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师资队伍建设是大 学 发展的关键;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大学发展的根本;不拘一格选择良师是大学发展的标志 ;提高教师的觉悟是大学培养师资的灵魂;良好的学术气氛是大学培养师资的土壤;开展科 学研究是大学培养师资的途径。这六个方面,是他们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共识和实践的结晶 。
[关键词]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4-0069-04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指出:“教师是 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随着知 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逐年增大,如何提高 大学师资队伍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实践 者,承载着传授高深知识、培育高级人才、发展创新文化和直接服务社会等一系列重任。大 学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高等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如何提高大学师资队伍素质呢?近来 ,笔者有幸拜读了程斯辉教授主编的《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一书,该书对新中国已故著名 大 学校长的办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综观全书,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本文 仅仅攫取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部分内容,从六个方面进行简要述评,以期对当今大学 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
新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们深知,办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马寅初在任北京 大 学校长时指出,“师资的培养与提高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曾断言:“清华大学所以能称得上是清华大学,就是因为它有 108位知名教授,如果没有了这108位知名教授,那么,清华大学也就称不上清华大学了。” 李达在任武汉大学校长时,把高水平师资看成办好大学的关键,强调著名教授、高水平专家 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是最高学府,教师要有最高学术水平才行”。要办好一所大学,就 要有几个名教授,办好一个系,就要有几个拔尖的人。李达在全面地分析武汉大学的情况后 认为, 当时学校的“主要矛盾”或“根本矛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 ,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是当务之急,是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
吴玉章一贯认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中国人民大学的关键 。1955年9月,吴玉章在《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现在面 临 的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还在于教员质量”。陈垣任北京师大校 长时,经常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上发表文章,他指出:“一个人灵魂 的塑造,个性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掌握,道德品质的成长,离开了教师的教导和关怀都是不 可想象的。”匡亚明在任吉林大学校长时,始终把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当作一项战略 任 务常抓不懈。1962年5月吉林大学党委作出了《关于重点培养提高教师工作的决定》。根据 这个决定,学校先后分两批确定培养骨干教师78名,培养目标是在10年内,使他们达到当时 国内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水平。
二、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大学发展的根本
郭影秋深知,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知识分子,因而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时,特别强 调 尊重知识,爱惜人才,他认为这是大学发展的根本。尊重教师是北京大学自蔡元培任校长以 来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左”的思潮影响下,现实中往往与这种传统背道而驰,教师并不 能成为学校 的真正主人。面对教师不被礼遇的现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培源痛心不已,他在我国第 一次 提出了“教师是学校的主体”的观点,强调要使教师成为一个神圣的职业。周培源在考察了 美国的大学后,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陈旧、落后是多年“左”的错误所致。他呼 吁摒除历史的遗害,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与科研 活动。周培源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工作的缺点是很少把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师,这种领 导方式束缚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只有把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发挥所有复旦人的作用才能把学校办好,这 是陈望道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一贯的治校思想。他始终把关心人、爱护人放在第一位 ,由此被亲切地称为“复旦师生的贴心人”。陈望道十分爱才,只要谁有一技之长,他就很 尊重对方。他除了千方百计关心老教授和青年学生之外,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极为 关心,积极创 造各种条件,使他们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人事安排上,他也勇于破格录用、提拔中青年骨干 ,以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玉章也很珍惜人才,把人才当成办学的宝贵财富。他在政治上对 老师非常爱护,经常询问青年教师的政治表现。同时,吴玉章对教师的生活非常 关心,他经常深入教职工的宿舍、食堂,与教职工座谈,了解教职工生活上的困难。吴玉章 常说,我们办学校,要发扬延安精神,要提倡艰苦 奋斗,但也要尽力创造条件,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待遇。
三、不拘一格选良师是大学发展的标志
一个烤烧饼的人,每烤一个烧饼就熟记一个英文单词,多年日积月累他竟把一大本厚厚 的 英汉辞典背下来。“文革”后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匡亚明,闻此事后,就派人把这个 人 找了过来当面测试。面对众多英文教授的提问,烤烧饼的坦然自豪地一一回答了出来,在 场 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而后匡亚明校长便决定破例聘这位烤烧饼的为大学教授。其实,这只是 匡亚明重视人才的一个典型事例。早在1955年,匡亚明到任吉林大学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 出:“学校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刘备依靠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我们对教师也要真心 实意地依靠。”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匡亚明在吉林大学时亲自主持面向社会招聘 人才,凡是爱国且有一技之长、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人,都设法聘请来校。著名古文字学家 于省吾教授是当时国内研究甲骨文的一流学者,驰名海内外。但新中国成立以后,于先生 一直赋闲在家。匡亚明获悉此事后,多次登门拜访,请他来吉林大学工作。在他的努力下, 著名先 秦历史学家金景芳教授、当代著名诗人张松如(公木)教授相继受聘该校,一时吉林大学校 园硕学鸿儒云集。
侯外庐从到任西北大学伊始,就千方百计在国内外延聘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 他不仅依靠和支持西北大学原有的专家学者,如岳颉恒、虞宏正、张西堂、张伯声等都受 到他的尊重和关怀;而且,他还尽力取得国家和西北教育部的特许,凭借自己的声望 和影 响,积极延聘各地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如李述礼、陈登原、张岂之等教授均是这一期间到校 的。此时的西北大学,师资阵容强大,可谓“俊彦荟萃,名师云集”。
王亚南在厦门大学担 任校长期间,很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曾被作家徐迟赞誉为“一个懂得人的价值的经济学 家”。他强调要给人以发挥其才能的环境与条件,他发现并培养陈景润的事迹,已传为美谈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景润是厦门大学数理系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学任教,一度工作和生 活陷入了困境,王亚南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向校党委作了汇报,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让 陈景润回母校工作。
四、提高教师的觉悟是大学培养师资的灵魂
马寅初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倡师资队伍建设应“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他 在教师中发起了一个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学习方法是听 报告、读文件、联系本人思想和学校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蒋南翔从就任清华大学校 长伊始,就十分重视提高全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觉悟。他说:“加强党的领导,日益巩固和 扩大马克思主义在学校中的阵地,这是我们学校胜利完成教育改革的关键。”他从学校发展 的大局出发,重视巩固和扩大学校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组织阵地。他从提高干部的思想水 平入手,组织学校的17位主要干部进行“甲组政治学习”,并亲自任组长,学习毛泽东的 《实践论》等著作,成为全校师生政治学习的一个亮点。
在中国人民大学办学过程中,吴玉章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与提高,他深知没有德才兼备 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吴玉章对教师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特别重视教 育思想 、业务水平的培养提高。他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 指出正确的方向,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做人民的教师。”他在1952年7月1日写 的《人民教师必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文中指出:“只有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 学习毛泽东思想,下决心彻底改造自己,逐渐使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方不愧为一个好的 人民
教师。”他常常对教师说:“为了教育别人,教师首先自己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
五、良好的学术气氛是大学培养师资的土壤
从中国科技大学创建时起,校长郭沫若就提倡学校应具有良好学术气氛。他说:“ 学校是 搞学问的场所,学术活动的特色是其独创与革新,要有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要有尊重实 际的科学态度,更要有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贞不渝,要满腔热忱地扶植新秀。”郭沫若提倡 发扬学术民主,兼容不同学派,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自由争鸣,尤其对于学术批评,他主张“ 明辨是非,分清敌友,与人为善,言之有物”。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科技大学坚持以“双百 ”方 针指导科学研究,校内学术空气浓厚而活跃。当时,华罗庚、关肇直、吴文俊被称为中国科 大数学“三龙”。“三龙”学术观点和授课风格各异。学校兼容不同学派,特别安排华罗 庚、关肇直同时给学生上课,不同学术观点联袂登台,在教育界、科技界一时传为佳话。
许崇清在担任中山大学校长后,十分重视人才,在他主持下,学校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 培养师资:第一,继续聘请一些著名学者来校任教,以充实和加强师资力量;第二,建立教 研组、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准;第三,派遣一 些教师出国进修,拓展其学术视野;第四,开办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提高在校职工的文化技 术水平;第五,为老教授,如陈寅恪、岑仲勉、梁方仲等配备助教或教学助理员,以便于他 们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第六,精简会议,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工作之中;第七,贯彻 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努力改善广大教职工的生活条件。这些举措减轻了教师的生活压力 ,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时,校长吴玉章对 党内外知名学者一视同仁,委之重要的领导职务或教学任务,以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民大学建立起一支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的师资队伍。
六、开展科学研究是大学培养师资的途径
1956年9月,苏步青在任复旦大学副校长时,分管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在教学工 作中,要想做到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就必须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广泛涉猎前沿领域,不 断充实最新知识”。他从社会主义需要大量的干部和专业人员的角度,对教师参加科学研究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教师的科学水平在教学中的反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教 育计划的要求把课程内容讲透,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一个是教给学生最新的科学成就 ,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摸到这门学科最新发展的脉搏。 这样,教和学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中的干劲和潜力就进一步 发挥出来了。
郭影秋任南京大学校长极为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他把教学和科研作为办好学校的两个 中心环节来抓。为了加强对南京大学科研工作的领导,他提出了 “教学为主,科研突出”的口号,并在“科研突出”的要求下,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的 基 础,确定了科研任务。同时,他强调要狠抓尖端,保证重点,利用学校基础雄厚、学科齐全 的特点,采用多 学科协同作战的办法,组织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大力攻关。郭影秋认为 ,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才能丰富本学科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必须有明 显的方向,考虑自己的特长、特点,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责任编辑 黄建新)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er Team from
the Angle of the Famous University Principal in New China
——Read Famous University Presidents in New China by Chen si-hu i
LIU
Yao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view,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Zhejiang
321004, China)Abstract: From the practice of famous university principals running schools in n ew China, we can fin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er team is the crux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to respect teacher’s subject position is the foun 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to select good teachers without stick ing to their patterns is the sig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to raise t eachers’ consciousness is the soul of a university to train teachers, good acad emic atmosphere is the soil of a university to train teachers, to make scientifi c research is the way of a university to train teachers. We think the 6 aspects
are their common recognition and practice crystallization about building teacher
team.
Key words:New China; famous principal of a university; teacher t eam
[关键词]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4-0069-04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指出:“教师是 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随着知 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逐年增大,如何提高 大学师资队伍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实践 者,承载着传授高深知识、培育高级人才、发展创新文化和直接服务社会等一系列重任。大 学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高等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如何提高大学师资队伍素质呢?近来 ,笔者有幸拜读了程斯辉教授主编的《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一书,该书对新中国已故著名 大 学校长的办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综观全书,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本文 仅仅攫取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部分内容,从六个方面进行简要述评,以期对当今大学 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
新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们深知,办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马寅初在任北京 大 学校长时指出,“师资的培养与提高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曾断言:“清华大学所以能称得上是清华大学,就是因为它有 108位知名教授,如果没有了这108位知名教授,那么,清华大学也就称不上清华大学了。” 李达在任武汉大学校长时,把高水平师资看成办好大学的关键,强调著名教授、高水平专家 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是最高学府,教师要有最高学术水平才行”。要办好一所大学,就 要有几个名教授,办好一个系,就要有几个拔尖的人。李达在全面地分析武汉大学的情况后 认为, 当时学校的“主要矛盾”或“根本矛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 ,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是当务之急,是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
吴玉章一贯认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中国人民大学的关键 。1955年9月,吴玉章在《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现在面 临 的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还在于教员质量”。陈垣任北京师大校 长时,经常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上发表文章,他指出:“一个人灵魂 的塑造,个性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掌握,道德品质的成长,离开了教师的教导和关怀都是不 可想象的。”匡亚明在任吉林大学校长时,始终把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当作一项战略 任 务常抓不懈。1962年5月吉林大学党委作出了《关于重点培养提高教师工作的决定》。根据 这个决定,学校先后分两批确定培养骨干教师78名,培养目标是在10年内,使他们达到当时 国内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水平。
二、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大学发展的根本
郭影秋深知,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知识分子,因而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时,特别强 调 尊重知识,爱惜人才,他认为这是大学发展的根本。尊重教师是北京大学自蔡元培任校长以 来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左”的思潮影响下,现实中往往与这种传统背道而驰,教师并不 能成为学校 的真正主人。面对教师不被礼遇的现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培源痛心不已,他在我国第 一次 提出了“教师是学校的主体”的观点,强调要使教师成为一个神圣的职业。周培源在考察了 美国的大学后,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陈旧、落后是多年“左”的错误所致。他呼 吁摒除历史的遗害,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与科研 活动。周培源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工作的缺点是很少把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师,这种领 导方式束缚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只有把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发挥所有复旦人的作用才能把学校办好,这 是陈望道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一贯的治校思想。他始终把关心人、爱护人放在第一位 ,由此被亲切地称为“复旦师生的贴心人”。陈望道十分爱才,只要谁有一技之长,他就很 尊重对方。他除了千方百计关心老教授和青年学生之外,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极为 关心,积极创 造各种条件,使他们得到培养和提高。在人事安排上,他也勇于破格录用、提拔中青年骨干 ,以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玉章也很珍惜人才,把人才当成办学的宝贵财富。他在政治上对 老师非常爱护,经常询问青年教师的政治表现。同时,吴玉章对教师的生活非常 关心,他经常深入教职工的宿舍、食堂,与教职工座谈,了解教职工生活上的困难。吴玉章 常说,我们办学校,要发扬延安精神,要提倡艰苦 奋斗,但也要尽力创造条件,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待遇。
三、不拘一格选良师是大学发展的标志
一个烤烧饼的人,每烤一个烧饼就熟记一个英文单词,多年日积月累他竟把一大本厚厚 的 英汉辞典背下来。“文革”后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匡亚明,闻此事后,就派人把这个 人 找了过来当面测试。面对众多英文教授的提问,烤烧饼的坦然自豪地一一回答了出来,在 场 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而后匡亚明校长便决定破例聘这位烤烧饼的为大学教授。其实,这只是 匡亚明重视人才的一个典型事例。早在1955年,匡亚明到任吉林大学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 出:“学校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刘备依靠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我们对教师也要真心 实意地依靠。”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匡亚明在吉林大学时亲自主持面向社会招聘 人才,凡是爱国且有一技之长、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人,都设法聘请来校。著名古文字学家 于省吾教授是当时国内研究甲骨文的一流学者,驰名海内外。但新中国成立以后,于先生 一直赋闲在家。匡亚明获悉此事后,多次登门拜访,请他来吉林大学工作。在他的努力下, 著名先 秦历史学家金景芳教授、当代著名诗人张松如(公木)教授相继受聘该校,一时吉林大学校 园硕学鸿儒云集。
侯外庐从到任西北大学伊始,就千方百计在国内外延聘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 他不仅依靠和支持西北大学原有的专家学者,如岳颉恒、虞宏正、张西堂、张伯声等都受 到他的尊重和关怀;而且,他还尽力取得国家和西北教育部的特许,凭借自己的声望 和影 响,积极延聘各地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如李述礼、陈登原、张岂之等教授均是这一期间到校 的。此时的西北大学,师资阵容强大,可谓“俊彦荟萃,名师云集”。
王亚南在厦门大学担 任校长期间,很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曾被作家徐迟赞誉为“一个懂得人的价值的经济学 家”。他强调要给人以发挥其才能的环境与条件,他发现并培养陈景润的事迹,已传为美谈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景润是厦门大学数理系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学任教,一度工作和生 活陷入了困境,王亚南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向校党委作了汇报,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让 陈景润回母校工作。
四、提高教师的觉悟是大学培养师资的灵魂
马寅初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倡师资队伍建设应“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他 在教师中发起了一个以改造思想、改革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习运动。学习方法是听 报告、读文件、联系本人思想和学校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蒋南翔从就任清华大学校 长伊始,就十分重视提高全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觉悟。他说:“加强党的领导,日益巩固和 扩大马克思主义在学校中的阵地,这是我们学校胜利完成教育改革的关键。”他从学校发展 的大局出发,重视巩固和扩大学校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组织阵地。他从提高干部的思想水 平入手,组织学校的17位主要干部进行“甲组政治学习”,并亲自任组长,学习毛泽东的 《实践论》等著作,成为全校师生政治学习的一个亮点。
在中国人民大学办学过程中,吴玉章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与提高,他深知没有德才兼备 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吴玉章对教师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特别重视教 育思想 、业务水平的培养提高。他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 指出正确的方向,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做人民的教师。”他在1952年7月1日写 的《人民教师必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文中指出:“只有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 学习毛泽东思想,下决心彻底改造自己,逐渐使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方不愧为一个好的 人民
教师。”他常常对教师说:“为了教育别人,教师首先自己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
五、良好的学术气氛是大学培养师资的土壤
从中国科技大学创建时起,校长郭沫若就提倡学校应具有良好学术气氛。他说:“ 学校是 搞学问的场所,学术活动的特色是其独创与革新,要有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要有尊重实 际的科学态度,更要有对祖国、对民族的忠贞不渝,要满腔热忱地扶植新秀。”郭沫若提倡 发扬学术民主,兼容不同学派,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自由争鸣,尤其对于学术批评,他主张“ 明辨是非,分清敌友,与人为善,言之有物”。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科技大学坚持以“双百 ”方 针指导科学研究,校内学术空气浓厚而活跃。当时,华罗庚、关肇直、吴文俊被称为中国科 大数学“三龙”。“三龙”学术观点和授课风格各异。学校兼容不同学派,特别安排华罗 庚、关肇直同时给学生上课,不同学术观点联袂登台,在教育界、科技界一时传为佳话。
许崇清在担任中山大学校长后,十分重视人才,在他主持下,学校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 培养师资:第一,继续聘请一些著名学者来校任教,以充实和加强师资力量;第二,建立教 研组、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准;第三,派遣一 些教师出国进修,拓展其学术视野;第四,开办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提高在校职工的文化技 术水平;第五,为老教授,如陈寅恪、岑仲勉、梁方仲等配备助教或教学助理员,以便于他 们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第六,精简会议,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工作之中;第七,贯彻 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努力改善广大教职工的生活条件。这些举措减轻了教师的生活压力 ,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时,校长吴玉章对 党内外知名学者一视同仁,委之重要的领导职务或教学任务,以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民大学建立起一支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的师资队伍。
六、开展科学研究是大学培养师资的途径
1956年9月,苏步青在任复旦大学副校长时,分管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在教学工 作中,要想做到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就必须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广泛涉猎前沿领域,不 断充实最新知识”。他从社会主义需要大量的干部和专业人员的角度,对教师参加科学研究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教师的科学水平在教学中的反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教 育计划的要求把课程内容讲透,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一个是教给学生最新的科学成就 ,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摸到这门学科最新发展的脉搏。 这样,教和学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中的干劲和潜力就进一步 发挥出来了。
郭影秋任南京大学校长极为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他把教学和科研作为办好学校的两个 中心环节来抓。为了加强对南京大学科研工作的领导,他提出了 “教学为主,科研突出”的口号,并在“科研突出”的要求下,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的 基 础,确定了科研任务。同时,他强调要狠抓尖端,保证重点,利用学校基础雄厚、学科齐全 的特点,采用多 学科协同作战的办法,组织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大力攻关。郭影秋认为 ,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才能丰富本学科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必须有明 显的方向,考虑自己的特长、特点,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责任编辑 黄建新)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er Team from
the Angle of the Famous University Principal in New China
——Read Famous University Presidents in New China by Chen si-hu i
LIU
Yao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view,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Zhejiang
321004, China)Abstract: From the practice of famous university principals running schools in n ew China, we can fin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er team is the crux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to respect teacher’s subject position is the foun 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to select good teachers without stick ing to their patterns is the sig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to raise t eachers’ consciousness is the soul of a university to train teachers, good acad emic atmosphere is the soil of a university to train teachers, to make scientifi c research is the way of a university to train teachers. We think the 6 aspects
are their common recognition and practice crystallization about building teacher
team.
Key words:New China; famous principal of a university; teacher t 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