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光、温、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和不可替代的三个主要气象因子。水稻自然也不例外。在水稻生产的过程中,时刻受到光照、温度、降水、风等各种气象要素的影响。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良好;在不适宜的气象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不好,减产甚至失收。很多年份往往温度与降水等气象要素出现异常,导致气象灾害发生,从而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桂林市水稻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低温阴雨、干旱、暴雨洪涝、高温、寒露风等五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各灾害的气象指标、气候统计规律、对水稻的影响与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补救措施或生产建议,旨在防灾、减灾、救灾,减轻或避免各种气象灾害可能给水稻带来的影响或损失。
关键词 水稻;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173-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72
水稻是广西桂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以来桂林市双季早稻种植面积在180~210万亩;双季晚稻在150~190万亩之间。多年来通过水稻品种(如超级稻等)和栽培技术(如抛秧、免耕等)创新实现了单产的重大突破。但病虫草等生物因子危害,以及低温陰雨、干旱、暴雨洪涝、寒露风等气象灾害频现,影响着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及单产不太稳定,严重的年份,导致减产甚至失收[1-3]。统计、分析水稻生产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摸清当地气象灾害规律特点,及时发布监测预警,适时做好灾前预防、灾中抗御、灾后补救等防控技术(措施),以便科学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减轻或避免对早稻、晚稻生产的不利影响,尽量把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进而达到趋利避害、稳产高产的目的,对于确保稻农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低温阴雨
指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在桂林一般指3月中旬至4月下旬),出现连续≥3 d日平均气温≤12℃的阴雨天气过程。若出现在当地12℃平均结束期之后的低温阴雨天气,则称"倒春寒"天气。桂林市(县区)≤12℃的平均结束期一般是在3月下旬,自南向北推迟,南北相差10 d左右,结束期的迟早影响早稻适宜播期的选择。由于冷空气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因此每年低温阴雨天气出现的迟早及强度也有明显的差异,出现概率的大小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从南向北增大。双季早稻在播种期苗期遇到低温阴雨,种子发芽率下降、秧苗素质低,易得立枯和青枯病而导致烂种烂秧,因补种贻误农时、延误季节,使早稻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从而导致晚稻容易遭受寒露风危害;插秧期遇到低温阴雨,延长返青期,秧苗受害(造成秧苗不足甚至死苗),影响种植面积或移栽质量;分蘖期遇到低温阴雨,影响有效分蘖。
防御对策:(1)引进、培育、选用抗寒性强并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当地最佳播栽期,适期播种,避开冷害。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2℃的80%保证日期,作为无保温设施的安全播种期。采用旱育秧加薄膜覆盖的,早稻播种期可适当提前到3月中旬到下旬。(3)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看(听)当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选择确定合理播期,做到冷头浸种、冷尾催芽、抓住天气演变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4)搞好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掌握好浸种时间;做好种子消毒杀菌。(5)推广大田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工厂化集中育秧,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消毒、统一催芽、统一播种、统一管理。(6)推广多种育秧技术。推广旱育秧技术,旱播旱管或浆播旱管,适时浇水,强根促蘖;推广编织布隔层育秧技术,延长秧龄弹性,促进立苗回青;推广壮秧剂育秧技术,提高秧苗抗性,培育带蘖矮壮秧。(7)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和热性农家肥,使断乳期秧苗茁壮成长,提高其抵御寒冷的能力,也可促进早熟。若遭遇严重倒春寒可施用植物保温抗寒剂来提高秧苗抗寒性,缓解低温冷害的影响。(8)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以便在冷害到来时对早稻秧田进行科学排灌,"夜灌日排""晴排雨灌"。(9)以水调温,减缓冷害。夜灌水,以叶尖露出水面为宜,天气转暖后逐渐排除田水。遇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3 d换水1次,以补充水中氧气。(10)加强低温冷害预报特别是长期趋势预报,为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比例)及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2 干旱灾害
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时段内因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的水分短缺现象,主要表现为降水量不足、土壤水分缺乏或江河湖泊水位偏低等。桂林市虽然雨量充沛、雨季时间长,但由于季风气候影响,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均可出现干旱。若以冬春季节旬雨量<10 mm、夏秋季节旬雨量<15 mm,连续2旬为轻旱,连续3旬为中旱,连续4旬或以上为重旱,则桂林干旱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只是干旱程度不同,春夏干旱发生频率≤20%,而秋冬干旱发生频率则≥75%。桂林从10月到次年的2月为少雨季节。春季暖湿气流势力增强北上,与南下的冷空气常在华南一带交绥,造成多阴雨天气,干旱较少。7月开始,副热带高压北跳,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雨量减少,可能出现夏旱。秋季开始,干冷的大陆气团南伸,逐渐控制本市,湿度明显减少,秋高气爽,将发生明显的干旱。随着季风的转换,桂林雨量出现明显的变化,干旱程度亦将随之发生变化。旱季有经常性的干旱,雨季有间歇性干旱。春旱影响育秧、春插;夏旱影响生长发育;秋旱主要影响晚稻犁耙田和插秧。严重的干旱将 导致水稻明显减产甚至绝收。
防御对策:(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制订和实施各级干旱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完善抗旱工程保障体系,由被动抗旱转变为主动抗旱,促进抗旱工程的标准化、推动抗旱管理的规范化、实现洪水资源化、加速抗旱技术的现代化和推进旱灾保障的社会化。(2)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因为森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的功能。(3)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耐旱作物及耐旱品种的种植面积。(4)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对没有灌溉条件或易发生夏秋旱的地方,选择全生育期短、抗旱能力强的早稻品种(组合)。(5)根据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水规律和当地气候特点、土壤水分状况,科学管水、合理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抓住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高当地的有效降水量,缓解当地的干旱程度。 3 暴雨洪涝
大气中降落到地面连续24 h雨量≥50 mm的降雨称为"暴雨"。其中雨量50.0~99.9 mm称"暴雨";100.0~250.0 mm称"大暴雨";≥250.0 mm称"特大暴雨"。桂林市县区从4月进入雨季,9月雨季结束;雨量高峰月为5—6月,12月雨量最少。2—11月都有可能出现日雨量≥50.0 mm的暴雨,但暴雨主要出现在4~8月,而又以5~7月出现暴雨频次较高。汛期中的暴雨较多:4—6月称为前汛期,主要由西风带系统的锋面活动或低空急流影响而造成暴雨;7—9月称为后汛期,主要由热带天气系统造成暴雨。桂林市县历年平均暴雨日数为4~8 d。月平均暴雨日数最多的是在灵川和永福,有2.3 d(5—6月),其次是2.2 d(兴安5月)。年暴雨日数出现最多的是永福1968年和1977年,高达16 d,最少的是全州1966年、灌阳1962年、平乐1963年和1978年、荔浦1988年,全年未出现过暴雨。兴安、永福为桂林市暴雨多发区域,而其他县尤其是南部各县暴雨相对较少。水稻所处的发育期不同,其耐受渍涝的能力不同,受淹时间的长短对水稻的影响也不相同。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由于暴雨或连续性降水,河流暴涨,冲毁稻田、淹没水稻植株,对植株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绝收。
防御對策: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分类管理,灾前预防、灾后补救。(1)对易受洪涝危害的低洼区,采用短生育期的早熟品种,避开立秋前的洪涝灾害。灾后及时鉴定受淹后损害程度,确定具体补救措施。及时排水洗泥露苗。清理疏通排水系统,尽快抢排积水,先排高田,减少受淹时间。受淹稻田在排水过程中,要边排边浇边冲洗,及时冲洗掉茎、叶上的泥沙(避免造成机械损伤),使稻株出水后,叶片气孔不阻塞,使其较快地恢复光合呼吸等生理功能。在所能承受的淹没时间内,稻田早排一天好一天,以尽量减少损失。与此同时,应鉴别稻株是否死亡,其症状是轻拔稻株容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心叶已死;反之,如果根系尚有活力,分蘖节结实、有弹性,心叶存活,则表明稻株仍有生机。在排水的先后顺序上,先排常规稻田,再排杂交稻田。不同高低田块,先排高田再排低田。受涝的稻田更怕旱,如果在阴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应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再在下午排掉稻田积水,这样可避免暴晒,有利于恢复生长。排水时,还应注意打捞清除飘浮杂物,以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稻田积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生长。(2)坚持湿润管理壮根。受淹后的稻田不宜深水管理,尽量采取湿润管理,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露泥促根,厢面和田沟中尽量不存明水。既保证稻株用水需要,又保证土壤通气,促进上部节位根系发生数量多、活力强。(3)因苗分类补肥防衰。视情况适当补施速效肥,受淹后根系吸收能力差,采取多次少施早施的方法。水稻受淹后,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根、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质营养,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排水后应分次轻量追肥,防止脱肥早衰,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在分蘖至拔节期受淹后,可采取一追一补方法,施肥以氮肥为主,配以磷钾肥。淹没时间短,稻苗受害轻的,施肥量可少些;反之,施肥量适当多些。后期为促进穗型的增大,应重视补施促花肥,促进抽穗整齐;灌浆结实期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孕穗结实期受淹的稻田应补喷叶面肥,可起到保根养叶,延缓衰老,增粒增重作用。(4)适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受淹水稻恢复生长后出生的叶、蘖较嫩绿,易遭受病虫为害;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外地虫源易随强降雨天气大量迁入。受淹后叶片受损,病菌容易侵入,须及时监测,及时用药防治。受淹的稻株本身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招致病虫袭击。因而除加强水肥管理外,还要注意收看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信息,在排水后抢晴及时喷药[4-6]。
4 高温热害
是指当气温超过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上限,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与质量等受到不利影响甚至损害的气象灾害。对于水稻,抽穗前后各10 d为对温度最敏感,当日平均温度高于30℃、日最高温度连续3 d以上≥35℃,水稻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出现热害现象。桂林市县区5—9月会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5℃的天气;6—9月会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7℃的酷暑天气,但>37℃的酷暑天气主要集中在7—8月,9月为其次。37℃以上高温日数的中心在桂林的东南角,平乐最多,其次是恭城。在桂林的东北角还有一个次中心,就是全州和灌阳。资源和龙胜处于高寒山区,高温日数明显低于其他县区。桂林市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6℃,出现在平乐2003年7月23日。近20年来全市13站都达到37℃以上的只有4 d,分别是2003年7月23日、2005年8月12日、2009年7月18日和2010年8月5日。全市13站中有≥6站,连续3 d或3 d以上≥37.0℃的酷暑天气过程,最近20年里出现过3次:2003年7月30日至8月5日,连续7 d;2008年7月26日~30日,连续4 d;2009年9月4日至6日,连续3 d。水稻高温危害跟水稻所处发育期有关,还与高温强度以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抽穗扬花前后,使花粉的生活力减弱,使授粉不良,引起颖花的高度不育,影响开花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授粉,降低结实率。灌浆结实时期,使灌浆速度减缓乃至停止,造成秕粒增加、粒重下降,使之早衰早熟,产生高温逼熟现象,直接降低结实率。
防御措施:(1)选用耐热性强的品种(组合)。在生产中首先应选择高产耐高温品种,以减轻高温对品种灌浆结实的影响。(2)改革耕作制度。调整播栽期等大的方面着手,适时播种移栽避开当地抽穗、灌浆期时的高温。根据往年高温情况、品种的生育期合理安排,适时播种移栽,使敏感期避开可能出现的高温伏旱天气。(3)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水调温。高温热风条件下采用灌深水或长流水的灌溉方法,能改善田间小气候,使稻株群体间气温下降、穗部温度降低。水源条件方便的地方最好实行日灌夜排,适时落干。条件差的地方,可在短期内灌深水2~3天,但切忌长期深灌,以免造成缺氧烂根早衰。有条件的还可采取叶面喷水穗层喷灌水的方法,短时间内喷灌能明显降低穗层温度,增加湿度。(4)控制氮肥。早稻后期供氮过多,容易造成禾苗贪青倒伏,削弱植株对高温的抗御能力。(5)根外追肥能降温增湿,又能补充水和营养成分。(6)补救措施。对受灾田块加强后期管理,坚持浅水湿润灌溉,防干旱使灾害进一步加剧,加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因受灾田块籽粒的成熟度差异大,要根据田间大多数稻粒的成熟度适期收割;对轻灾的田块追施粒肥、根外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加产量;对绝收田块营养再生稻。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促进再生芽萌发,继而抽穗灌浆结实[7]。 5 寒露风
指秋季"寒露"节气前后(在桂林为9月—10月上旬),因冷空气入侵或台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出现≥3 d日平均气温≤22.0℃的低温天气过程。桂林市(县区)寒露风的出现日期,最早出现在9月上旬(中北部)和中旬初(南部)。平均出现日期,高寒山区是在9月中旬中,北部在9月下旬,中南部在10月上旬。全市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次寒露风过程是资源1984年9月2—4日;最晚出现寒露风的是平乐2009年11月2—6日。晚稻安全齐穗期:北部在9月中旬,中部在9月下旬前期,南部在10月上旬前期。晚稻安全齐穗期以避过连续3 d或以上寒露风危害的保证率达80%的日期来确定。在种植晚稻时必须保证在寒露风到来前达到齐穗。一般在抽穗扬花期,低温出现越早、出现时间越长、温度越低,受害就越重,若伴有大风、阴雨或过于干燥,则会造成机械损伤,加重危害。双季晚稻在抽穗期遇上"寒露风",会造成抽穗速度减慢,齐穗期推迟,甚至抽不出穗而形成包颈现象;在开花期遇上"寒露风",会造成开花推迟,花药不能正常开裂,不能正常散粉、授粉结实,形成空壳;在灌浆结实期遇上"寒露风",会形成秕谷甚至全穗空粒,降低千粒重。寒露风严重的年份,晚稻产量明显减产甚至绝收。
防御对策:(1)选育抗低温高产品种、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2)合理搭配品种。搞好早晚稻品种搭配,争取早插促早发,保证抽穗杨花时避开冷害。(3)科学安排播期。根据品种(组合)的特点和当地气温连续3 d≤22℃ 80%概率的首现日,合理安排播种期、插秧期,确保在9月中、下旬以前能安全齐穗。晚稻播种期的确定,以避开寒露风危害为依据,在根据早稻让茬时间、品种特性、秧龄综合确定,尽可能早播早栽。(4)对因前作造成晚稻迟栽的,适度密植,重基肥早追肥促早发,力争在安全齐穗期齐穗。(5)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增强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同化能力,防止后期贪青迟熟,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低温能力。在齐穗期、灌浆期各喷施一次以磷酸二氢钾为主的叶面肥,以提高晚稻结实率和千粒重。(6)冷空气来临前采用以水调温措施。灌深水保温或在当天人工喷水、淋水、根外追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小气候温度。灌水后勤换新水,即第二天早上把水排干,傍晚再灌回新鲜水进田,可提高田面温度与穗部温度,使株间温度相对较高,减缓降温过程。(7)喷施适量药剂。抽穗期遇上低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抗寒剂。喷洒化学保温剂,将保温剂喷在叶面或滴入水中形成膜状,抑制水分蒸发,减少耗热,使温度不降低或降温速度減慢,以减轻低温危害。(8)巧施肥。在"寒露风"期间,晚稻根系活力减弱,影响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抗寒能力降低。在"寒露风"来临之前,及时巧施一次叶面肥和每亩撒施适量草木灰,可增强稻株的抗寒能力,有利抽穗、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巧施穗肥、粒肥,保持功能叶青秀,促进抽穗整齐,减少包颈,提高结实率。(9)喷施"九二○"。在"寒露风"到来之前,对预计不能安全齐穗的晚稻,及时叶面喷施"九二○",减轻包颈程度,又能促进晚稻安全齐穗。(10)寒露风过后,立即排水露田并叶面追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同时注意防治穗颈瘟等病虫害,避免出现"灾后灾"。
参考文献
[1] 廖雪萍,李妍君,黄梅丽,等.1961-2016年广西双季稻低温冷害演变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4):41-45,112.
[2] 白先达.桂林干旱风险评估及人工增雨抗旱研究[J].气象,2013,39(10):1369-1373.
[3] 周文志,蒋丽娟,廖铭燕,等.桂林秋旱成因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J].广西气象,2003(1):18-22.
[4] 刘福洲,白先达.桂林漓江致洪暴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90-9092,9164.
[5] 倪克莹,蒋晓武,殷剑,等.定远县水稻高温热害气候分析及防御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5):39-43.
[6] 唐国鑫,蒋运志,华琦孜,等.全州县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及防避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9,9(4):88-89,126.
[7] 杨惠成.安徽水稻防灾避灾关键技术途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59-60.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关键词 水稻;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173-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72
水稻是广西桂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以来桂林市双季早稻种植面积在180~210万亩;双季晚稻在150~190万亩之间。多年来通过水稻品种(如超级稻等)和栽培技术(如抛秧、免耕等)创新实现了单产的重大突破。但病虫草等生物因子危害,以及低温陰雨、干旱、暴雨洪涝、寒露风等气象灾害频现,影响着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及单产不太稳定,严重的年份,导致减产甚至失收[1-3]。统计、分析水稻生产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摸清当地气象灾害规律特点,及时发布监测预警,适时做好灾前预防、灾中抗御、灾后补救等防控技术(措施),以便科学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减轻或避免对早稻、晚稻生产的不利影响,尽量把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进而达到趋利避害、稳产高产的目的,对于确保稻农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低温阴雨
指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在桂林一般指3月中旬至4月下旬),出现连续≥3 d日平均气温≤12℃的阴雨天气过程。若出现在当地12℃平均结束期之后的低温阴雨天气,则称"倒春寒"天气。桂林市(县区)≤12℃的平均结束期一般是在3月下旬,自南向北推迟,南北相差10 d左右,结束期的迟早影响早稻适宜播期的选择。由于冷空气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因此每年低温阴雨天气出现的迟早及强度也有明显的差异,出现概率的大小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从南向北增大。双季早稻在播种期苗期遇到低温阴雨,种子发芽率下降、秧苗素质低,易得立枯和青枯病而导致烂种烂秧,因补种贻误农时、延误季节,使早稻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从而导致晚稻容易遭受寒露风危害;插秧期遇到低温阴雨,延长返青期,秧苗受害(造成秧苗不足甚至死苗),影响种植面积或移栽质量;分蘖期遇到低温阴雨,影响有效分蘖。
防御对策:(1)引进、培育、选用抗寒性强并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当地最佳播栽期,适期播种,避开冷害。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2℃的80%保证日期,作为无保温设施的安全播种期。采用旱育秧加薄膜覆盖的,早稻播种期可适当提前到3月中旬到下旬。(3)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看(听)当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选择确定合理播期,做到冷头浸种、冷尾催芽、抓住天气演变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4)搞好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掌握好浸种时间;做好种子消毒杀菌。(5)推广大田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工厂化集中育秧,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消毒、统一催芽、统一播种、统一管理。(6)推广多种育秧技术。推广旱育秧技术,旱播旱管或浆播旱管,适时浇水,强根促蘖;推广编织布隔层育秧技术,延长秧龄弹性,促进立苗回青;推广壮秧剂育秧技术,提高秧苗抗性,培育带蘖矮壮秧。(7)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和热性农家肥,使断乳期秧苗茁壮成长,提高其抵御寒冷的能力,也可促进早熟。若遭遇严重倒春寒可施用植物保温抗寒剂来提高秧苗抗寒性,缓解低温冷害的影响。(8)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以便在冷害到来时对早稻秧田进行科学排灌,"夜灌日排""晴排雨灌"。(9)以水调温,减缓冷害。夜灌水,以叶尖露出水面为宜,天气转暖后逐渐排除田水。遇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3 d换水1次,以补充水中氧气。(10)加强低温冷害预报特别是长期趋势预报,为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比例)及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2 干旱灾害
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时段内因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的水分短缺现象,主要表现为降水量不足、土壤水分缺乏或江河湖泊水位偏低等。桂林市虽然雨量充沛、雨季时间长,但由于季风气候影响,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均可出现干旱。若以冬春季节旬雨量<10 mm、夏秋季节旬雨量<15 mm,连续2旬为轻旱,连续3旬为中旱,连续4旬或以上为重旱,则桂林干旱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只是干旱程度不同,春夏干旱发生频率≤20%,而秋冬干旱发生频率则≥75%。桂林从10月到次年的2月为少雨季节。春季暖湿气流势力增强北上,与南下的冷空气常在华南一带交绥,造成多阴雨天气,干旱较少。7月开始,副热带高压北跳,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雨量减少,可能出现夏旱。秋季开始,干冷的大陆气团南伸,逐渐控制本市,湿度明显减少,秋高气爽,将发生明显的干旱。随着季风的转换,桂林雨量出现明显的变化,干旱程度亦将随之发生变化。旱季有经常性的干旱,雨季有间歇性干旱。春旱影响育秧、春插;夏旱影响生长发育;秋旱主要影响晚稻犁耙田和插秧。严重的干旱将 导致水稻明显减产甚至绝收。
防御对策:(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制订和实施各级干旱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完善抗旱工程保障体系,由被动抗旱转变为主动抗旱,促进抗旱工程的标准化、推动抗旱管理的规范化、实现洪水资源化、加速抗旱技术的现代化和推进旱灾保障的社会化。(2)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因为森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的功能。(3)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耐旱作物及耐旱品种的种植面积。(4)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对没有灌溉条件或易发生夏秋旱的地方,选择全生育期短、抗旱能力强的早稻品种(组合)。(5)根据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需水规律和当地气候特点、土壤水分状况,科学管水、合理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抓住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高当地的有效降水量,缓解当地的干旱程度。 3 暴雨洪涝
大气中降落到地面连续24 h雨量≥50 mm的降雨称为"暴雨"。其中雨量50.0~99.9 mm称"暴雨";100.0~250.0 mm称"大暴雨";≥250.0 mm称"特大暴雨"。桂林市县区从4月进入雨季,9月雨季结束;雨量高峰月为5—6月,12月雨量最少。2—11月都有可能出现日雨量≥50.0 mm的暴雨,但暴雨主要出现在4~8月,而又以5~7月出现暴雨频次较高。汛期中的暴雨较多:4—6月称为前汛期,主要由西风带系统的锋面活动或低空急流影响而造成暴雨;7—9月称为后汛期,主要由热带天气系统造成暴雨。桂林市县历年平均暴雨日数为4~8 d。月平均暴雨日数最多的是在灵川和永福,有2.3 d(5—6月),其次是2.2 d(兴安5月)。年暴雨日数出现最多的是永福1968年和1977年,高达16 d,最少的是全州1966年、灌阳1962年、平乐1963年和1978年、荔浦1988年,全年未出现过暴雨。兴安、永福为桂林市暴雨多发区域,而其他县尤其是南部各县暴雨相对较少。水稻所处的发育期不同,其耐受渍涝的能力不同,受淹时间的长短对水稻的影响也不相同。暴雨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由于暴雨或连续性降水,河流暴涨,冲毁稻田、淹没水稻植株,对植株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绝收。
防御對策: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分类管理,灾前预防、灾后补救。(1)对易受洪涝危害的低洼区,采用短生育期的早熟品种,避开立秋前的洪涝灾害。灾后及时鉴定受淹后损害程度,确定具体补救措施。及时排水洗泥露苗。清理疏通排水系统,尽快抢排积水,先排高田,减少受淹时间。受淹稻田在排水过程中,要边排边浇边冲洗,及时冲洗掉茎、叶上的泥沙(避免造成机械损伤),使稻株出水后,叶片气孔不阻塞,使其较快地恢复光合呼吸等生理功能。在所能承受的淹没时间内,稻田早排一天好一天,以尽量减少损失。与此同时,应鉴别稻株是否死亡,其症状是轻拔稻株容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心叶已死;反之,如果根系尚有活力,分蘖节结实、有弹性,心叶存活,则表明稻株仍有生机。在排水的先后顺序上,先排常规稻田,再排杂交稻田。不同高低田块,先排高田再排低田。受涝的稻田更怕旱,如果在阴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应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再在下午排掉稻田积水,这样可避免暴晒,有利于恢复生长。排水时,还应注意打捞清除飘浮杂物,以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稻田积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生长。(2)坚持湿润管理壮根。受淹后的稻田不宜深水管理,尽量采取湿润管理,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露泥促根,厢面和田沟中尽量不存明水。既保证稻株用水需要,又保证土壤通气,促进上部节位根系发生数量多、活力强。(3)因苗分类补肥防衰。视情况适当补施速效肥,受淹后根系吸收能力差,采取多次少施早施的方法。水稻受淹后,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根、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质营养,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排水后应分次轻量追肥,防止脱肥早衰,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在分蘖至拔节期受淹后,可采取一追一补方法,施肥以氮肥为主,配以磷钾肥。淹没时间短,稻苗受害轻的,施肥量可少些;反之,施肥量适当多些。后期为促进穗型的增大,应重视补施促花肥,促进抽穗整齐;灌浆结实期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孕穗结实期受淹的稻田应补喷叶面肥,可起到保根养叶,延缓衰老,增粒增重作用。(4)适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受淹水稻恢复生长后出生的叶、蘖较嫩绿,易遭受病虫为害;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外地虫源易随强降雨天气大量迁入。受淹后叶片受损,病菌容易侵入,须及时监测,及时用药防治。受淹的稻株本身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招致病虫袭击。因而除加强水肥管理外,还要注意收看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信息,在排水后抢晴及时喷药[4-6]。
4 高温热害
是指当气温超过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上限,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与质量等受到不利影响甚至损害的气象灾害。对于水稻,抽穗前后各10 d为对温度最敏感,当日平均温度高于30℃、日最高温度连续3 d以上≥35℃,水稻就会产生不利影响,出现热害现象。桂林市县区5—9月会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5℃的天气;6—9月会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7℃的酷暑天气,但>37℃的酷暑天气主要集中在7—8月,9月为其次。37℃以上高温日数的中心在桂林的东南角,平乐最多,其次是恭城。在桂林的东北角还有一个次中心,就是全州和灌阳。资源和龙胜处于高寒山区,高温日数明显低于其他县区。桂林市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6℃,出现在平乐2003年7月23日。近20年来全市13站都达到37℃以上的只有4 d,分别是2003年7月23日、2005年8月12日、2009年7月18日和2010年8月5日。全市13站中有≥6站,连续3 d或3 d以上≥37.0℃的酷暑天气过程,最近20年里出现过3次:2003年7月30日至8月5日,连续7 d;2008年7月26日~30日,连续4 d;2009年9月4日至6日,连续3 d。水稻高温危害跟水稻所处发育期有关,还与高温强度以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抽穗扬花前后,使花粉的生活力减弱,使授粉不良,引起颖花的高度不育,影响开花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授粉,降低结实率。灌浆结实时期,使灌浆速度减缓乃至停止,造成秕粒增加、粒重下降,使之早衰早熟,产生高温逼熟现象,直接降低结实率。
防御措施:(1)选用耐热性强的品种(组合)。在生产中首先应选择高产耐高温品种,以减轻高温对品种灌浆结实的影响。(2)改革耕作制度。调整播栽期等大的方面着手,适时播种移栽避开当地抽穗、灌浆期时的高温。根据往年高温情况、品种的生育期合理安排,适时播种移栽,使敏感期避开可能出现的高温伏旱天气。(3)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水调温。高温热风条件下采用灌深水或长流水的灌溉方法,能改善田间小气候,使稻株群体间气温下降、穗部温度降低。水源条件方便的地方最好实行日灌夜排,适时落干。条件差的地方,可在短期内灌深水2~3天,但切忌长期深灌,以免造成缺氧烂根早衰。有条件的还可采取叶面喷水穗层喷灌水的方法,短时间内喷灌能明显降低穗层温度,增加湿度。(4)控制氮肥。早稻后期供氮过多,容易造成禾苗贪青倒伏,削弱植株对高温的抗御能力。(5)根外追肥能降温增湿,又能补充水和营养成分。(6)补救措施。对受灾田块加强后期管理,坚持浅水湿润灌溉,防干旱使灾害进一步加剧,加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因受灾田块籽粒的成熟度差异大,要根据田间大多数稻粒的成熟度适期收割;对轻灾的田块追施粒肥、根外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加产量;对绝收田块营养再生稻。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促进再生芽萌发,继而抽穗灌浆结实[7]。 5 寒露风
指秋季"寒露"节气前后(在桂林为9月—10月上旬),因冷空气入侵或台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出现≥3 d日平均气温≤22.0℃的低温天气过程。桂林市(县区)寒露风的出现日期,最早出现在9月上旬(中北部)和中旬初(南部)。平均出现日期,高寒山区是在9月中旬中,北部在9月下旬,中南部在10月上旬。全市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次寒露风过程是资源1984年9月2—4日;最晚出现寒露风的是平乐2009年11月2—6日。晚稻安全齐穗期:北部在9月中旬,中部在9月下旬前期,南部在10月上旬前期。晚稻安全齐穗期以避过连续3 d或以上寒露风危害的保证率达80%的日期来确定。在种植晚稻时必须保证在寒露风到来前达到齐穗。一般在抽穗扬花期,低温出现越早、出现时间越长、温度越低,受害就越重,若伴有大风、阴雨或过于干燥,则会造成机械损伤,加重危害。双季晚稻在抽穗期遇上"寒露风",会造成抽穗速度减慢,齐穗期推迟,甚至抽不出穗而形成包颈现象;在开花期遇上"寒露风",会造成开花推迟,花药不能正常开裂,不能正常散粉、授粉结实,形成空壳;在灌浆结实期遇上"寒露风",会形成秕谷甚至全穗空粒,降低千粒重。寒露风严重的年份,晚稻产量明显减产甚至绝收。
防御对策:(1)选育抗低温高产品种、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2)合理搭配品种。搞好早晚稻品种搭配,争取早插促早发,保证抽穗杨花时避开冷害。(3)科学安排播期。根据品种(组合)的特点和当地气温连续3 d≤22℃ 80%概率的首现日,合理安排播种期、插秧期,确保在9月中、下旬以前能安全齐穗。晚稻播种期的确定,以避开寒露风危害为依据,在根据早稻让茬时间、品种特性、秧龄综合确定,尽可能早播早栽。(4)对因前作造成晚稻迟栽的,适度密植,重基肥早追肥促早发,力争在安全齐穗期齐穗。(5)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增强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同化能力,防止后期贪青迟熟,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低温能力。在齐穗期、灌浆期各喷施一次以磷酸二氢钾为主的叶面肥,以提高晚稻结实率和千粒重。(6)冷空气来临前采用以水调温措施。灌深水保温或在当天人工喷水、淋水、根外追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小气候温度。灌水后勤换新水,即第二天早上把水排干,傍晚再灌回新鲜水进田,可提高田面温度与穗部温度,使株间温度相对较高,减缓降温过程。(7)喷施适量药剂。抽穗期遇上低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抗寒剂。喷洒化学保温剂,将保温剂喷在叶面或滴入水中形成膜状,抑制水分蒸发,减少耗热,使温度不降低或降温速度減慢,以减轻低温危害。(8)巧施肥。在"寒露风"期间,晚稻根系活力减弱,影响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抗寒能力降低。在"寒露风"来临之前,及时巧施一次叶面肥和每亩撒施适量草木灰,可增强稻株的抗寒能力,有利抽穗、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巧施穗肥、粒肥,保持功能叶青秀,促进抽穗整齐,减少包颈,提高结实率。(9)喷施"九二○"。在"寒露风"到来之前,对预计不能安全齐穗的晚稻,及时叶面喷施"九二○",减轻包颈程度,又能促进晚稻安全齐穗。(10)寒露风过后,立即排水露田并叶面追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同时注意防治穗颈瘟等病虫害,避免出现"灾后灾"。
参考文献
[1] 廖雪萍,李妍君,黄梅丽,等.1961-2016年广西双季稻低温冷害演变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4):41-45,112.
[2] 白先达.桂林干旱风险评估及人工增雨抗旱研究[J].气象,2013,39(10):1369-1373.
[3] 周文志,蒋丽娟,廖铭燕,等.桂林秋旱成因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J].广西气象,2003(1):18-22.
[4] 刘福洲,白先达.桂林漓江致洪暴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90-9092,9164.
[5] 倪克莹,蒋晓武,殷剑,等.定远县水稻高温热害气候分析及防御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5):39-43.
[6] 唐国鑫,蒋运志,华琦孜,等.全州县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及防避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9,9(4):88-89,126.
[7] 杨惠成.安徽水稻防灾避灾关键技术途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59-60.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