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大潮中,学校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校不断探索,积极进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
【关键词】创新德育载体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大潮中,学校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如何创新突破,如何用前瞻的目光和辩证的思维去审视,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事务,我校不断探索,积极进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
一、 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力争让每个孩子文明有礼貌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一草一木皆有情,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温馨。本着这一原则,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从爱护一草一木做起,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养成文明习惯,塑造良好的性格。校园处处有教育,处处有新意,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校园四周9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内容涉及文化教育、做人守则、明礼诚信、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待人接物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卫生知识等等。花园、草坪、墙壁、楼道到处有温馨提示,让全体学生处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班有专栏、有文化墙。通过开展评比竞赛活动,逐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班集体产生了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人人争做好事,个个为班争光的可喜局面。班级文化建设逐步推进,外延上由教室内外布置向学生的着装、做人礼仪扩展,内涵上由标语口号向精神领域延伸,逐步使校园文化成为一个团体、一个班级乃至于全校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学校坚持每星期每班评选一个文明标兵,每月评选一个优秀班集体,班级文化精神一月一评比。这些评比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一种处处争先进,个个讲文明的和谐校园氛围。
二、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升学生的做人品味
青少年学生是建设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方向。由于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年龄特征,他们可塑性大,关键在于对他们进行引导与教育。引导和教育的好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引导和教育不够,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要求,全体学生背诵中方文化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熟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经典和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德育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品德课、班会课教学,要求教师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以人为本,育人至上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建立较固定的德育工作体系阵地,确立既充实又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学雷锋、树新风”的义务劳动;举办一次“道德建设与文明习惯养成”为主题的班会;办一期以“公民道德建设从我做起”的主题板报;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一次有奖征文活动,畅谈如何做文明学生,为创建文明校园献策献力;开展一次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狠抓德育工作管理,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分析、总结情况,使德育工作在有序、协调的状况下运作。
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德育工作的成效与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的素质紧密相关,因此,学校把提高班主任、品德课教师的素质摆在首位。通过组织他们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理论,开设专题讲座等学习措施,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班主任、品德课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使德育工作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广泛的交流。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既重视教师授业、解惑能力的培养,更重视教师传道、育人能力的培养。同时开展了“立师德,铸师魂,树师范,倡师风”的活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逐步升华到爱校、爱国,在开展养成教育过程中把德育工作具体化,做到育人“德”为先,教育“德”先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改“灌输”为“渗透”,改“训斥”为“疏导”,改“说教”为“体验”,改传统的“师道尊严”为服务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适”,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我,在管理中鞭策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塑造自我,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 感恩教育,挺起国人明天的脊梁
每学期举办一次感恩报告会,强化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感恩戴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碼的支点。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学习任务。生活无小事、处处皆教育,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教育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当然,要想把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日积月累的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并结合训练对作品作一些艺术处理。总之,班级的合唱教学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让学生们在合唱艺术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
【关键词】创新德育载体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大潮中,学校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如何创新突破,如何用前瞻的目光和辩证的思维去审视,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事务,我校不断探索,积极进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
一、 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力争让每个孩子文明有礼貌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一草一木皆有情,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温馨。本着这一原则,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从爱护一草一木做起,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养成文明习惯,塑造良好的性格。校园处处有教育,处处有新意,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校园四周9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内容涉及文化教育、做人守则、明礼诚信、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待人接物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卫生知识等等。花园、草坪、墙壁、楼道到处有温馨提示,让全体学生处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班有专栏、有文化墙。通过开展评比竞赛活动,逐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班集体产生了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人人争做好事,个个为班争光的可喜局面。班级文化建设逐步推进,外延上由教室内外布置向学生的着装、做人礼仪扩展,内涵上由标语口号向精神领域延伸,逐步使校园文化成为一个团体、一个班级乃至于全校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学校坚持每星期每班评选一个文明标兵,每月评选一个优秀班集体,班级文化精神一月一评比。这些评比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一种处处争先进,个个讲文明的和谐校园氛围。
二、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升学生的做人品味
青少年学生是建设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方向。由于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年龄特征,他们可塑性大,关键在于对他们进行引导与教育。引导和教育的好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引导和教育不够,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要求,全体学生背诵中方文化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熟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经典和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德育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品德课、班会课教学,要求教师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以人为本,育人至上
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建立较固定的德育工作体系阵地,确立既充实又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学雷锋、树新风”的义务劳动;举办一次“道德建设与文明习惯养成”为主题的班会;办一期以“公民道德建设从我做起”的主题板报;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一次有奖征文活动,畅谈如何做文明学生,为创建文明校园献策献力;开展一次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狠抓德育工作管理,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分析、总结情况,使德育工作在有序、协调的状况下运作。
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德育工作的成效与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的素质紧密相关,因此,学校把提高班主任、品德课教师的素质摆在首位。通过组织他们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理论,开设专题讲座等学习措施,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班主任、品德课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使德育工作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广泛的交流。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既重视教师授业、解惑能力的培养,更重视教师传道、育人能力的培养。同时开展了“立师德,铸师魂,树师范,倡师风”的活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逐步升华到爱校、爱国,在开展养成教育过程中把德育工作具体化,做到育人“德”为先,教育“德”先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改“灌输”为“渗透”,改“训斥”为“疏导”,改“说教”为“体验”,改传统的“师道尊严”为服务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适”,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我,在管理中鞭策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塑造自我,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 感恩教育,挺起国人明天的脊梁
每学期举办一次感恩报告会,强化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感恩戴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碼的支点。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学习任务。生活无小事、处处皆教育,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教育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当然,要想把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日积月累的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并结合训练对作品作一些艺术处理。总之,班级的合唱教学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让学生们在合唱艺术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