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抽象性和思维性,因此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画面,这不仅要用到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应用题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学的课程之一。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应用题作答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呢?就是本文接下来将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审题技能;勤练习题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题占很大部分,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应用题答题能力的提高不仅代表了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实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力求提高每个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
一、情境创设教学
抽象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較陌生的词,但也是数学学习中需要用到的必备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抵触心理。创设教学情境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不但改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畏惧心理,还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实际生活例子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轮番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应用题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授“表内乘法”时,我不会单纯地向学生提问“某个数字乘以某个数字是多少”,而是把题目设计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熟悉场景:“比如,你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发现水果店有4排西瓜,一排6袋,请问该店一共有多少袋西瓜?”有些更复杂的应用题我会直接在上课时利用数学道具或者题目中出现的真实事物为学生们展示出来,给其以更直观的视觉冲击,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其实数学应用题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看似复杂的问题,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审题后有一个从抽象思维到具象画面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审题技能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二、提高学生审题技能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但是有些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学习不够细心,不能做到认真审题,也不爱动脑思考题目在问什么,应该从哪方面开始解答问题。有的小学生甚至在解答应用题时,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避开,以至于对应用题产生畏惧心理,薄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改善。作为教师要设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加强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审题技能得以提高,只有弄明白题目问的到底是什么,该利用哪个公式去解答题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教授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时,题目是“已知小明有10块钱,一支钢笔3块钱,小明买了3支钢笔,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会先教给学生如何开始审题,因为该题目所用语言有些是数学术语,与生活中的语言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甚至题目繁琐冗长,还具有抽象的特点,对于学生真正弄懂它要问的是什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我会先向学生提问:“那么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呢?”学生在踊跃回答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大致的解题方向即题目考查的是怎样计算得出余数,再教会学生通过“简写”或者“利用通俗语言改写”的方法罗列出解答题目所必需的条件是“10元”和“3支钢笔”,抓住关键字眼“找钱”,就能找到解题思路,从而正确地解答题目。
三、培养学生勤加练习的习惯
数学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爱动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的目的所在,学会解题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还是要加强实践练习才能够提高技能。作为教师在教会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展开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练习,可以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知道学生还存在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还可以适当为学生留些课后习题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例如,在教授完“克和千克”后,我会出一些相关的应用题以供学生练习,通过在讲解题目过程中利用黑板演算和提问的方式,不但可以及时掌握全体学生的解题进程,还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紧接着,我会设计与该题目相关的多样式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灵活变换题目内容或者补充题目条件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又使课堂练习能够获得实效,从而让学生在练习的题目中获得成就感,达到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简单地学会基本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才是符合现代教育新教学目标的方法。
总之,数学是有趣且有用的,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数学知识的实践,还是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教会学生如何提高审题分析能力,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习题练习以巩固知识,让学生积极探索新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海霞.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分析[J].人生十六七,2016(35).
[2]邵桂明.试论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6(S2).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审题技能;勤练习题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题占很大部分,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应用题答题能力的提高不仅代表了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实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力求提高每个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
一、情境创设教学
抽象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較陌生的词,但也是数学学习中需要用到的必备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抵触心理。创设教学情境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不但改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畏惧心理,还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实际生活例子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轮番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应用题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授“表内乘法”时,我不会单纯地向学生提问“某个数字乘以某个数字是多少”,而是把题目设计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熟悉场景:“比如,你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发现水果店有4排西瓜,一排6袋,请问该店一共有多少袋西瓜?”有些更复杂的应用题我会直接在上课时利用数学道具或者题目中出现的真实事物为学生们展示出来,给其以更直观的视觉冲击,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其实数学应用题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看似复杂的问题,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审题后有一个从抽象思维到具象画面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审题技能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二、提高学生审题技能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但是有些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学习不够细心,不能做到认真审题,也不爱动脑思考题目在问什么,应该从哪方面开始解答问题。有的小学生甚至在解答应用题时,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避开,以至于对应用题产生畏惧心理,薄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改善。作为教师要设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加强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审题技能得以提高,只有弄明白题目问的到底是什么,该利用哪个公式去解答题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教授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时,题目是“已知小明有10块钱,一支钢笔3块钱,小明买了3支钢笔,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会先教给学生如何开始审题,因为该题目所用语言有些是数学术语,与生活中的语言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甚至题目繁琐冗长,还具有抽象的特点,对于学生真正弄懂它要问的是什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我会先向学生提问:“那么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呢?”学生在踊跃回答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大致的解题方向即题目考查的是怎样计算得出余数,再教会学生通过“简写”或者“利用通俗语言改写”的方法罗列出解答题目所必需的条件是“10元”和“3支钢笔”,抓住关键字眼“找钱”,就能找到解题思路,从而正确地解答题目。
三、培养学生勤加练习的习惯
数学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爱动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的目的所在,学会解题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还是要加强实践练习才能够提高技能。作为教师在教会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展开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练习,可以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知道学生还存在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还可以适当为学生留些课后习题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例如,在教授完“克和千克”后,我会出一些相关的应用题以供学生练习,通过在讲解题目过程中利用黑板演算和提问的方式,不但可以及时掌握全体学生的解题进程,还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紧接着,我会设计与该题目相关的多样式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灵活变换题目内容或者补充题目条件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又使课堂练习能够获得实效,从而让学生在练习的题目中获得成就感,达到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简单地学会基本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才是符合现代教育新教学目标的方法。
总之,数学是有趣且有用的,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数学知识的实践,还是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教会学生如何提高审题分析能力,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习题练习以巩固知识,让学生积极探索新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海霞.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分析[J].人生十六七,2016(35).
[2]邵桂明.试论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