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诊患者严重疼痛程度与谵妄发生的关系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谵妄是老年患者在手术、重症监护室、住院或者急诊治疗后经常观察到的一种医学并发症。急诊长时间停留及其他相关情况(静止不动、营养不足和缺乏刺激)增加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的风险。疼痛和疼痛管理策略是老年患者手术后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有研究报道,对于髋部骨折患者,未经治疗的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使用不足是导致谵妄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术前谵妄风险高的老年患者,如果术后出现剧烈疼痛并使用高剂量阿片类药物,则术后出现谵妄的概率更高[1]。然而,疼痛、阿片类药物使用和谵妄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在急诊环境下进行研究,而且急诊是一
其他文献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终末期则表现为全心衰竭,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合理、安全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尤为重要。临床多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该病,但治疗针对性不强,疗效难以达到预期。重组人脑利钠肽是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具有调节神经激素、利尿、抑制心室重构、扩血管等多重功效,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能取得较好疗效[1]。为进一步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效果,本次研究为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AKT1基因rs1130214、rs2494744两位点多态性对海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的预警作用。方法本研究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南某医院住院治疗24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其中汉族148人,黎族95人,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72人作为对照组,其中汉族197人,黎族75人。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集外周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由非酒精损伤肝组织因素所导致的肝功能障碍,其临床多表现为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增大等症状[1]。近几年NAFLD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治疗NAFLD患者主要是采用降脂药物。非诺贝特属于一种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药物,且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可改善肝脏情况,缓解患者病情,但在临床应用期间具有消化功能紊乱、肌炎等不良反应。中医学将脂肪肝病归属于“瘀血”“积聚”等范畴,其认为NAFLD发病多与肝脾不和、湿热瘀阻等密切相关[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当前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为减轻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是有研究[1]发现,TKA后的假体生存率、临床疗效以及关节活动度与关节线(JL)位置的恢复有关,若JL下降,会使髌韧带过长、髌骨处于高位,降低髌骨关节的稳定性,并且减少股骨滑车和髌骨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应力,从而出现膝前痛;而JL升高,则会使伸膝装置紧张,使髌骨处于低位,使髌骨关节的接触应力增加,并且还会使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疾病,减少院内感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疗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和晚期肿瘤患者的增多,给院内感染增加了发病的条件,加速了院内感染疾病的发生[1]。为降低院内感染疾病,控制院内感染疾病的发生率,我们采取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使院内感染疾病达到了有效控制。现将其临床资料、预防控制措施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疾病提供可参考资料,报告如下。
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不断提升用药合理性成为药事管理的重要目标,辅助类药品是合理用药管理的重要内容,本院辅助性药品种类多、适应证广,在以往对这类药品的管控不够严格,存在不合理使用等现象。为进一步提升重点监控药品使用质量,优化临床用药结构,本院自2019年起对辅助性药品列入重点监管目录,进行重点监控,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腹股沟疝(IH)为外科常见疾病,数据显示,疝气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在3‰左右[1].手术为临床治疗IH的主要方法,传统疝修补手术将疝囊高位结扎、修补并加强腹股沟管管壁作为原则,
期刊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CAD)为劳累性心绞痛,是指由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绞痛发作,以胸闷、胸痛作为主要特征,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医药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中医认为SCAD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胸痛”的范畴,在其发病过程中,“痰”“瘀”扮演着关键角色,二者互为因果,密切相关,故化痰祛瘀是针对SCAD必要的干预手段[1]。化痰祛瘀汤含有丹参、瓜蒌、红花等多味中药,可达到祛瘀、化痰、益气的功效,对于SCAD患者应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目前旨在探究化痰祛瘀汤对SCAD患者
院前急救是指急、重、危伤病员进入医院之前的医疗救护,包括呼救、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监护等环节,是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的首要保障[1],如果此环节有失误,定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危机,还可能产生法律纠纷。我院急诊科承担着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留诊观察等任务,医生护士轮班出诊120,在120出诊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失误。例如:接120电话时地址听错、人员出诊不及时、携带急救用物不齐全等,导致延时救治或救治过程中出现困难或危机。为此,我科从2015年7月开始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FMEA)模式,针对院前急救流程中存在的
双相情感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一种类型,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同时具有病程长与致残率高等特点,患者终生患病率约为1.5%~3%,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造成社会功能损害[1]。药物是双相情感障碍燥狂相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如奥氮平与丙戊酸钠注射液等,虽然药物能够抑制患者病情,但大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加之症状易反复发作,不利于患者症状的远期改善[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科广泛应用的物理疗法之一,其主要是通过脉冲电流刺激大脑皮层后,诱导脑细胞发生生理变化反应,从而实现改善患者病情与症状的目的。本研究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