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治理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乎百姓权益、社会秩序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主要是因为:第一,社会转型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集权管制型政体向分权开放型政体转型,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轨、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进程中,必然面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公平问题凸显,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冲突高发等现实难题,能否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基本民生建设与公共安全,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权力膨胀与公民权利萎缩等社会问题。当下中国所面临的一个危机是治理危机,如作为国家治理主要组成部分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及刚刚被废除的劳教制度等,都存在重大缺陷;法治化基础薄弱、司法不独立不但伤害了法律的威严,同时也因法律威严不足导致行政体制缺乏权威性和执行力,因而也伤害到权力本身;公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官员腐败和特权还处在高峰期;公共利益部门化现象相当严重,形成治理危机。社会转型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考验、新挑战,我们需要以社会治理来回应这些考验与挑战;第二,双重失灵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政府和市场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主导性力量,但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不是全知全能的,都存在"失灵"现象。所谓"市场失灵"指的是仅仅应用市场的手段,无法达到经济学中的帕雷托最优。市场在处理外部性、公共物品、个人私欲、价值产品、非自由竞争和统计成本等问题时存在着内在局限,单纯的市场手段不可能实现社会转型的最佳状态,即使是一个成熟的自由市场经济和完善的市场体制,也难以解决一些外部性强的资源配置问题,更何况中国市场体制还很不完善,如市场规则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健全,生产者与消费者权利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腐败与短期化,等等。同样,作为"道德人"进行干预的政府,由于干预的"度"很难把握经常出现干预过度,又产生了一些新弊端,如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浪费严重等,即所谓"政府失灵"。同时,即使是一个完善的政府管理体系,也难以充分满足社会特殊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更何况政府体制并不总是完善和有效的。事实上,政府和市场二者都不能单独带来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在社会转型中还会交叉出现,甚至会同时出现。正是鉴于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人们越来越多地诉诸于社会治理对付市场或国家的协调失败,民间社会成为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一种解决方式,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合作能够行之有效;第三,国家新型现代化价值追求对社会治理的新期待。积极赶超现代化是中国近200年来锐意进取的目标之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我们应当追求怎样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如何实现?这一直是执政党的顶层思考的问题。新型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是人民参与推动的现代化,是一种协同治理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在强调器物的现代性、人类消费领域的现代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新型现代化与旧式现代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以人民为主体、维护人民的尊严和幸福、体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模式。现代型社会治理体现为治理主体多层化、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制度理性化、治理方式民主化与法治化、治理手段文明化与治理技术现代化的融合。而这种理想型状态的实现需要有四个方面的条件,完善的宪法法律体系、合理的政府职能体系、健全的社会自组织体系、成熟的市民权利与责任体系,以此构建现代型社会治理模式。本着这样的认知,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于近期在杭州举办了主题为"水环境社会治理与十三五社会建设"的学术沙龙,我们试图以水环境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实证个案,提出现代社会治理应有的一些理念和治理方式。本次沙龙由杭州市社科院承办。来自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与会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几篇文章即是本次沙龙讨论的结晶,第一篇文章是对现代型社会治理总体认知的一点讨论,也为具体的水环境治理在总体上提出一点理念和路径的观照。其余三篇文章都是对水环境治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此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