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05041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创新;好奇心;巧设情境;实践
  中国分类号:G3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而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结如下:
  一、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如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明显,可是有的学生的效果却很突出——手很烫,原来他是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电热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次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热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
  二、巧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创新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们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四个,直到最后到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但仍拉不开。此时,我提出問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如果两个班的同学一起拉,能不能把它拉开?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
  三、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热喷泉”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并产生极大的研究兴趣,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出来,有个学生说:“如果我把做的‘铝皮风车’装在上面,不就是成为一个新型的自动风车吗?”这不正是表明:小学生也有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起一定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于学生思索,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发挥,对某一事情如果能亲手实践一下,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有一个实践题: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倒立放入水中,不从水中拿出杯子,怎样才能把杯子中的水“赶”出去,让空气又占据杯子的空间。准备的材料是一根玻管,一个烧杯,一段橡胶管,让学生讨论利用这些材料,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常规的几种方法解决后,继续启发:“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同学们苦思冥想起来。猛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指着橡胶管说:“可先在塑料杯底戳一个小洞,然后把橡胶管插进去,接口处不要漏气,再向橡胶管吹气,这样可能会使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边说边上实验台进行演示操作,果然成功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要我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
  五、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潜水艇”。有的学生找来两个装眼药水的玻璃瓶,用胶布把大口连接起来做成船体,再在两端小口各套上一段自行车上的气门芯,一段插入水里,一段露出水面含在口里。想让它沉,就吸出瓶里的空气;想让它浮,则用口吹进气体,使水排出。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搞科学”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总之,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自然现象的探究员,做科技创新的小主人,使科学教学一举多得,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全方位去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根本的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中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把教育跟社会之间的公平公正做到位,而我们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恰恰是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公正公平的基石。然而,我国幼儿教育现阶段却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状况,农村、城镇等的幼儿教育发展都是非均衡的。那到底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呢?可能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也可能是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够系统,还可能是因为幼儿教育教育观念的落后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幼儿教育发
摘要:在现阶段,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教学创新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广大音乐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引进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游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潜移默化中培养
【摘要】本文从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审美教育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笔者日常的教学体验,对审美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实施路径,希望与初中音乐教师共勉。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路径  中国分类号:G623.71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实施审美教育,既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重视“美育
摘要:縱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如果没有创造发明,就没有现代文明。因此创新是现代一切社会进步的基石。今作此文之目的就是希望我辈同仁,在一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孩子们的天智,着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尽吾辈薄力。  G623.2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无不是建立在不断创新之上的。今天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就必须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其目标任重道远。这一艰巨的任务,首先落在学校教
本文采用在经典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控制器的方法,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理论中的李雅普诺夫第二法设计出的自适应自动驾驶仪,结果表明能较好的改善控制品质。 In this
摘要: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是新课堂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高效率地学习。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特点; 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41  现在教育倡导减负提质,追求卓越课堂或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高效课堂是在追求“四维目标”,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根据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amin D, VD)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维生素D的临床应
中国分类号:G633.3  教育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种师生与文化作用的艺术。《尚书》曰:文者,德也,正也,美也。追求教学的品质,就是不断完善教学,追寻并享受教学的艺术魅力。要使科学和艺术得到完美结合,我们必须在学生面前扮演多重角色,才能打造出成功的课堂。  扎实的基本功 彰显诚实的教师  作为一名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先有一桶水,学生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不断的给自己注入源头活水,
目的:通过检测野生环境中达乌尔黄鼠脑组织中重金属铅、砷、汞的含量,研究重金属铅、砷、汞在野生达乌尔黄鼠脑组织的蓄积情况,反映不同地区重金属铅、砷、汞的污染状况,并探讨能
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先天的情感因素、后天的语言开发机智、还有自身的兴趣爱好、环境的熏陶等。虽然不能妄断语文教师的能力与作用,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实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