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被誉为我国“两弹一星”的智力助推器,它被誉为“我国科学家的摇篮”,它拥有 “大师之园”的美誉。它就是1911年建校,至今已有102年历史的清华大学。
一个被称为天堂的地方,它到底蕴藏何种能量能吸引海内外学子纷至沓来,是因为它依稀可见的皇家园林气派,是因为它是著名学者、精英的摇篮,还是因为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
它曾是康乾盛世的皇家园林
胤祉奏请制定建房地折
康熙四十六年三月二十日
臣胤祉谨奏:
窃于今年正月十八日,臣等奏请在畅春园周围建造房屋,皇父御赐北新花园迤东空地,令臣等建房。臣等同勤,若建七人房屋,地方似觉狭窄,故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具奏皇父,在此地修建房屋。时臣等曾言另寻地再行具奏。今臣胤祉我买得水磨闸东南明珠子奎芳家邻接空地一块。看此地方,距四阿哥建房一带近,且地处现开濬新河南岸,系皇父游逛之路,地亦清净,无一坟冢。臣望将此建房之地,亦交付佛保,绘制图样,呈皇父阅览。再目下正值砖瓦木石雇工价贱之时,预备储物较易。故臣及时谨奏。请旨。
朱批:好。
这是一条尘封了近300年的满文奏折。奏折中指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诏准七位年长皇子在畅春园周围同时建造房屋。皇三子胤祉非常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他所选的建房地点。
1921年4月《清华园与清华学校》一文说,1913年建校初,校园土地新增了近春园和近春园西围墙外的南、中、北三段地块。中段水磨村地界,南起出水闸,北止于进水闸。胤祉所指的“水磨闸”,就在水磨村。“水磨闸东南”就是清华的校园。
乾隆年间,在水磨村北建成长春园。康熙年间长春园东南是明珠的花园,自然也是“明珠子奎芳家”了。而这里恰好和清华大学校园相邻。
要同时满足皇三子胤祉奏折里所有的地理位置条件,唯一可能的地方就是清华的校园;康熙四十六年所建的胤祉赐园就是“康熙时即有之的”熙春园。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清华园的前身就是皇家园林——熙春园。
它是我国“两弹一星”的智力助推器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它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美国政府的本意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培养一批“追随美国的精神领袖”, 这一举动的确令众多学子向往去美国开阔眼界、充实自己,但故土难离,学子们最终选择满载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回国报效。翻阅清华大学的资料时,有这样一行字,“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不仅这些科技巨擘出自清华,“两弹一星”的很多基层技术骨干也出自清华,几代清华人都成为了“两弹一星”项目的中流砥柱。清华被誉为“两弹一星”的智力助推器。
新疆核试验基地的10多位司令中有5位是科技人员,其中3位是清华校友。基地所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11位所长中,8位是科技人员,其中5位是清华校友。在西北核试验基地,亲身参加1964年首次核试验现场工作和试验任务的就有27位清华校友。
当年,何祚庥院士曾带领周光召等人向中央请战造原子弹。何院士说:“我最初是在上海交大读化学,美国原子弹爆炸对我影响很大,对我们一代青年都影响巨大。我们整天想着打日本鬼子,但不行,美国两个炸弹就一下毁了日本的两个城市。造原子弹要学物理,我就在1947年又考到了清华物理系。要造原子弹,是我们一代人的愿望。”
清华大学不仅为“两弹一星”事业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其自身也借助“两弹一星”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专业。时至今日,清华“两弹一星”的印记依旧明显,工程物理、工程化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等院系与“两弹一星”有着讲不完的渊源。
它拥有无私奉献、慧眼识英的导师,成就博学出众的人才
导师是大学的灵魂,对大学树立良好的学风至关重要。如果导师是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那么学风自然良好,博学出众的人才也将不断地涌现。
叶企孙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大师。自1929年,他出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后,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核心领导人物之一。
叶企孙的弟子、我国著名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说:“叶先生不仅教我学知识,更重要的、使我终身受益的是,我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了爱国的、无私的人格。”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他把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后来他发现吴有训的工作能力很强,就于1934年推荐吴有训当物理系主任。1937年,叶企孙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推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辞职的原因,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他的辞职真正是一种礼贤下士、举贤自让的行动,这样的行动只能完全出于公心,也正是他无私人品的体现。正是叶企孙的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
世界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刻苦钻研数论,自学成才。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岁时,华罗庚以《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得到清华数学系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又经叶企孙批准从小县城调到清华数学系资料室当职员,边工作边旁听大学课程。1931年,叶企孙在日本数学刊物上看到华罗庚写的数学论文,很欣赏他的才华。在教授会上力排众议说:“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不要为资历所限制。”最后,作为理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的叶企孙,拍板决定,破格提升华为教员,并让他讲授大学微积分课。从此,华罗庚脱颖而出。1936年,叶企孙又派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华罗庚终成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它具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
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明确写出它的办学理念、特色和成绩,但只有一部分大学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难以言表的。它能将具有不同思想、专业背景的学子凝聚在一个目标下,在大学遭遇艰难曲折时升华为一种顽强的亲和力和奋斗力。在这样的大学受过教育的人,会长久地怀念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在敌机不断轰炸的艰难条件下弦歌不辍,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创造了史诗般的辉煌。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8月,清华大学奉令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任命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三校长为临大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共维校务。10月10日,临大正式开课,校址设在长沙小吴门外韭菜园圣经书院,理工学院在长沙对岸岳麓山岳麓书院上课,文学院在衡山上课。1938年,上海战事恶化,南京沦陷,政府迁都重庆,临大不得已只能迁往云南昆明。撤到昆明后,临大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清华大学的教育发展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凭借坚强不息的精神默默地壮大自己的人才队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有学生3000余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在战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师生心怀科学救国之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如今,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高学府之一,已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一个被称为天堂的地方,它到底蕴藏何种能量能吸引海内外学子纷至沓来,是因为它依稀可见的皇家园林气派,是因为它是著名学者、精英的摇篮,还是因为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
它曾是康乾盛世的皇家园林
胤祉奏请制定建房地折
康熙四十六年三月二十日
臣胤祉谨奏:
窃于今年正月十八日,臣等奏请在畅春园周围建造房屋,皇父御赐北新花园迤东空地,令臣等建房。臣等同勤,若建七人房屋,地方似觉狭窄,故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具奏皇父,在此地修建房屋。时臣等曾言另寻地再行具奏。今臣胤祉我买得水磨闸东南明珠子奎芳家邻接空地一块。看此地方,距四阿哥建房一带近,且地处现开濬新河南岸,系皇父游逛之路,地亦清净,无一坟冢。臣望将此建房之地,亦交付佛保,绘制图样,呈皇父阅览。再目下正值砖瓦木石雇工价贱之时,预备储物较易。故臣及时谨奏。请旨。
朱批:好。
这是一条尘封了近300年的满文奏折。奏折中指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诏准七位年长皇子在畅春园周围同时建造房屋。皇三子胤祉非常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他所选的建房地点。
1921年4月《清华园与清华学校》一文说,1913年建校初,校园土地新增了近春园和近春园西围墙外的南、中、北三段地块。中段水磨村地界,南起出水闸,北止于进水闸。胤祉所指的“水磨闸”,就在水磨村。“水磨闸东南”就是清华的校园。
乾隆年间,在水磨村北建成长春园。康熙年间长春园东南是明珠的花园,自然也是“明珠子奎芳家”了。而这里恰好和清华大学校园相邻。
要同时满足皇三子胤祉奏折里所有的地理位置条件,唯一可能的地方就是清华的校园;康熙四十六年所建的胤祉赐园就是“康熙时即有之的”熙春园。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清华园的前身就是皇家园林——熙春园。
它是我国“两弹一星”的智力助推器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它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美国政府的本意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培养一批“追随美国的精神领袖”, 这一举动的确令众多学子向往去美国开阔眼界、充实自己,但故土难离,学子们最终选择满载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回国报效。翻阅清华大学的资料时,有这样一行字,“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不仅这些科技巨擘出自清华,“两弹一星”的很多基层技术骨干也出自清华,几代清华人都成为了“两弹一星”项目的中流砥柱。清华被誉为“两弹一星”的智力助推器。
新疆核试验基地的10多位司令中有5位是科技人员,其中3位是清华校友。基地所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11位所长中,8位是科技人员,其中5位是清华校友。在西北核试验基地,亲身参加1964年首次核试验现场工作和试验任务的就有27位清华校友。
当年,何祚庥院士曾带领周光召等人向中央请战造原子弹。何院士说:“我最初是在上海交大读化学,美国原子弹爆炸对我影响很大,对我们一代青年都影响巨大。我们整天想着打日本鬼子,但不行,美国两个炸弹就一下毁了日本的两个城市。造原子弹要学物理,我就在1947年又考到了清华物理系。要造原子弹,是我们一代人的愿望。”
清华大学不仅为“两弹一星”事业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其自身也借助“两弹一星”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专业。时至今日,清华“两弹一星”的印记依旧明显,工程物理、工程化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等院系与“两弹一星”有着讲不完的渊源。
它拥有无私奉献、慧眼识英的导师,成就博学出众的人才
导师是大学的灵魂,对大学树立良好的学风至关重要。如果导师是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那么学风自然良好,博学出众的人才也将不断地涌现。
叶企孙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大师。自1929年,他出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后,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核心领导人物之一。
叶企孙的弟子、我国著名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说:“叶先生不仅教我学知识,更重要的、使我终身受益的是,我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了爱国的、无私的人格。”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他把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后来他发现吴有训的工作能力很强,就于1934年推荐吴有训当物理系主任。1937年,叶企孙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推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辞职的原因,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他的辞职真正是一种礼贤下士、举贤自让的行动,这样的行动只能完全出于公心,也正是他无私人品的体现。正是叶企孙的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
世界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刻苦钻研数论,自学成才。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岁时,华罗庚以《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得到清华数学系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又经叶企孙批准从小县城调到清华数学系资料室当职员,边工作边旁听大学课程。1931年,叶企孙在日本数学刊物上看到华罗庚写的数学论文,很欣赏他的才华。在教授会上力排众议说:“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不要为资历所限制。”最后,作为理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的叶企孙,拍板决定,破格提升华为教员,并让他讲授大学微积分课。从此,华罗庚脱颖而出。1936年,叶企孙又派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华罗庚终成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它具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
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明确写出它的办学理念、特色和成绩,但只有一部分大学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难以言表的。它能将具有不同思想、专业背景的学子凝聚在一个目标下,在大学遭遇艰难曲折时升华为一种顽强的亲和力和奋斗力。在这样的大学受过教育的人,会长久地怀念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在敌机不断轰炸的艰难条件下弦歌不辍,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创造了史诗般的辉煌。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8月,清华大学奉令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任命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三校长为临大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共维校务。10月10日,临大正式开课,校址设在长沙小吴门外韭菜园圣经书院,理工学院在长沙对岸岳麓山岳麓书院上课,文学院在衡山上课。1938年,上海战事恶化,南京沦陷,政府迁都重庆,临大不得已只能迁往云南昆明。撤到昆明后,临大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清华大学的教育发展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凭借坚强不息的精神默默地壮大自己的人才队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有学生3000余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在战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师生心怀科学救国之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如今,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高学府之一,已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