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型政府。当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1、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
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为人民履行好职责、做好服务。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1、行为规范。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政府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立、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再次要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
2、 运转协调。所谓运转协调,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相一致。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必然导致政出多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层次过多,责任不清,就会出现推诿扯皮,政令不通。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有运转协调的政府。
3、公正透明。所谓公正,就是政府应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政府应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社会分配公平合理;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扶持困難群体,维护社会正义;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多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4、廉洁高效。政府应廉洁从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高效行政,就是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增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把成本管理、效率管理纳入政府管理之中。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途径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3、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4、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行政质量,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 马永义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型政府。当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1、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
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为人民履行好职责、做好服务。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1、行为规范。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政府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立、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再次要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
2、 运转协调。所谓运转协调,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相一致。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必然导致政出多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层次过多,责任不清,就会出现推诿扯皮,政令不通。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有运转协调的政府。
3、公正透明。所谓公正,就是政府应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政府应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社会分配公平合理;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扶持困難群体,维护社会正义;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多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4、廉洁高效。政府应廉洁从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高效行政,就是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增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把成本管理、效率管理纳入政府管理之中。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途径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3、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4、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行政质量,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