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心理的自我调试途径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唱心理是伴随演唱过程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歌唱心理的养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贯穿音乐准备及声乐表演的各个环节,需要演唱者从语言、作品分析、表演排练、心理预期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学习,加强自我思维的控制训练。
  关键词:歌唱心理;表演排练;心理素质
  在美声演唱中,外文声乐作品受到流派、风格、时代特征的影响呈现出极具民族化与个人化的特征,对演唱者的演绎提出很高要求。缩小文化差异、缓解心理紧张、克服舞台干扰因素等训练成为演唱心理调试的重要内容。
  1 落实案头准备
  1.1 翻译准备
  由于中西历史文化的差异性,使我们对外文声乐作品的理解存在困难,演唱者很难像诠释中文歌曲那样准确把握外文作品。此外,翻译家无可避免地将个人理解带入翻译工作中,《话语与译者》的作者之一伊恩.梅森博士对歌词翻译提出自己的看法:“当译者面对一首歌的时候,他/她心中就有一个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作品翻译是把双刃剑,既为作品理解提供捷径,又需要演唱者加以思考与甄别。
  1.2 读音研究准备
  首先,美声的演唱腔体结构建立在外语语音基础之上,如意大利语中母音具有开放性,有有力的子音作为支撑,使得运用其讲话和歌唱发音流畅。而中文注重声母发音,咬字相对扁平,演唱者必须克服母语咬字腔体记忆的干扰,反复模仿才能相对地道地进行演唱。其次,国内的音乐院校对语言教学的要求多停留在拼读阶段,语感缺失交流能力薄弱,与国外同等层次语言掌握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演唱时发音腔体对比讲话腔体产生了变形,需要积累大量演唱经验才能准确把握。
  1.3 曲式分析准备
  演唱是将感性的音乐理解有逻辑、有条理地上升为理性的音乐表达的过程。一方面,分析作品结构,能够使演唱者跳出音乐角色,从宏观视角把握音乐发展脉络,进而有层次地诠释作品;另一面,使得演唱心理的稳定性与可控性增强,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分析使得演唱者容易触类旁通,准确捕捉作品内涵。
  2 注重日常排练
  2.1 肢体动作排练
  作为表演艺术,声乐演唱者需要表现出高雅的气质,优美的仪态,以及符合音乐内容的动人演绎。在站立时,如演唱者的身体过分前倾,会因含胸造成胸廓被束缚无法扩张,缩短声音管道,无法畅通;而过于后仰会压迫胸廓向前,横膈膜被夹在中间无法自如运动,导致肢体僵硬,失去深呼吸支持及声音的弹性;如上半身活动过大,会使咽腔管道受到挤压产生变形,妨碍正常的发声。因此,正确的歌唱状态应当是双臂完全放松,上半身重心落于腰胯,双脚微分开,保持整个身体的挺拔。
  2.2 面部表情训练
  面部表情反映表演者的内心,伴随演唱所产生的眨眼、嘴巴歪斜、摇晃、手势小动作等都是表演者内心焦躁不安的体现。在演唱中,歌唱表情极大地影响着音色:笑肌训练、下巴松弛与颌骨的正确张开、眉眼的积极运用等都必须贯穿于日常训练的始末。
  3 重视心理素质训练
  3.1 保持精力集中与情感的适度宣泄
  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学会将精力集中于作品的诠释上,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方法之一即对歌曲的情景进行想象排练,给予自己提前成功的鼓励,将自身提前带入音乐中氛围中,通过对歌唱结果给予最好的情景想象,在演唱时努力沿着熟悉的思维模式前进。其次,在演唱前应避免过度兴奋,保持清醒的心态及充足的体力,防止精力消耗。
  3.2 培养舞台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好的演唱者,在舞台演唱中能爆发出强大的表演欲,这种对表演的渴望是演唱者都应学习的心理状态;情感内敛的演唱者,处理作品细腻而有修养,其声音可以给人富有韵味的音乐感受。这两类的演唱者,体现出不同的舞台适应能力:情绪外放的演唱者容易进入表演状态,善用夸张而富吸引力的表演赢得观众共鸣,这种适应能力能够抵抗表演的外部干扰因素,充分展现出音乐表演所应具备的兴奋感,但注意力保持能力相对缺乏,需要加强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加强逻辑表达能力的培养;情绪细腻的表演者,善于精细小心地处理乐句,这种过程要求精力足够集中,将乐句有逻辑地表达出来,这种演唱具备了表演的专注力但缺乏快速进入表演状态的能力,需要解放天性,丰富情感表达,加强表演互动与训练。
  总之,歌唱心理作为声乐演唱时的内在情绪因素,对演唱者的舞台表演至关重要,对良好歌唱心理的成因及培养途径的探讨也逐渐成为声乐演唱者关注的话题。歌唱心理的调试能力在歌唱心理的训练中积累起来的,只有对作品进行扎实的分析,进行充分排练,丰富的舞台实践,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歌唱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吕环.歌唱心理及其调控能力培养[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09年3月第1期第28卷.
  [2] 章佩君.从音乐心理学的视角谈歌唱心理的培养和训练[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2004年第2期.
  [3] 李琼.从翻译目的论看歌词翻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0月第5期第6卷.
  [4] [德]莉莉.雷曼,怎样歌唱[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5] 鄒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6] 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林白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在林白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走完了一個从觉醒到自我意识建立以及奋起反抗之路,同时女性逐渐摆脱自我内心的迷乱、纠缠而走向自立和自尊。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  关键词:林白;小说创作;现代女性;女性主义  1 导言  作为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林白一直以其独具个性和冲击力的写作方式引人注目,她的作品是做一种纯粹的女性表达,并
期刊
摘 要: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自问世就引发了诸多评论,焦点多为男主角普罗克托,对女性角色则少有关注。本文将运用他者概念,分析剧作中的女性他者化形象。这种他者化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受男权中心主义的影响,是米勒本人男权中心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女性;他者;男权主义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萨勒姆的女巫》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这部戏剧于1953年首演,取材于1692年发生在美
期刊
摘 要:《用心棒》与《椿三十郎》是黑泽明于1961年、1962年拍摄的两部描写一名无名浪人行侠仗义的电影。本文主要两部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侠义精神以及从电影环境背景中灰浅调,前景的黑和深灰拉开纵深。高反差和深灰为主的画面带来紧张感和杀戮感,人物脸部描写大部分埋在阴影里。  關键词:黑泽明;《用心棒》;《椿三十郎》;侠义精神  用心棒,日文“保鏢”的意思,千万不要从字面影片面理解成“搅屎棍”,虽然三船
期刊
摘 要:绘画创作是生活的反映,于艺术家来讲,作品不仅是技法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的形象使得观者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与价值取向。这样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从生活中观察思考,进而萌发创作的冲动,必然带有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同样也带有艺术家关于理想人生生活的思考。  关键词:价值观,创作,生活  我们在品评一件艺术作品的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几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的格调,这种情况是指: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心灵感
期刊
摘 要:陶瓷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又是一种年轻而古老的艺术。在这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因为生活所需而创造了形态备异,丰富多彩的陶瓷。因为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形成和发展,陶艺家对陶瓷材料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克服工艺上的局限,充分利用陶瓷艺术的优势,拓展了陶瓷中线条的更为广阔的美学空间。在淳朴的艺人手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每一件陶瓷产品都蕴含着一定的生活指令
期刊
摘 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与历史、地域、风俗都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经过历史的积淀而产生的文化载体,是一种代表民族文化的不可再生资源。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起到协调与指挥的具有实际功能作用的民间歌曲,它产生并应用于劳动,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的一种。本文以劳动号子为例对乐山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思考。  关键词:乐山;音乐类非遗;劳动号子;保护传承  1 前言
期刊
摘 要:由于硬笔替代毛笔,智能输入替代人工抄写,逐渐脱离实用功能的书法将像舞蹈和雕塑一样成为一门纯艺术。艺术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国美术理论研究,就目前各学科的理论研究情况而言,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发育畸形,是诸多学术门类理论研究中的侏儒。书法理论研究则更加容易进入拆东补西、自说自话的循环思维,往往局限于师门师学,或谓“以小见大”,实则难免于“隔岸观火”,不能切实进入作为学术研究的层面。  关键词:书法
期刊
摘 要:饮食作为物质民俗的主要内容之一,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着人们的生活百态。从饮食的品种和饮食的方式等内容去观察士庞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时,看到一种百花齐放的和谐场景。  关键词:士庞村;饮食;民族融合  饮食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需部分,也是物质民俗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林继富先生认为“饮食民族具体包括饮食品种、饮食方式、饮食特征、饮食礼仪、饮食名称、饮食
期刊
摘 要:康定斯基作为抽象主义的开山鼻祖不仅在抽象绘画方面有很多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而且在抽象艺术理论研究上也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他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在抽象绘画理论方面的提出了抽象绘画的内在需要原则以及抽象绘画构成的隐性结构,还有抽象绘画的灵魂内在需要即感情,这些理论对于后期的抽象绘画的色彩、绘画的形式、绘画表现的重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定斯基认为艺术最真实、最完美的表达方式不是人类历史上最
期刊
摘 要:中西方两部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和《唐山大地震》都以人性为表现为主题,在场景布置和情节编造上下足了功夫,其内容表现出的人类在灾难面前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芒,正是这两部影片吸引人的原因。笔者在此文会从主题的设定和情节的编造上来剖析这两部影片所反映的人性。  关键词: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人性折射  1 引言  灾难片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灾难使人们对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