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黑暗前夕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5643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个时代?这对于我们把握现实、开创未来至关重要。
  从政治上,有人判断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从发展阶段上,有人认为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还有人认为是民主化与市场化的时代。我认为,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评价,当今时代是人类社会最黑暗的时代。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冲破神权的枷锁,高歌猛进,向着启蒙主义所许诺的光明疾进。但经过500多年的演变,今天的现实证明,人类已从神权的黑暗和蒙昧,走向了人权的黑暗和蒙昧,并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对于一个时代的评价,必须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检验,看其内在的演进动力,能否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地发展,并使人类获得持久的健康、和平、安宁。500年前,当西方社会以人本主义作为旗帜,召唤人性的解放时,它犹如灯火,照亮了黑暗的中世纪,为那个时代的变革提供了最佳方案,影响并推进了整个世界文明演变的脚步。而500年后,以物质财富增长和人的欲望满足(也可称之为“人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成为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元凶,西方文明正日益显现出腐朽和没落的特征,丧失了当年的旺盛生命力,并不断将当代世界推向黑暗的渊薮。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另一个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即将莅临的黑暗前夜。
  今天蔓延于全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有其优势,又有难以革除的弊端。资本主义一方面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并通过市场经济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但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制造出大量的恶性问题,它制造两极分化,败坏社会道德,破坏自然环境,瓦解社会共同体。时至今日,因为它解放了人类不知餍足的私欲,已使市场竞争中最为强势的那群人走得太远,远到破坏人类长远生存根基的地步,使得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已经根本不能满足全体人类的持续生存,并可能迅速毁坏人类社会唯一的家园(地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文明今天又处在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上,
  从竞争导致创新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值得称赞的角度看,今天的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普遍创造力的发动机。它推动少部分人生龙活虎,充满生机,却抑制大部分人的创造能力。以美国人为例,组织化的美国人是参与现代社会竞争的最佳团队,可称为全球精英。但这只限于美国的大都会和上层精英,稍稍多走几步,去美国的乡村看看,就会发现大量的美国人被排除在竞争之外,这些美国乡下人纯朴、憨厚,充满乡间温情,但同时又非常无知,缺少最起码的生活知识与生存智慧。对比之下,中国普通百姓要比美国人聪明得多,中国的每个出租司机都可称为生活中的哲学家,每个家庭主妇都堪比三星级厨师。到普通的中国乡村和城市家庭看一看,会发现节气变化、膳食调补、人情世故等等,是中国人的普通常识。为什么同样奉行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生命智慧存在如此差异?或许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帮助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在步入竞争性市场经济时,不致被高速运转的市场社会抛得太远。
  因此,当我们探讨21世纪文化价值重建这一重大的时代性命题时,一定要从长远的时段进行思考——我们到底需要建构何种价值体系?是一个即将衰朽没落并接近死亡的东西,还是可持续的并代表未来的东西?如果缺乏历史眼光,缺乏大的视野,在如今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我们就没有方向,就谈不上文化重建!
  也因此,我认为,今天的文化价值重建参照系绝不应是美国。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面对如此脆弱的环境资源,人类社会绝不能以财富增长、利润获取和经济效率作为标准,而应当以节制人欲的膨胀、节制人与人的争斗、节制人对自然的索取作为根本价值。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世界的问题,在中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让所有人富裕起来,这样的道路走不远。2009年4月,我曾在《文化纵横》杂志上提出,中国要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在其中强调的是社会主义!
  中国人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中国人究竟应过什么样的生活?中国人应该奉行什么样的价值体系?这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其重要的命题。
  我以为,我们应该向自己的传统文化寻求帮助。中国的历史观认为,历史进程并非直线式演进,而是循环往复;中国的哲学观告诉我们,要敬畏天地自然,人的聪明和能力可以有所作为,但绝不能在造化面前傲慢自大;中国人认为技术可以通过发明创造取得,但是技术同时带来机心,并不断制造出新的问题;中国人贬斥炫耀财富和唯利是图,而追求诗词歌赋式的审美生活,追求健康恬淡的生命境界。这些传统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智慧,对于我们摆脱当代资本主义的蒙昧和黑暗,应能带来极大的帮助。
  我曾经是中国农村最穷的人,现在已经挤进中国最富裕的人群。当我回头探望我那些仍然贫穷的乡亲时,我知道,让他们都过上我这种富裕的生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的阶级利益决定我可以不去考虑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情,但我的理智和良知却逼迫我不得不直面这些问题。
  我很庆幸,当我走遍世界,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和文化后,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同时我也认定,向中国文化寻求智慧,不仅可以使中国人走出当代文明的困境,同样也能使全体人类走出这种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今天的文化价值重建的实践,绝不仅仅是为中国人寻找到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它同时也必然为人类社会迈向新的文明提供重大启示。
  (本文系上海证大投资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先生在《文化纵横》研讨会上的发言,本刊根据录音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其他文献
最近的畅销书《蚁族》描述了当代年轻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刚刚离开校门不久的知识分子的就业和生存状况。这本书采用了切片素描的人类学方式来研究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真实生存状况。起初我是将它作为闲书来读的,不想一拿起来便手不释卷,读罢长叹,一方面为那些年轻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工作状况震惊,另一方面又被那些年轻人宁愿留在大都市奋斗背后的社会原因引导着往深处思考。  读罢《蚁族》,又读了《茅盾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期刊
近日,由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华文明、中国模式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理论座谈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等诸多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同仁共聚一堂,就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中国模式研究”课题组历时一年完成的报告《论中国模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道路》进行了热烈而严肃的讨论。该报告已于2010年10月全文发表于《文
期刊
出生于1948年,早年毕业于高丽大学哲学系,后来相继获得台湾大学哲学硕士、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韩国圆光大学汉医学士,被誉为韩国国师。1999年底,他在电视台开讲“老子与21世纪”的哲学节目,风靡全韩国,不仅收视率空前,连金大中总统都是他的忠实观众。金容沃先生的专著《中国:人类最后的希望》《中庸:人类最高的智慧》即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作为研究古代经典的学者,我一直被如下问
期刊
婚姻和情感是两个领域的事情,法律是调整婚姻关系而不是调整男女情感的。……今天的心爱之人,随着时光的流逝、审美的疲劳,明天可能变成漠然之人甚至切齿之人,情感的千变万化又岂是理智的法律所能左右呢?……感情没有了,婚姻解体了,起码在经济上还能得到一些保障吧,也许“婚姻契约”不失为聪明女性的明智选择。  最高人民法院某法官的这段名言,表达了一种开始普遍流行的契约婚姻观:“爱情归爱情、财产归财产”。爱情与财
期刊
面对近代中国应对西方列强挑战之时的节节溃退与衰朽,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中国所处乃“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敌人之生猛威力不仅往昔未闻未见,而且其背后之文明在若干处反让中国“由夏变夷”。于此,向西方寻求新真理,以求器物、制度、文化乃至国民性的自强、自新,重新挤入“文明世界”,便成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绵延不绝、持续至今的现象。  随着西学与西制东渐,一批批有识之士竞相搬用西学概念与西制经验理解中国历史与社会
期刊
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2010年11月26日晚,位于上海浦东的证大喜马拉雅中心灯火通明,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喜马拉雅艺术传奇”的庆典活动。法国艺术大师用巨幕色彩投影照亮喜马拉雅中心的“异形体”无极场,螺旋状的彩色环纹营造出亦真亦幻的奇异氛围;中国当代艺术家吕胜中提供了艺术作品“天降吉祥”,无数充满喜庆意味的剪纸作品“小红人”自天而降;喜马拉雅中心酒店内则展示着曾流落国外的中国皇家艺术珍品……上
期刊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上一篇关于“中国80一代人”的文章出炉,该刊驻上海记者细腻地描绘了80一代人的政治冷漠、及时行乐和物质主义。半年后,当我在美国纽约和一些多年未回国的华人学者探讨中国问题时,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他们非常关切,“这就是80一代人吗”?  很巧的是,一位来自台湾民进党的朋友,刚好就他的体验作了一个分享,话题围绕台湾地区政治正确风向的“二二八”事件。如果从主流话语入手
期刊
“郁金香革命”的余音尚未散尽,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再次包围首都比什凯克,总统巴基耶夫仓皇出逃。就这样,一个政府的统治就被终结了,这多少有点儿让人感到错愕。对于这个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500多万的小国,不少论者似乎觉得它本身无甚可谈,可能也正由于此,人们便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外部,围绕美、俄的地缘战略争夺再三申论。这是某种冷战思维的继续。我们无意否认这种分析的合理性,但更愿强
期刊
社会组织的有限功能空间    社会组织,根据王绍光在《多元与统一》一书中的定义,是相对独立于政府系统和市场系统之外的“第三部门”中的组织形态,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自治性等特点,能够相对自主地在社会领域中发挥自治和互助功能,是社会治理结构中重要的主体。这是源自西方社会的一般的形态,也是理想的状态。西方的学术理路在中国的运用需要一个本土化和适应性的过程,同样需要中国社会组织本身的发育和成长来丰富和
期刊
2010年10月27日~11月4日,在美国卡特中心的组织下,笔者参加了一个美国中期选举考察团,到加州做了8天实地考察。在这8天的时间里,笔者听取了美国多位教授以及相关研究者对美国民主和加州选举的演讲和座谈;参与了教堂选民培训、公园广场“恢复理性”集会和共和党州长候选人梅格·惠特曼的竞选集会;走访了加州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州郡党部、妇女选民同盟办公室、民主党参议员芭芭拉·博克瑟办公室、洛杉矶选民登记办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