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悲剧”与“外部效应”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公地悲剧”和“外部效应”两个典型案例揭示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必要性,通过外部性模型进行分析,找出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的特征,进一步进行经济学解释,最终得出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解决措施,如草地资源使用权收费,草地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社会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牧民定居与集中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等。
  关键词:公地悲剧;外部效应;草地资源;新疆牧区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3.014
  草地资源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是畜牧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新疆草地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地约5 725.88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约4 800万hm2,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34.4%,总量列全国第三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良种畜产品基地。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片面地重视草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加之牧区沿袭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方式,出现了草地退化速度严重加快,草地面积日趋缩减,天然草地质量不断降低,自然灾害如蝗灾、鼠害等频繁发生。其次,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毁草开垦等现象也日益频繁,导致了草地优良牧草减少、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公地悲剧”下外部效应的产生
  “公地悲剧”最早提出在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公地悲剧”也称“公有资源的灾难”,公地作为一种资源或财产,其使用不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区域中的每一个有效个体都具有对这一资源或财产的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财产的浪费。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其中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来增加自己的个人收益,即使他清楚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如果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会导致整个草场的质量下降和草地资源的退化。由于缺乏约束性条件,而牧民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是增加牲畜数量,如果这个草原上每一个牧民都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一定会选择通过扩大羊群的数量来获取额外的收益。因为草场持续退化的代价由所有的牧民负担,最终由于草原过度使用而退化,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牧区的草地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效应。草地资源在牧区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和民俗文化的基本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公地悲剧”的出现,日积月累,人类活动导致负外部效应的出现。外部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其中有害的影响就是负外部效应。
  2 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中外部效应的特征分析
  2.1 从价格角度解释
  从价格角度进行解释,当一个行为个体的行动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到另一个行为个体的环境时,就会存在“外部效应”。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好的作用称为正的外部效应,坏的作用称为负的外部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牧民作为理性经纪人,在进行草地资源利用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生产,每一个牧民的经济理性虽然对别的牧民没有造成市场性的经济损失,但是所有牧民的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了草地资源和草原环境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2 从资源配置角度解释
  从资源配置角度解释,外部效应是将可察觉的利益(或可察觉的损失)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由于这些利益或费用的数量不在决策者考虑的范围之内,因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无效。只有当整个系统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外部效应才可能存在。假设在一片草地上有两个较为固定的牧民,其中一个牧民的经济活动效用可表示为(X1,X2,…Xm),另外一个牧民的经济活动效用可表示为(Y1,Y2,…Yn)。当第一个牧民的经济效用函数为:U1=U(X1,X2…Xm,Ys) ,1≤s≤n时,第一个牧民的利益不仅受他自已决策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第二个牧民的决策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说第二个牧民的决策行为或经济活动对第一个牧民产生了外部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牧区牧民外部效应的存在是因为新疆牧区草原生态系统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2.3 从成本、收益角度解释
  从成本、收益角度解释,当某个人的行动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这也是诺思关于外部性的定义。牧区牧民进行畜牧业生产时,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生产时减少成本,提高产出,那么草地资源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为了使个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高于社会收益达到个体理性的最优,单个牧民通常会选择减少对草地资源的维护费用来达到,由此产生了草地资源利用的负外部效应。
  3 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中外部效应的经济学范式
  通过以上对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中外部效应的3种特征分析可知,就成本而言,负外部效应所表现的成本,就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间的差值。而私人成本是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牧民必须支付的费用。如图1-a所示,社会成本和社会需求在M点上达到社会认可的最适量,但是由于个人理性,每个牧民通过增加利用草地资源(即增加羊群数量)的办法降低自己的私人成本,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市场最适量N点,负外部效应随即产生;就收益而言,负外部效应就是社会总效益与私人效益之差值。外部效应的经济学表示就是社会效益与私人效益之间的差值。如图1-b所示,在私人成本一定的前提下,社会效益与私人成本在E点处达到均衡的社会最适量状态,但是由于牧民的个人理性,纷纷通过增加利用草地资源(即增加羊群数量)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私人效益,这样市场最适量点F成为了新的均衡点,从而产生了负外部效应。   4 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解决措施
  4.1 草地资源使用权收费
  新疆牧区的草地资源属于公共产品,也是一种共享资源,有许多草地资源使用权不明确,当地牧民可以自由进入和无约束使用,因而影响其市场机制的均等。如果将草地资源的使用权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一定价格,这就可以克服现行草地资源利用中的某些缺陷,这就是草地资源使用许可证制度。草地资源使用许可证制度应由当地政府的资源管理机构根据当地草地资源的数量和使用现状确定其最佳使用水平,印制一定的草地资源使用许可证,然后向当地牧民进行拍卖,每个牧民只允许使用与其所购买的许可证相应的草地资源,否则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样,就可以把草原的使用水平严格控制在承载能力以下,避免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草地资源许可证制度在新疆牧区如果能有效地实行并发挥作用将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首先草地资源许可证的拍卖可以使许可证在生产效率最高的牧民之间自由地交换,以促进资源利用水平的不断改进,生产效率较高的牧民可以出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许可证,而效率低、经营方式粗放的牧民将被迫退出。其次,草地资源管理部门也可以由此得到一笔收入,用来进一步改善当地环境和提高草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4.2 草地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
  新疆牧区的草地资源产权不明晰,相邻地州的草地资源界限不清,飞地随处可见,而飞地中绝大多数是草地,这种产权不明晰的现状正是“公地悲剧”出现的根本原因。科斯认为,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而正是因为权利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所以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因此,草地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的结构,才可以降低交易费用,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提高运行的效率,改善草地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进步,增加经济福利,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3 社会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
  牧民作为草地资源最基本的经营主体,在草地资源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牧区草地资源利用的微观主体,也是草地资源保护的真正实施者。通过社会道德约束和舆论宣传,在新疆牧区倡导绿色文明,推行绿色消费,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环境的良好风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是一种新的非法律约束方式,日益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牧区通过广播、电视、发传单、写黑板报以及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和大力倡导保护草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各种节日等群众文化生活期通过表演各种形式的节目提醒牧民群众重视当前草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利用牧民“科技之冬”等科普机会通过集中授课、图片介绍提高群众保护草地资源的积极性,此外,建立保护草地资源的奖惩机制,对保护草地资源的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宣传和物质奖励,形成牧区牧民保护草地资源的合力,共同保障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4.4 牧民定居与集中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
  牧民定居是新疆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效益的重要决策之一,也是改善牧民生活环境,进行牧区新农村建设和提高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牧民配套定居工程主要是按照“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遵循“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的原则,将牧民定居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建设,不断加强牧区水、电、路、住房、棚圈、草料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尽量较少改变牧民原先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分散的生产、生活方式为集中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变一年四季在草原居住为夏季放牧,冬季定居,加强饲草料地建设,保护天然草场,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新疆牧区的牧民配套定居要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方针,依托退牧还草、牧区水利建设等项目,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步伐,扩大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牧民定居区建设包括“三通、四有、五配套”(通水、通电、通路;有住房、有棚圈、有饲草料地、有牲畜;学校、医院、配种站、市场、文化室配套)及“五化、一高、一联合”(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良种化、规范化;高效益、联合经营),每个牧民家庭要有标准化的暖圈、青贮等设施,满足养畜要求。有条件的牧区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模式布局定居点,合理确定生活区和养殖区。按照牧民的生产、生活习俗,牧区牧民定居点要划出专门的饲草料地,建立人工草地或饲草料基地,满足牲畜越冬渡春的需要,同时将牧民擅自开垦的草场,不宜开垦的草场和私自扩大耕种的草场,通过种植优质牧草、饲草料地,恢复草场植被。在此过程中,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草地资源的再次退化和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 郑华伟,刘友兆.基于牧户视角的中国西部牧区草地保护建设外部性研究[C]∥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杭州: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
  [2] 冯长松,李绍钰,李格.河南省草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5-18.
  [3] 王志君,刘俊浩.关于新疆草地资源保护的实证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4):14-15.
  [4] 贺小勇,彭秀芬,郝云丽,等.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6):26-28.
  [5] Ojima D S, Dirk B O M, Gleovn E P, et al. Assess-ment of C budget for grasslands and drylands of the world[J].Water Air Soil Pollut,1993, 70: 95-109.
  [6] 樊江文,钟华平,梁飚,等.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草地,2003,25(6):51-58.
  [7] 王改莲,庞云,陈景芋,等.浅析内蒙古草地现状退化成因及发展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3,21.
  [8] 丛英利.浅议新疆草地生态环境退化因泰及治理对策[J].新疆畜牧业,2001(3):47.
  [9] 蒲春玲.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乌鲁木齐:新疆科教卫生出版社,2002.
  [10] 莫琪江,张英芳,刘荣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甘南州高寒草地保护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6):3-6.
其他文献
摘 要:经分离培养采自贵州省5个地区县级市65个规模化养鸡场的1 180份样品,生化鉴定得到839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0.89%,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分离菌对9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土霉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多粘菌素E、大观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839株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最少的对2种药物耐药,最多的对9种药物耐药。
期刊
摘 要:对不同连作年限豇豆的根际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豇豆土壤养分及中微量元素Cu、Ca、Mg、 Fe 和Mn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现有施肥方式下,豇豆的锌元素供给不足,导致土壤锌元素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不大,真菌数量有下降趋稳的趋势;连作3年的豇豆发病土壤与正常生长的土壤相比,发病土壤养分明显高于正常土壤,而发病
期刊
摘 要:采用茎尖和试管苗培养的方法,以黄秋葵生长点为材料,进行了生长点的生长、分化芽的生根和试管苗的生根继代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的移栽与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ZT 0.2 mg·L-1 +NAA 0.3 mg·L-1是生长点伸长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6-BA 0.7 mg·L-1+AgNO30.8 mg·L-1+ NAA 0.1 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
期刊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及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美丽乡村建设;地位;发展策略  中国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
期刊
摘 要:在实地调研分析与个人访谈基础上,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条件;对策;定西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21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
期刊
摘要:采用GIS这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研究确立天津市淡水养殖影响因子指标及其权重的基础上,利用IDRISI作为适宜性分析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计算,建立淡水养殖区域适宜性分析模型,得出可开展淡水养殖的区域,并将可规划区域划分为“不适宜”、“比较适宜”、“适宜”和“最适宜”4种类型,期望为水产管理部门制定未来水产养殖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研究了6种外源激素(IBA、IAA、NAA、KT、6-BA、GA3)对盐胁迫下非洲堇试管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外源激素在一定浓度下可以促进0.4%NaCl胁迫下的非洲堇试管苗的新芽、新叶和根的生长;加入外源激素,不仅可以使非洲堇N99试管苗盐害减轻,还可以提高试管苗在盐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其中,2 mg·L -1 KT对增加叶绿素含量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非洲堇;盐胁迫;
期刊
摘 要:以3份大白菜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正交设计对Mg2+、dNTPs、引物、模板DNA和Taq酶5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用于大白菜纯度鉴定EST-SSR检测体系为:在10 μL反应体系中包含3.0 mmol·L-1 MgCl2、 400 μmol·L-1 dNTPs、0.20 μmol·L-1 SSR 引物、4 ng模板DNA和0.05 U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项目传统规划设计已不能满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运用景观生态学指导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调整项目区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对项目区进行景观生态建设,提高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对我国开展可持续性土地整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业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期刊
摘 要:为了解贵阳市空肠弯曲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从规模化养殖场和大型农贸市场采集了175份猪和鸡肛门拭子,进行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CLSI M100-S20)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29株空肠弯曲杆菌,分离率为16.57%。分离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多粘菌素E100%、头孢噻呋100%、磺胺异恶唑82.76%、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