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题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促进学生理解题目、训练技能、灵动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设计相似性、对比性、开放性较高的题组,引导学生探寻解题策略,实现知识的重组,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关键词]题组教学;思维;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87-01
题组教学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将内容相关、形式形似、思考方式相近的题目合理地串联在一起,让学生脱离“题海战术”的困扰,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走出散点化、片面化教学的误区,注重沟通各知识点,设计优质的题组,运用题组配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具有灵性的认知结构,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综合能力。
一、设计相似性题组,促进规律探寻
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推理能力都很弱,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很难找到知识的规律。教师可以运用题组来教学,让学生在题组训练中发现规律、内化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为了帮助学生沟通题目间的联系,探索计算规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题组:
24×3×2=
[关键词]题组教学;思维;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87-01
题组教学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将内容相关、形式形似、思考方式相近的题目合理地串联在一起,让学生脱离“题海战术”的困扰,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走出散点化、片面化教学的误区,注重沟通各知识点,设计优质的题组,运用题组配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具有灵性的认知结构,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综合能力。
一、设计相似性题组,促进规律探寻
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推理能力都很弱,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很难找到知识的规律。教师可以运用题组来教学,让学生在题组训练中发现规律、内化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为了帮助学生沟通题目间的联系,探索计算规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题组:
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