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好文言文,可启识睿智,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尊崇古典文化的情怀。要实现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应采用多种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入乎其内”,同时也应“出乎其外”,借助多媒体,不断丰富补充文本,拓展延伸文本,使学生能最终学以致用,驾驭文本。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合作探究;拓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67-02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灵魂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可以让学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与古人神游,和智者对话。学好文言文,启识睿智之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亲近、触摸传统文化的阅读习惯和热爱、尊崇传统文化的感情,自是水到渠成。那么,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怎样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呢?我们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教授文言文呢?笔者在分析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上,试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初探,以抛砖引玉,求教大家。
一、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弊端
说到高中文言文的傳统教学,一言以蔽之,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一种直面考试、功利性很强,片面追求形式和显性目标的模式。教师往往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地毯式”翻译,字字讲,句句译,务求将每一句话掰扯得清楚明白。但效果呢?学生昏昏欲睡,满脸厌倦。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探究,教学缺乏开拓性、创造性,完全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传承我们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并且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它更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且在文言文的领悟与培养能力外加上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这样看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与这一理念是相悖的。
二、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浅探
一)设计情境,导学激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言诚是。兴趣是一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只有持续的足够的兴趣、持续的充足的能量才能持续地高效地学习。在导入部分,如果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创设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最大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可以先播放屠洪纲的歌曲—《霸王别姬》,学生对这首歌耳熟能详,轻声哼唱。再请学生简要评价一下歌词中的霸王,体会这悲壮与温暖并行、慷慨和柔情同在的英雄心肠,让学生既被其兵败山倒,四面楚歌“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却仍独立寒风“问天下谁是英雄”的豪情所触动,又为其“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痴情所感动,对主人公有了充沛的情感积淀,自然想深入课文,一睹为快。
二)美文美读,体验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入选高中教材的文言文,或字字珠玑,音韵谐美;或情节跌宕,扣人心弦;或思辨深邃,精警后人。就情感而言,或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爱国情怀;或表现对苦短人生蹭蹬失意的超脱和思考;或描写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和铁汉柔情……均为文质兼美之佳作。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可以从整体上、感性上、直觉上去认识、体验这些名篇佳作的精髓,还原这些文章中的“诗性之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的朗读应强调诵读有目的的进行,既要有浅层次的对字音、句读和语气层面的解读,又要有更深层次对文本情境、情感和作者写作目的的揣摩。另外,结合多媒体手段,为朗读加上背景音乐,更能让学生进入情境,触摸情感。如在教学《阿房宫赋》时,我就采用了美读法。作为“古来之赋,此为第一”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遣词铺陈华美,引人入胜;思想深刻入骨,发人警醒。在二胡配乐《汉宫秋月》中,先让学生通读,体会其华赫庄整的词采之美,纵横铺陈的气势之美;再让学生跳读,让学生初步把握“前幅极写阿房宫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以及作者透露的可怜、可惜、可叹、可鉴之情感态度。
三)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许多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一旦进行“高效课堂”,就等于放弃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其实不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结合高考考纲说明和考题设计,联系文言特点和现实学情,我们会发现:在高中文言教学中,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首要和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只有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的,文法梳理、文学鉴赏和文化熏陶才是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只有立足这样的教学定位,才能真正达成新课标中的文言教学目标,既真正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为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积淀作基础性的准备。可见高效课堂下的文言文教学不但不应冲淡基础知识的学习,反而应高效地完成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因此一般在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课时,学生就可以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并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完成《导学案》中“预习案”的内容。至于“探究案”的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比如对《鸿门宴》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来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来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再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并合理利用配套的练习册,命一套2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以备下一堂课检测使用。这样不但把枯燥的字词讲解转化为小组激烈竞争的讨论探究形式,而且让学生也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学习。 四)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對文本的解读,既需“入乎其内”,又需“出乎其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迁移拓展已成为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在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义: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架设作品与社会与时代的桥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自主地阅读教材,研究教材。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媒体,借助网络搜集大量资料,充分运用影视、音频等,不断丰富补充文本,拓展延伸文本,在视觉、听觉上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不断丰富补充文本,拓展延伸文本比如《过秦论》教学中可以播放《百家讲坛》中王立群教授主讲“千古一帝”这一段视频,聆听专家对秦王的评价,再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激烈的争辩,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即时开展辩论赛。如此以来不但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让他们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再是浅尝辄止,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高自是水到渠成。
五)多种形式,挖掘文本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实现的目标。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真正的学以致用,灵活地驾驭文本,才实现了真正的课堂高效。
高中学生基本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他们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能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只是不太注重在阅读实践中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而已。要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必须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经常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定期进行相关文言练习。至于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可以让学生来改写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近几年来入选的特别多,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改写成剧本,自编自导自演,不但增强了参与表演学生的自信,而且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高中部分的文言文除了积累知识阅读鉴赏外,更有价值之处是,它可以为学生写作文时提供引经据典的大量可靠素材,增加学生作文的亮点。比如《荆轲刺秦王》学完后可这样表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荆轲刺秦,未成行,却有佳人玉手被斩、於期挥剑自刎,数人为之头颅落地,准备可谓足矣!然功败垂成,功亏一篑,仅仅因为同去者秦武阳战战兢兢以致秦王惊疑。托此等人担当大任,可谓太子丹谋事不周也!然后让学生以“细节-成功”为话题,完成作文。由此可见,学好一篇文言文不仅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益匪浅。
总之,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模式运行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但通过课堂内外的衔接,阅读与积累的结合,交流与合作的实施,应该可以有效高效地帮助教师与学生走出文言文教与学的误区和阴影,最终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并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乘权,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87年版.
[2]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宗兴宝.《探讨如何构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4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合作探究;拓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67-02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灵魂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可以让学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与古人神游,和智者对话。学好文言文,启识睿智之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亲近、触摸传统文化的阅读习惯和热爱、尊崇传统文化的感情,自是水到渠成。那么,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怎样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呢?我们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教授文言文呢?笔者在分析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上,试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初探,以抛砖引玉,求教大家。
一、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弊端
说到高中文言文的傳统教学,一言以蔽之,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一种直面考试、功利性很强,片面追求形式和显性目标的模式。教师往往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地毯式”翻译,字字讲,句句译,务求将每一句话掰扯得清楚明白。但效果呢?学生昏昏欲睡,满脸厌倦。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探究,教学缺乏开拓性、创造性,完全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传承我们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并且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它更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且在文言文的领悟与培养能力外加上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这样看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与这一理念是相悖的。
二、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浅探
一)设计情境,导学激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言诚是。兴趣是一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只有持续的足够的兴趣、持续的充足的能量才能持续地高效地学习。在导入部分,如果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创设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最大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可以先播放屠洪纲的歌曲—《霸王别姬》,学生对这首歌耳熟能详,轻声哼唱。再请学生简要评价一下歌词中的霸王,体会这悲壮与温暖并行、慷慨和柔情同在的英雄心肠,让学生既被其兵败山倒,四面楚歌“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却仍独立寒风“问天下谁是英雄”的豪情所触动,又为其“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痴情所感动,对主人公有了充沛的情感积淀,自然想深入课文,一睹为快。
二)美文美读,体验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入选高中教材的文言文,或字字珠玑,音韵谐美;或情节跌宕,扣人心弦;或思辨深邃,精警后人。就情感而言,或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爱国情怀;或表现对苦短人生蹭蹬失意的超脱和思考;或描写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和铁汉柔情……均为文质兼美之佳作。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可以从整体上、感性上、直觉上去认识、体验这些名篇佳作的精髓,还原这些文章中的“诗性之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的朗读应强调诵读有目的的进行,既要有浅层次的对字音、句读和语气层面的解读,又要有更深层次对文本情境、情感和作者写作目的的揣摩。另外,结合多媒体手段,为朗读加上背景音乐,更能让学生进入情境,触摸情感。如在教学《阿房宫赋》时,我就采用了美读法。作为“古来之赋,此为第一”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遣词铺陈华美,引人入胜;思想深刻入骨,发人警醒。在二胡配乐《汉宫秋月》中,先让学生通读,体会其华赫庄整的词采之美,纵横铺陈的气势之美;再让学生跳读,让学生初步把握“前幅极写阿房宫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以及作者透露的可怜、可惜、可叹、可鉴之情感态度。
三)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许多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一旦进行“高效课堂”,就等于放弃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其实不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结合高考考纲说明和考题设计,联系文言特点和现实学情,我们会发现:在高中文言教学中,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是首要和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只有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的,文法梳理、文学鉴赏和文化熏陶才是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只有立足这样的教学定位,才能真正达成新课标中的文言教学目标,既真正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又为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积淀作基础性的准备。可见高效课堂下的文言文教学不但不应冲淡基础知识的学习,反而应高效地完成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因此一般在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课时,学生就可以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并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完成《导学案》中“预习案”的内容。至于“探究案”的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比如对《鸿门宴》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来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来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再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并合理利用配套的练习册,命一套2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以备下一堂课检测使用。这样不但把枯燥的字词讲解转化为小组激烈竞争的讨论探究形式,而且让学生也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学习。 四)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對文本的解读,既需“入乎其内”,又需“出乎其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迁移拓展已成为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在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义: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架设作品与社会与时代的桥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自主地阅读教材,研究教材。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媒体,借助网络搜集大量资料,充分运用影视、音频等,不断丰富补充文本,拓展延伸文本,在视觉、听觉上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不断丰富补充文本,拓展延伸文本比如《过秦论》教学中可以播放《百家讲坛》中王立群教授主讲“千古一帝”这一段视频,聆听专家对秦王的评价,再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激烈的争辩,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即时开展辩论赛。如此以来不但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让他们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再是浅尝辄止,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高自是水到渠成。
五)多种形式,挖掘文本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实现的目标。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真正的学以致用,灵活地驾驭文本,才实现了真正的课堂高效。
高中学生基本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他们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能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只是不太注重在阅读实践中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而已。要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必须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经常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定期进行相关文言练习。至于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可以让学生来改写文本。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近几年来入选的特别多,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改写成剧本,自编自导自演,不但增强了参与表演学生的自信,而且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高中部分的文言文除了积累知识阅读鉴赏外,更有价值之处是,它可以为学生写作文时提供引经据典的大量可靠素材,增加学生作文的亮点。比如《荆轲刺秦王》学完后可这样表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荆轲刺秦,未成行,却有佳人玉手被斩、於期挥剑自刎,数人为之头颅落地,准备可谓足矣!然功败垂成,功亏一篑,仅仅因为同去者秦武阳战战兢兢以致秦王惊疑。托此等人担当大任,可谓太子丹谋事不周也!然后让学生以“细节-成功”为话题,完成作文。由此可见,学好一篇文言文不仅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益匪浅。
总之,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模式运行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但通过课堂内外的衔接,阅读与积累的结合,交流与合作的实施,应该可以有效高效地帮助教师与学生走出文言文教与学的误区和阴影,最终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并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乘权,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87年版.
[2]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宗兴宝.《探讨如何构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