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逻辑推理法、演繹法、分析法等方法对《记念刘和珍君》文章里面逻辑推理方法运用研究分析,发现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运用简炼的叙述、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表达了对刘和珍等烈士的纪念,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政府的暴行和走狗文人的无耻行径,将逻辑推理在文中的运用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我们今后在文中运用此方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逻辑推理;运用;《记念刘和珍君》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斯大林曾说:“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可见,文章有了逻辑力量,其战斗是多么强大。鲁迅先生也常把自己的杂文称之为“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的东西”。这“匕首”、“投枪”之所以如此犀利,其原因之一是在于它的逻辑力量,在于他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这个有力的武器。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运用简炼的叙述、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表达了对刘和珍等烈士的纪念,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政府的暴行和走狗文人的无耻行径,以及与“忘却”作斗争,唤醒人们的觉醒。
本文试从《记念刘和珍君》的逻辑运用的分析中,去理解作者运用这个武器以加强其杂文的形象性、讽刺性及战斗性。
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一个省略式的演绎推理。
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一字千金,故想从鲁迅的杂文中找到一个完整的三段论式的推理是困难的。他经常运用三段论文式的省略式,收到了语言精辟,意思含蓄,表现高明的特殊效果。根据上下文意思的联系可以补充它的前提与结论:
凡是真的猛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大前提)
刘和珍等是真的猛士。(小前提)
所以,刘和珍等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结论)
这句话表达了革命者对人生、现实采取正确的态度:他们不会逃避现实,面对着黑暗的现实社会他们敢于奋勇前进,奋力抗争。鲁迅先生热情地赞扬了刘和珍在内的革命者是“真的猛士”,但他没有直直白白地说,而是省略了小前提和结论。语言便更精炼,意思便更含蓄了。
二、“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这句话是运用了反复手法的感叹句和选择句,着重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及对反动政府、走狗文人无耻行径的愤慨。现把它的推理程式排列如下:
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灭亡。
(现在,我们)不能在沉默中灭亡,
所以,(我们)要在沉默中爆发。
鲁迅先生此时异常悲愤的感情已经达到了升华,就象火山爆发一样,从内心里迸发出来了。他大声疾呼,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沉默下来,走向死亡;另一条是不能沉默,要站起来斗争,走向光明。二者必属其一。显而易见,作者在启发我们,号召我们。面对着中外反动派的屠杀,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难道我们还能继续沉默下去,使中华民族招致灭亡吗?不,不能!我们不能沉默,我们要呐喊,要爆发,要站起来,要踏着烈士的血迹战斗,这才是中国人民唯一的出路!这个选言推理的运用,起着步步紧逼、对反动派的屠杀作出坚决回击的作用。
三、“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上有些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文章通过对刘和珍生前生活片段的回忆,着重交代刘和珍是一个追求真理坚定、执着,爱憎分明的爱国青年。在这段话中存在着一个或然性的模态推理。
模态推理是以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判断)作为前提,并且根据模态判断的性质进行推理的推理。“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并非所有学生必然都是“桀骜锋利的”等值于可能有的(起码刘和珍一个)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个模态推理是否定“我平素想”。在传统逻辑中,这是矛盾律表达式。
作者运用这个模态推理去否定“我平素想”,目的是衬托出刘和珍的高尚品格。一个这么善良、可爱的中国青年,竟被反动政府无端杀害了,这就更激起人们对反动政府的憎恨。
四、结论
鲁迅先生杂文的逻辑推理关系,一下子不易辩清,似有点眼花缭乱之感,其实,这正是鲁迅先生运用逻辑推理巧妙之处,文笔精华之所在,只要我们细析慎辩,自然会在奇妙的文章结构和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发现它运用逻辑推理之奥秘,从而更深刻地领略他杂文中的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1]景卫东.新《课标》下如何提升现代文阅读质量[J].中华活页文选,2009,(06).
[2]林志坚.《记念刘和珍君》再思考[J].语文学刊,1993,(06).
关键词:逻辑推理;运用;《记念刘和珍君》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斯大林曾说:“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可见,文章有了逻辑力量,其战斗是多么强大。鲁迅先生也常把自己的杂文称之为“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的东西”。这“匕首”、“投枪”之所以如此犀利,其原因之一是在于它的逻辑力量,在于他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这个有力的武器。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运用简炼的叙述、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表达了对刘和珍等烈士的纪念,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政府的暴行和走狗文人的无耻行径,以及与“忘却”作斗争,唤醒人们的觉醒。
本文试从《记念刘和珍君》的逻辑运用的分析中,去理解作者运用这个武器以加强其杂文的形象性、讽刺性及战斗性。
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一个省略式的演绎推理。
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一字千金,故想从鲁迅的杂文中找到一个完整的三段论式的推理是困难的。他经常运用三段论文式的省略式,收到了语言精辟,意思含蓄,表现高明的特殊效果。根据上下文意思的联系可以补充它的前提与结论:
凡是真的猛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大前提)
刘和珍等是真的猛士。(小前提)
所以,刘和珍等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结论)
这句话表达了革命者对人生、现实采取正确的态度:他们不会逃避现实,面对着黑暗的现实社会他们敢于奋勇前进,奋力抗争。鲁迅先生热情地赞扬了刘和珍在内的革命者是“真的猛士”,但他没有直直白白地说,而是省略了小前提和结论。语言便更精炼,意思便更含蓄了。
二、“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这句话是运用了反复手法的感叹句和选择句,着重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及对反动政府、走狗文人无耻行径的愤慨。现把它的推理程式排列如下:
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灭亡。
(现在,我们)不能在沉默中灭亡,
所以,(我们)要在沉默中爆发。
鲁迅先生此时异常悲愤的感情已经达到了升华,就象火山爆发一样,从内心里迸发出来了。他大声疾呼,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沉默下来,走向死亡;另一条是不能沉默,要站起来斗争,走向光明。二者必属其一。显而易见,作者在启发我们,号召我们。面对着中外反动派的屠杀,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难道我们还能继续沉默下去,使中华民族招致灭亡吗?不,不能!我们不能沉默,我们要呐喊,要爆发,要站起来,要踏着烈士的血迹战斗,这才是中国人民唯一的出路!这个选言推理的运用,起着步步紧逼、对反动派的屠杀作出坚决回击的作用。
三、“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上有些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文章通过对刘和珍生前生活片段的回忆,着重交代刘和珍是一个追求真理坚定、执着,爱憎分明的爱国青年。在这段话中存在着一个或然性的模态推理。
模态推理是以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判断)作为前提,并且根据模态判断的性质进行推理的推理。“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并非所有学生必然都是“桀骜锋利的”等值于可能有的(起码刘和珍一个)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个模态推理是否定“我平素想”。在传统逻辑中,这是矛盾律表达式。
作者运用这个模态推理去否定“我平素想”,目的是衬托出刘和珍的高尚品格。一个这么善良、可爱的中国青年,竟被反动政府无端杀害了,这就更激起人们对反动政府的憎恨。
四、结论
鲁迅先生杂文的逻辑推理关系,一下子不易辩清,似有点眼花缭乱之感,其实,这正是鲁迅先生运用逻辑推理巧妙之处,文笔精华之所在,只要我们细析慎辩,自然会在奇妙的文章结构和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发现它运用逻辑推理之奥秘,从而更深刻地领略他杂文中的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1]景卫东.新《课标》下如何提升现代文阅读质量[J].中华活页文选,2009,(06).
[2]林志坚.《记念刘和珍君》再思考[J].语文学刊,19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