼贴作品,怎么会想到用这种艺术形式来呈现的呢?
杜可风:这其实是种自我治愈的方式,这个习惯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你知道在片场,每天都要面对数百上千的人,付出很多精力来协调。所以收工之后,我一定需要回到自己的空间,沉淀一下。有些人会选择喝酒、睡觉或抱老婆,但我的方式则是回到酒店后,拿出一张纸,一本杂志或报纸,做些拼贴。这在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一种治疗、恢复和找回自己的过程。
《财富堂》:您觉得十年来,您的拼贴作品有什么变化吗?
杜可风:以前的呈现形式和现在相比,肯定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拼贴作品比较纯粹,而且我已经做了那么久了,经验和品位都在慢慢增长,所以对做出来的东西会比较肯定,不过这很难说清楚,还是让观众评论吧。这其实和拍电影很像,从前有个爱尔兰导演问我,为什么我所有拍摄的电影都不一样,当时我还有点疑惑,但后来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合作的对象都不一样,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思想,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和经验的累积。现在拍戏就很快,因为我知道重点在哪,细节该如何处理,不会犹豫了,这就是经验,所以拍电影的经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的创作。
《财富堂》:有没有想过用除了电影除了拼贴之外的手法来表现艺术?
杜可风:我一直觉得所谓的“装置艺术”那种都是骗人的。我每分每秒都在做这些事,你只要把我拍摄的任何一部电影的任何一个镜头放慢,就都能称得上是“多媒体”或“装置艺术”。说实话,我对艺术界标榜艺术的某些看法有很大偏见。我觉得“艺术”就是艺术家们所做的事,而不是随便哪个人说自己的作品是“艺术”就可以了,所以你是不是艺术家,才是最关键的一点。之前不是有一个英国的行为艺术家做了一场7天只喝水的挑战么,好像自己就是一个living sculpture(活的雕像)一样。其实我挺看不起这些的。我的工作就是成为艺术家,我觉得自己天天在做艺术,不管是喝酒,泡妞,还是做拼贴,都是我的生活方式,所以这就是我的艺术。但我在这个所谓的“艺术世界”里也有很多犹豫和不解,我不想去定义自己,所以这些是不是艺术,观众说了算,和我无关。
电影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财富堂》:电影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杜可风:它从来就不是工作,已经是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就好比我坐在这里,看到黄浦江的景色,看到所处空间的结构,看到你们衣服颜色的搭配,在我的脑海中就已经有画面了。拍电影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我出生在澳大利亚,是冲浪长大的,喜欢动感的生活,也不是个知识分子,所以不可能坐在办公室里度过一生。我是无意间走进了电影这个世界,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行业,它需要有活力、体力,也要和人交流,而这些都是我擅长的。
《财富堂》:看过您电影的人,都会发现您的色彩感和拍摄角度非常独特,是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来练习的吗?
杜可风:我不知道,可能是天生的吧。我18岁离开家乡,在世界各地跑,现在63岁了,我是一辈子的“外国人”。外国人有两个特点,一是比较客观,二是会经常和别人交流。我觉得艺术就是这样,会有一种对比,所以你必须抽离出来,才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同时你又是一个参与者,你必须投入,所以我才会觉得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
《财富堂》:很多年轻人因为您的电影而喜欢您,对于他们来说,您算得上是非常重要的偶像,对此您怎么看?
杜可风:我觉得不能说“重要”,这个词不恰当。对于他们来说,我应该代表了一种精神。我经常受邀到学校或电影节上做些演讲,大部分听众给到我的反馈都是被鼓舞了,我很高兴也非常高兴自己能起到这个作用。我不是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不会说理论性的东西,也不顾忌说出行业内的一些现象,我只是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让年轻人知道“如果杜可风这样的人都能成功,他们也都能行!”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财富堂》:大家都知道您酷爱喝酒,每天大概会喝多少?您的酒量怎么样?
杜可风:我不太记得,可能每天一瓶半葡萄酒的量?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关注“酒量”这个问题呢。好像能喝就代表你很厉害了吗?有些女人很能喝酒,就被别人称呼为“女强人”,这真的很奇怪,中国人一定要改变这种观念,酒量和人的性格真的没有半点逻辑关系。
《财富堂》:人人都知道“女人”在你的生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能聊聊她们于你意味着什么吗?
杜可风:女人是海,女人是一切,女人是包容,代表了无限和希望。我有四个妹妹,所以从小就在女人堆里长大,我觉得她们的“底”比一般的男性还要深。她们能启发我的创作灵感,是我绝对重要的创作来源。
《财富堂》:那您应该很容易对女人动心,您现在的感情生活怎么样呢?
杜可风:我现在是单身。不过我曾经结过婚,但又离了。她是一个在法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我觉得我们离婚是对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会做好爸爸。但我们之间的爱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结束而消失。当把两个人的关系停留在最美的阶段时,反而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爱,那是一辈子不会变的感情。
《财富堂》:您觉得最动听的情话是什么?
杜可风:《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对张曼玉说的:“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好多小妹妹都被这句话骗了,哈哈。
《财富堂》:那您对现在的社交媒体有些什么看法?
杜可风:我根本都不用这些东西!据说我有Facebook,但不是我自己的,我不懂这些。现在的人已经被社交软件侵占太多了,比如我30秒不回你,你就觉得我不理你了,但是拜托,我在工作好嘛;又比如和朋友出去吃饭,菜上来了一定要先拍照,还要不停地选取角度,拍完菜都凉了。所以我真的非常不理解这些,觉得很浪费时间。人们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私人时空,那才是最重要的。
《财富堂》:您先前提到自己是冲浪长大的,现在还会去冲浪吗?
杜可风:不会特意去,如果有机会到海边的话,也许会去重温一下小时候的感觉。我有时会和老崔一起去跑步、游泳,不过最近也很久没做这些运动了。
《财富堂》:您应该算得上是功成名就,那您对“财富”是怎么看待的呢?
杜可风:我觉得这些无所谓,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你有多少钱,就过怎样的生活,那并不矛盾,只是心态的问题罢了。
我对当代艺术有偏见!
《财富堂》:您平时会收藏艺术品吗?
杜可风:不会,因为我无家可挂(大笑)。工作的缘故让我在世界各地到处跑,也并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会到哪里。你看过《重庆森林》吗?梁朝伟的家就是我当时在香港的“蜗居”之处,每个月的房租要2000多美元,但是我一年最多也只住5天罢了,我是一个生活在旅途中的人。
《财富堂》:你本身喜欢当代艺术吗?
杜可风:我不太懂这些,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了。就跟电影一样,我都不太去影院看,平时就在飞机上或者拿盗版的DVD来看。已经好多年没有进电影院了,因为觉得没有意思,自己天天都在做电影,还看它干嘛呢?我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经常与不同的创作伙伴合作,他们会刺激我,和我交流,帮助我成长。所以,我根本不需要靠看电影来学习。
《财富堂》:在这次的展览中,您展出了许多拼贴作品,怎么会想到用这种艺术形式来呈现的呢?
杜可风:这其实是种自我治愈的方式,这个习惯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你知道在片场,每天都要面对数百上千的人,付出很多精力来协调。所以收工之后,我一定需要回到自己的空间,沉淀一下。有些人会选择喝酒、睡觉或抱老婆,但我的方式则是回到酒店后,拿出一张纸,一本杂志或报纸,做些拼贴。这在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一种治疗、恢复和找回自己的过程。
《财富堂》:您觉得十年来,您的拼贴作品有什么变化吗?
杜可风:以前的呈现形式和现在相比,肯定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拼贴作品比较纯粹,而且我已经做了那么久了,经验和品位都在慢慢增长,所以对做出来的东西会比较肯定,不过这很难说清楚,还是让观众评论吧。这其实和拍电影很像,从前有个爱尔兰导演问我,为什么我所有拍摄的电影都不一样,当时我还有点疑惑,但后来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合作的对象都不一样,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思想,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和经验的累积。现在拍戏就很快,因为我知道重点在哪,细节该如何处理,不会犹豫了,这就是经验,所以拍电影的经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的创作。
《财富堂》:有没有想过用除了电影除了拼贴之外的手法来表现艺术?
杜可风:我一直觉得所谓的“装置艺术”那种都是骗人的。我每分每秒都在做这些事,你只要把我拍摄的任何一部电影的任何一个镜头放慢,就都能称得上是“多媒体”或“装置艺术”。说实话,我对艺术界标榜艺术的某些看法有很大偏见。我觉得“艺术”就是艺术家们所做的事,而不是随便哪个人说自己的作品是“艺术”就可以了,所以你是不是艺术家,才是最关键的一点。之前不是有一个英国的行为艺术家做了一场7天只喝水的挑战么,好像自己就是一个living sculpture(活的雕像)一样。其实我挺看不起这些的。我的工作就是成为艺术家,我觉得自己天天在做艺术,不管是喝酒,泡妞,还是做拼贴,都是我的生活方式,所以这就是我的艺术。但我在这个所谓的“艺术世界”里也有很多犹豫和不解,我不想去定义自己,所以这些是不是艺术,观众说了算,和我无关。
电影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财富堂》:电影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杜可风:它从来就不是工作,已经是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就好比我坐在这里,看到黄浦江的景色,看到所处空间的结构,看到你们衣服颜色的搭配,在我的脑海中就已经有画面了。拍电影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我出生在澳大利亚,是冲浪长大的,喜欢动感的生活,也不是个知识分子,所以不可能坐在办公室里度过一生。我是无意间走进了电影这个世界,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行业,它需要有活力、体力,也要和人交流,而这些都是我擅长的。
《财富堂》:看过您电影的人,都会发现您的色彩感和拍摄角度非常独特,是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来练习的吗?
杜可风:我不知道,可能是天生的吧。我18岁离开家乡,在世界各地跑,现在63岁了,我是一辈子的“外国人”。外国人有两个特点,一是比较客观,二是会经常和别人交流。我觉得艺术就是这样,会有一种对比,所以你必须抽离出来,才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同时你又是一个参与者,你必须投入,所以我才会觉得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
《财富堂》:很多年轻人因为您的电影而喜欢您,对于他们来说,您算得上是非常重要的偶像,对此您怎么看?
杜可风:我觉得不能说“重要”,这个词不恰当。对于他们来说,我应该代表了一种精神。我经常受邀到学校或电影节上做些演讲,大部分听众给到我的反馈都是被鼓舞了,我很高兴也非常高兴自己能起到这个作用。我不是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不会说理论性的东西,也不顾忌说出行业内的一些现象,我只是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让年轻人知道“如果杜可风这样的人都能成功,他们也都能行!”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财富堂》:大家都知道您酷爱喝酒,每天大概会喝多少?您的酒量怎么样?
杜可风:我不太记得,可能每天一瓶半葡萄酒的量?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关注“酒量”这个问题呢。好像能喝就代表你很厉害了吗?有些女人很能喝酒,就被别人称呼为“女强人”,这真的很奇怪,中国人一定要改变这种观念,酒量和人的性格真的没有半点逻辑关系。
《财富堂》:人人都知道“女人”在你的生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能聊聊她们于你意味着什么吗?
杜可风:女人是海,女人是一切,女人是包容,代表了无限和希望。我有四个妹妹,所以从小就在女人堆里长大,我觉得她们的“底”比一般的男性还要深。她们能启发我的创作灵感,是我绝对重要的创作来源。
《财富堂》:那您应该很容易对女人动心,您现在的感情生活怎么样呢?
杜可风:我现在是单身。不过我曾经结过婚,但又离了。她是一个在法国出生长大的中国人,我觉得我们离婚是对的,因为我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会做好爸爸。但我们之间的爱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结束而消失。当把两个人的关系停留在最美的阶段时,反而会变成一种永恒的爱,那是一辈子不会变的感情。
《财富堂》:您觉得最动听的情话是什么?
杜可风:《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对张曼玉说的:“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好多小妹妹都被这句话骗了,哈哈。
《财富堂》:那您对现在的社交媒体有些什么看法?
杜可风:我根本都不用这些东西!据说我有Facebook,但不是我自己的,我不懂这些。现在的人已经被社交软件侵占太多了,比如我30秒不回你,你就觉得我不理你了,但是拜托,我在工作好嘛;又比如和朋友出去吃饭,菜上来了一定要先拍照,还要不停地选取角度,拍完菜都凉了。所以我真的非常不理解这些,觉得很浪费时间。人们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私人时空,那才是最重要的。
《财富堂》:您先前提到自己是冲浪长大的,现在还会去冲浪吗?
杜可风:不会特意去,如果有机会到海边的话,也许会去重温一下小时候的感觉。我有时会和老崔一起去跑步、游泳,不过最近也很久没做这些运动了。
《财富堂》:您应该算得上是功成名就,那您对“财富”是怎么看待的呢?
杜可风:我觉得这些无所谓,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你有多少钱,就过怎样的生活,那并不矛盾,只是心态的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