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说:“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创造力的发现、培养和整合,离不开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具体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致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论依据。
1.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的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并非资优儿童所独具,普通儿童也具有这样的潜能。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了创造力的强弱,而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可以在后天的教育中培养习得的。因此,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也要求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营造教学氛围。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为此,教师教学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刻板做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交流、合作的伙伴对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支持他们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活动,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为此,我在教学中提倡五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有分歧允许争论;老师有错误允许提意见,允许“打破沙锅问到底”。
2.巧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设疑质难,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我在教学《死海不死》时,首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鸡蛋,一个杯子,在上课时做鸡蛋漂浮在水里的实验(我事先准备好盐水),师生同时动手,这时学生就奇怪:“为什么我们的都是沉下去的,而老师的却浮在水面呢?”这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我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在其中得到了思维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问一答”式,教师提出的问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而今天的教师却像是用钥匙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从灌输者走向了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学生的创造心灵。在实际教学行为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现探究的空间,争取不问,即使非问不可,也要少问,精心设问,巧妙安排,尽可以设计覆盖面大、角度新、有思維价值的问题情景。
3.架设沟通桥梁。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4.满足自我需要。心理学认为十六七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在教学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让对不许错。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
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同學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智勇敢。也有几个学生说喜欢廉颇。正准备下课时,突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的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老师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维。”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心理十分高兴。老师的肯定评价,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了自信,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5.培养想象能力。汉语言文字的象形性、表意性、灵活性和汉语文的情感性、艺术性、审美性,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联想、想象空间。它“富有弹性、富于韵律、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如一个“水”字,可以将其放在沙漠里、夜晚时、战场上来体味;一个“无边无垠”的词,可以引导你去大海中扬帆,去草原驰骋,去宇宙探秘;一句话、一句诗都能让你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正因为汉语言有如此特点,人们才会去把语文信息与大脑原有信息有机组合、扩展和再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信息,这些都是联想和想象作用的结果。因此,联想和想象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创造力的翅膀,它比任何知识更重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必然会产生科学的、创造的幻想,就能打破一切观念和思维的束缚。
总之,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21世纪,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语文教学也应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论依据。
1.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的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并非资优儿童所独具,普通儿童也具有这样的潜能。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了创造力的强弱,而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可以在后天的教育中培养习得的。因此,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也要求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营造教学氛围。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为此,教师教学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刻板做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交流、合作的伙伴对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支持他们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活动,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为此,我在教学中提倡五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有分歧允许争论;老师有错误允许提意见,允许“打破沙锅问到底”。
2.巧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设疑质难,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我在教学《死海不死》时,首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鸡蛋,一个杯子,在上课时做鸡蛋漂浮在水里的实验(我事先准备好盐水),师生同时动手,这时学生就奇怪:“为什么我们的都是沉下去的,而老师的却浮在水面呢?”这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我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在其中得到了思维的发展。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问一答”式,教师提出的问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而今天的教师却像是用钥匙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从灌输者走向了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学生的创造心灵。在实际教学行为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现探究的空间,争取不问,即使非问不可,也要少问,精心设问,巧妙安排,尽可以设计覆盖面大、角度新、有思維价值的问题情景。
3.架设沟通桥梁。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4.满足自我需要。心理学认为十六七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在教学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让对不许错。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
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部分同學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智勇敢。也有几个学生说喜欢廉颇。正准备下课时,突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的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老师给予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维。”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心理十分高兴。老师的肯定评价,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了自信,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5.培养想象能力。汉语言文字的象形性、表意性、灵活性和汉语文的情感性、艺术性、审美性,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联想、想象空间。它“富有弹性、富于韵律、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如一个“水”字,可以将其放在沙漠里、夜晚时、战场上来体味;一个“无边无垠”的词,可以引导你去大海中扬帆,去草原驰骋,去宇宙探秘;一句话、一句诗都能让你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正因为汉语言有如此特点,人们才会去把语文信息与大脑原有信息有机组合、扩展和再生,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信息,这些都是联想和想象作用的结果。因此,联想和想象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创造力的翅膀,它比任何知识更重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必然会产生科学的、创造的幻想,就能打破一切观念和思维的束缚。
总之,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21世纪,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语文教学也应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