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也是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本文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科技创新的作用,科技创新对要素、需求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与低碳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 增长方式转变 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基本内涵,其核心就是实现三个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可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它通过对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新产业的创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和高度化,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经济要素、需求、结构与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效率、水平、协调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包括产业结构高效化、高度化和合理化。产业结构高效化是指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使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高效率产业比重不断增大,以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产业结构系统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不同产业的比例、规模、速度、关联性的协调和均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是基本手段,产业结构高效化是最终目标。
从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角度来说,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促进作用上,如图1所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主要是指新技术的出现导致的新兴产业的形成或者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新产业往往对原有产业形成一种替代或者补充的作用,最终使产业结构趋于高度化或者合理化;间接作用主要是指科技创新通过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等的改变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高效化。
在现实中,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有时会存在矛盾的现象。当科技创新导致新产业出现的时候,如果新产业的出现对原有产业不是一种互补而是一种替代,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不平衡增长的现象。根据Hirschman(1958)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导致偏离平衡’的结果恰恰是发展的理想格局。因为这种结果的每一连续发展都是由过去的不平衡引起的”。可见,由于科技创新在各产业中的不同步性,必然在一定阶段引起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同。所以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协同带动,就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技术政策,促进弱势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
(二)科技创新与需求结构变化。
关于创新与需求的关系,存在着科技推动和需求拉动两种理论。1950年至1960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就是科技推动理论。创新的演进过程从研发开始,经过生产、销售,最终推向市场被消费者接受,并且认为“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只是在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Solow (1957)曾经测算出美国在1909年到1949年制造业总产出中约有88%应该归功于科技进步,从而认为科技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柳卸林(2000)认为“创新是一个从思想的生产到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需求拉动理论认为科技创新来源于市场的消费需求或者生产需求。
所以,在分析科技创新与需求结构的变化时,我们可以分为科技推动和需求拉动的需求结构变化两种类型,前者是一种技术诱致的结构变动,后者则是需求创新导致的。我们可以把技术创新与需求结构变化的关系图示如下所示:
从需求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角度来说,需求包括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消费结构的调整则是三者在GDP增长中作用的变化。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除了企业主动进行科技创新来诱导消费以外,更重要的则是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消费创新。消费创新包括了消费政策创新、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创新和消费主体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些创新必然引起消费者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
(三)科技创新与要素结构变化。
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公认的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主要是突出科技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技术对要素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对劳动力和资本的影响两个方面。虽然在增长理论研究中通常把技术与劳动力和资本进行分离,但是在现实中技术往往是内化与劳动力和资本之中的。所以,技术对要素结构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投入要素内涵的影响,可以表现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等不同的形式。
隨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原有的粗放式管理也需要向科学管理转换。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在组织中会产生增收效应、节约投入效应、替代效应、引致效应和外溢效应。这些效应的整合就是对组织有效资源的放大效应。在国内,冯英浚等运用等效益面生产函数测度了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并测算出2000年管理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12.2%。另外,康继军等也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制度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问题。
二、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它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实际上,不管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都有关于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其演变过程基本经历了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历程。这些理论主要是分析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稳定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技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基础上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运用传统线性模型、对数线性模型或曲线模型,借助于时间序列数据或者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尽管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存在着差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实现的核心,也是发展中国家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低碳技术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了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涉及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C02捕集和封存等技术。目前,全球大约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目标是要在低碳经济上占领技术制高点。所以,加大低炭技术创新的力度,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大专学历,会计师,任职于河南新乡市人民公园,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树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前线,2008(1):17-19,31.
[2]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2005年5月.
[3]王元地,朱兆琛,赵小靖.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煤炭经济研究,2007(2):16-18.
关键词科技创新 增长方式转变 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基本内涵,其核心就是实现三个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可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它通过对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新产业的创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和高度化,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经济要素、需求、结构与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效率、水平、协调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包括产业结构高效化、高度化和合理化。产业结构高效化是指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使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高效率产业比重不断增大,以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产业结构系统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不同产业的比例、规模、速度、关联性的协调和均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是基本手段,产业结构高效化是最终目标。
从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角度来说,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促进作用上,如图1所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主要是指新技术的出现导致的新兴产业的形成或者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新产业往往对原有产业形成一种替代或者补充的作用,最终使产业结构趋于高度化或者合理化;间接作用主要是指科技创新通过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贸易结构等的改变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高效化。
在现实中,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有时会存在矛盾的现象。当科技创新导致新产业出现的时候,如果新产业的出现对原有产业不是一种互补而是一种替代,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不平衡增长的现象。根据Hirschman(1958)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导致偏离平衡’的结果恰恰是发展的理想格局。因为这种结果的每一连续发展都是由过去的不平衡引起的”。可见,由于科技创新在各产业中的不同步性,必然在一定阶段引起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同。所以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协同带动,就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技术政策,促进弱势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
(二)科技创新与需求结构变化。
关于创新与需求的关系,存在着科技推动和需求拉动两种理论。1950年至1960年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就是科技推动理论。创新的演进过程从研发开始,经过生产、销售,最终推向市场被消费者接受,并且认为“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只是在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Solow (1957)曾经测算出美国在1909年到1949年制造业总产出中约有88%应该归功于科技进步,从而认为科技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柳卸林(2000)认为“创新是一个从思想的生产到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需求拉动理论认为科技创新来源于市场的消费需求或者生产需求。
所以,在分析科技创新与需求结构的变化时,我们可以分为科技推动和需求拉动的需求结构变化两种类型,前者是一种技术诱致的结构变动,后者则是需求创新导致的。我们可以把技术创新与需求结构变化的关系图示如下所示:
从需求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角度来说,需求包括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消费结构的调整则是三者在GDP增长中作用的变化。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除了企业主动进行科技创新来诱导消费以外,更重要的则是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消费创新。消费创新包括了消费政策创新、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创新和消费主体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些创新必然引起消费者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
(三)科技创新与要素结构变化。
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公认的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主要是突出科技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技术对要素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对劳动力和资本的影响两个方面。虽然在增长理论研究中通常把技术与劳动力和资本进行分离,但是在现实中技术往往是内化与劳动力和资本之中的。所以,技术对要素结构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投入要素内涵的影响,可以表现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等不同的形式。
隨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原有的粗放式管理也需要向科学管理转换。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在组织中会产生增收效应、节约投入效应、替代效应、引致效应和外溢效应。这些效应的整合就是对组织有效资源的放大效应。在国内,冯英浚等运用等效益面生产函数测度了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并测算出2000年管理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12.2%。另外,康继军等也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制度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问题。
二、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它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实际上,不管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都有关于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其演变过程基本经历了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历程。这些理论主要是分析资源约束、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稳定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技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基础上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运用传统线性模型、对数线性模型或曲线模型,借助于时间序列数据或者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尽管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存在着差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实现的核心,也是发展中国家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制约因素之一。由于低碳技术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了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涉及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C02捕集和封存等技术。目前,全球大约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目标是要在低碳经济上占领技术制高点。所以,加大低炭技术创新的力度,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大专学历,会计师,任职于河南新乡市人民公园,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树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前线,2008(1):17-19,31.
[2]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2005年5月.
[3]王元地,朱兆琛,赵小靖.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煤炭经济研究,2007(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