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主张分层布置作业。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作业,一定要布置一些有一定层次性、典型性的习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对于一些过于综合、离学生实际水平较高的题目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
【关键词】积极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以前,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批改学生的作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考虑实际效果,总认为学生做了作业,教师批改过了,错了的问题下次不会再犯错误。然而,在考试后的试卷分析中,我发现了几种情况:1. 平时作业中做错误了的、改正过的题,考试中还是错。2. 考试中平时作业的原题还是错,也就是说,我平时批改作业花的时间和精力收效不大,甚至对一部学生来说根本无效果。问题发现了,引起了我的反复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看来我在布置与批改作业中的方式方法上得做大的调整,改变现状,以找到较好的方法,提高这一环节的质量,以求实效。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发现,从以下几点入手有一定的成效:
一、教师应做到有效布置作业
设计的作业内容不宜过难,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无法体验成就感;但也不能过于简单,一目了然,这样无法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所以应注重以下几点:
1.减少知识点或题型的重复性。对于教师,要吃透教材、课标,众所周知数学题是永远也作不完的。要想避免学生在题海中游泳,教师就要先跳下去,几百几千道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纳为几十种题型。教师应做到题目的精选。 如果为了省时省力,随便划一些习题或发放一张试卷作为数学作业,由于教师自己都没有做过,作业的深浅、难易、作业的时间的长短就不得而知。若留这样的数学作业,不但没有针对性、无端给学生增加作业障碍不说,久而久之养成学生不认真对待作业的习惯,甚至对作业产生厌恶感。
2.根据学生能力不同,主张分层布置作业。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作业,一定要布置一些有一定层次性、典型性的习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对于一些过于综合、离学生实际水平较高的题目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
3.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新课改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强化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布置作业要有意识地体现方程、分类、数形结合、化归、整体、函数等各种数学思想,让这些数学思想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解题中去。对于各种数学方法(消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换元、反证法、归纳法等)可专门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使数学思想不断渗透到平时学习中,使数学方法灵活的应用于实际。
二、进行有效的作业批改
作业的完成是作业过程的核心,是落实作业实效的关键。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着数学水平差异,有的又快又准地完成作业,有的冥思苦想才做完作业,有些则自己怎么也做不完。针对有些学生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而不顾,糊乱凑拼结论、或照搬照抄别人作业等不良现象,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让他们能够明白又快又准地完成作业固然是成功的,但个别题目不会做,能够找时机弄清楚补做完成也应该是成功的,因此不妨明确规定:经过审题后仍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请注明“暂不会做”。当然这样仍然会有一些学生因虚荣心较强,所以还会去抄袭作业,所以,我又采取了抽查作业掌握情况的方法,凡是当时作业做对的题目,上课前由学生说明做题的理由与根据,每节课都这样抽查几个学生,大大减少了作业的抄袭现象,上课前进入教室,很多学生都在忙着讨论作业中不明白的题目,这一策略对教师而言,大大提高了做作业的质量,在批改作业时能迅速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收集到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有针对性的详批略批,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把精力投放到上课和精选作业上来。
总之,作业是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有行动就有希望。我坚信,只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关键词】积极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以前,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批改学生的作业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考虑实际效果,总认为学生做了作业,教师批改过了,错了的问题下次不会再犯错误。然而,在考试后的试卷分析中,我发现了几种情况:1. 平时作业中做错误了的、改正过的题,考试中还是错。2. 考试中平时作业的原题还是错,也就是说,我平时批改作业花的时间和精力收效不大,甚至对一部学生来说根本无效果。问题发现了,引起了我的反复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看来我在布置与批改作业中的方式方法上得做大的调整,改变现状,以找到较好的方法,提高这一环节的质量,以求实效。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发现,从以下几点入手有一定的成效:
一、教师应做到有效布置作业
设计的作业内容不宜过难,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无法体验成就感;但也不能过于简单,一目了然,这样无法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所以应注重以下几点:
1.减少知识点或题型的重复性。对于教师,要吃透教材、课标,众所周知数学题是永远也作不完的。要想避免学生在题海中游泳,教师就要先跳下去,几百几千道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纳为几十种题型。教师应做到题目的精选。 如果为了省时省力,随便划一些习题或发放一张试卷作为数学作业,由于教师自己都没有做过,作业的深浅、难易、作业的时间的长短就不得而知。若留这样的数学作业,不但没有针对性、无端给学生增加作业障碍不说,久而久之养成学生不认真对待作业的习惯,甚至对作业产生厌恶感。
2.根据学生能力不同,主张分层布置作业。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作业,一定要布置一些有一定层次性、典型性的习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对于一些过于综合、离学生实际水平较高的题目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
3.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新课改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强化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布置作业要有意识地体现方程、分类、数形结合、化归、整体、函数等各种数学思想,让这些数学思想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解题中去。对于各种数学方法(消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换元、反证法、归纳法等)可专门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使数学思想不断渗透到平时学习中,使数学方法灵活的应用于实际。
二、进行有效的作业批改
作业的完成是作业过程的核心,是落实作业实效的关键。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着数学水平差异,有的又快又准地完成作业,有的冥思苦想才做完作业,有些则自己怎么也做不完。针对有些学生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而不顾,糊乱凑拼结论、或照搬照抄别人作业等不良现象,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让他们能够明白又快又准地完成作业固然是成功的,但个别题目不会做,能够找时机弄清楚补做完成也应该是成功的,因此不妨明确规定:经过审题后仍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请注明“暂不会做”。当然这样仍然会有一些学生因虚荣心较强,所以还会去抄袭作业,所以,我又采取了抽查作业掌握情况的方法,凡是当时作业做对的题目,上课前由学生说明做题的理由与根据,每节课都这样抽查几个学生,大大减少了作业的抄袭现象,上课前进入教室,很多学生都在忙着讨论作业中不明白的题目,这一策略对教师而言,大大提高了做作业的质量,在批改作业时能迅速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收集到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有针对性的详批略批,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把精力投放到上课和精选作业上来。
总之,作业是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有行动就有希望。我坚信,只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