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借互市贸易的机会攻袭抚顺,获人畜30万,之后又全歼尾追的明军张承胤部,大明为之震动,朝野上下纷纷讨论“大剿、重创”,最后身体欠佳的万历下诏全国调兵作战。
萨尔浒之战前,明朝的兵力大致为:边军70万,京营10万,内地60万左右。其中边军有战斗力的大约为三分之一;京营选锋不足1万;内地的部队多数是治安水平,西南边疆有五六万可以作战。不算西南土司部队,大明可以作战的部队在30万左右。但这30万能都调吗?显然不能。
首先,内地额兵都有防守任务。而且有些地区,比如宁夏,地方安全形势恶化,不大可能派兵。所以各地调兵都是很困难的。怎么解决?前脚调后脚补。地方会把最精锐的部队派出去吗?更不可能!因为地方承担地方防务,地方督抚、镇道都是先顾自己的辖区。可以说能从地方上调到兵就不错了,调到精兵就别指望了。
那能调多少呢?“总计各镇调遣多者不过十分之二,少者未及十分之一,且又随即招募顶补。”除辽东之外的60万边军能调6万多已经很难得了。事实上,萨尔浒之战前,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发精骑约3万,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四处发兵共约2.5万人,加上内地各省发兵共约2万人,浙江步兵4000人,永顺、保靖、石州各处土司兵约7000人,明军总数才8万多人。调兵不够,募兵来凑。蓟辽总督汪可受提出募兵3万的计划,最终募兵到2万多。10万之数就这样拼凑而成,而且前后共耗费了8个月的时间。
按照“步六马四”,明军约有4万匹战马。从民间买与太仆寺(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拨给的,应付打仗实在差了点,就这数量还不够,只能从宣大、西宁买马,或者调兵自备。而且前线受后勤、气候等影响,马匹非战斗折损率很高,“营中一日倒毙马二百四十九匹”。
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主要有物资筹集、军饷筹集以及运输问题。天下征调、千里餽饷,兴师十万,日费万金。为萨尔浒之战准备的一年里,户部开支超过300万两。兵部、工部合计也在100万两以上。而各地方政府承担行军的供给、运输人员招募,基本是摊派,事后销算很难。这也是为什么行军频繁经过的区域,地方财政会崩溃。电视剧中,一个士兵拿着长矛、刀或弓箭,最多骑一匹马。但事实上,每个士兵至少会配备几件武器。这些装备有的需要士兵携带,有的需要专门有驮马拉着,至少每五个步兵就要有一匹驮马拉他们的物品。因此就有“战车几千乘,神器几千位,甲胄万副,闷棍数万,火攻之具十万,铜铅铁戈矛弓矢,捆载以输者不绝于路,迄今未休”的现象。
至于部队的军纪、逃军,运输的损失,武器的质量等,继续分析下去会让人崩溃。战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调兵去打仗,就是明朝中樞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一场涉及装备、人马、钱粮、运输等繁杂事宜的长时期博弈。一场萨尔浒之战,远在西南边陲的土司会感受到征兵压力,东南富庶的地主会承受加派的痛苦,京师附近的乡绅会察觉到新摊派的到来。而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各种拖延博弈之下,调集十万大军太难了。
萨尔浒之战前,明朝的兵力大致为:边军70万,京营10万,内地60万左右。其中边军有战斗力的大约为三分之一;京营选锋不足1万;内地的部队多数是治安水平,西南边疆有五六万可以作战。不算西南土司部队,大明可以作战的部队在30万左右。但这30万能都调吗?显然不能。
首先,内地额兵都有防守任务。而且有些地区,比如宁夏,地方安全形势恶化,不大可能派兵。所以各地调兵都是很困难的。怎么解决?前脚调后脚补。地方会把最精锐的部队派出去吗?更不可能!因为地方承担地方防务,地方督抚、镇道都是先顾自己的辖区。可以说能从地方上调到兵就不错了,调到精兵就别指望了。
那能调多少呢?“总计各镇调遣多者不过十分之二,少者未及十分之一,且又随即招募顶补。”除辽东之外的60万边军能调6万多已经很难得了。事实上,萨尔浒之战前,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发精骑约3万,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四处发兵共约2.5万人,加上内地各省发兵共约2万人,浙江步兵4000人,永顺、保靖、石州各处土司兵约7000人,明军总数才8万多人。调兵不够,募兵来凑。蓟辽总督汪可受提出募兵3万的计划,最终募兵到2万多。10万之数就这样拼凑而成,而且前后共耗费了8个月的时间。
按照“步六马四”,明军约有4万匹战马。从民间买与太仆寺(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拨给的,应付打仗实在差了点,就这数量还不够,只能从宣大、西宁买马,或者调兵自备。而且前线受后勤、气候等影响,马匹非战斗折损率很高,“营中一日倒毙马二百四十九匹”。
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主要有物资筹集、军饷筹集以及运输问题。天下征调、千里餽饷,兴师十万,日费万金。为萨尔浒之战准备的一年里,户部开支超过300万两。兵部、工部合计也在100万两以上。而各地方政府承担行军的供给、运输人员招募,基本是摊派,事后销算很难。这也是为什么行军频繁经过的区域,地方财政会崩溃。电视剧中,一个士兵拿着长矛、刀或弓箭,最多骑一匹马。但事实上,每个士兵至少会配备几件武器。这些装备有的需要士兵携带,有的需要专门有驮马拉着,至少每五个步兵就要有一匹驮马拉他们的物品。因此就有“战车几千乘,神器几千位,甲胄万副,闷棍数万,火攻之具十万,铜铅铁戈矛弓矢,捆载以输者不绝于路,迄今未休”的现象。
至于部队的军纪、逃军,运输的损失,武器的质量等,继续分析下去会让人崩溃。战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调兵去打仗,就是明朝中樞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一场涉及装备、人马、钱粮、运输等繁杂事宜的长时期博弈。一场萨尔浒之战,远在西南边陲的土司会感受到征兵压力,东南富庶的地主会承受加派的痛苦,京师附近的乡绅会察觉到新摊派的到来。而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各种拖延博弈之下,调集十万大军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