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标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优化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思考研究迫在眉睫。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念,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在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发挥主动,积极思考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思想。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生能够自己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总结和学习评价。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设计的开放性,包括问题的开放,解题方法的开放,答案的开放,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学习余地和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例如:我在一次公开课上,讲述的是青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让学生完成预习之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肯定作者的观点,被作者的观点所限制。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断臂的维纳斯美吗?对她失去双臂持什么样的观点?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部分学生提出与作者完全不同的观点,全班学生形成正反两方展开激烈辩论。这样一方面促进赞同作者观点的学生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从文中内容找寻答案,品析作者的感悟,从中找出坚持观点的理由。这样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探求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真切、透彻的认识。另一方面,又鼓励学生不满于文章中现成的结论,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可以改造那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忽视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学习局面,真正实现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提高学习质量。
二、以合作学习为桥梁,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指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在班级或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协助的学习方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来共同实现问题的解决。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点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不断地自我反省,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关于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自主学习中的某些不足。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可以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从而有利于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关于文章的不同感受和体验,通过相互交流,可以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文章的鉴赏水平。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我也会采取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老师再批改的方法。这样的师生合作,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可以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和修改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还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差生不会产生因水平有限无法完成与优异学生同等的任务的挫败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在循序渐进中,都能在各自原来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优良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取得进步。
三、以体验学习为灵魂,用心感悟,消化吸收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机器,毫无思想,毫无情感,完全忽略了学生活生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仅将自己的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体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自身思想情感的渗透,来完成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但许多老师忽视其人文性特点,用大量的、超负荷的训练来代替阅读和表达,用对语文材料的死记硬背来抹杀其内容本身具有的美感。这就仅仅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忽略了语文学习的灵魂——感悟和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对我们学科越学越感到单调乏味,负担过重,愈来愈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唤回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去学习文本,用“情”去感 悟文本。记得在讲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时,刚看到这篇文章我很为难,觉得文章的内容很难理解,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去读懂作者的思想。于是,我首先去了解了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同学们都说文章读不懂,很枯燥,没意思。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仔细琢磨,方才明白,正是因为大家没有作者的这种生活体验,无法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从作者本人的经历出发,让同学们了解这位三位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放弃唾手可得的优厚待遇为挽救生命二奉献自己一生的感人事迹,并展示了一些有关暴行、战争、疫病等方面的图片。学生通过了解和观看,极为感动,甚至有部分同学悄悄留下了眼泪,立志要向作者学习。于是,大家都很乐意去学习这篇文章,并且是用真情去学习,真正理解了作者对生命的呼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这一节课的顺利完成,并非靠老师的灌输、讲授,更大程度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心灵的感悟中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文本,从而实现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四、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立足文本,学以致用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仅仅机械地教给学生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而不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严重脱节。教师仅仅告诉学生是什么,但没有深入分析为什么,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类型、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活学活用,学会知识的迁移,提高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结合,尤其在学习一些优美的散文,在和学生共同阅读欣赏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思想感情很写作技巧,鼓励学生模仿其文进行写作,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创新作文。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应用,在不断的学以致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同时,学习文本知识更要注重课内到课外的扩展、延伸。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自我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应该以此为纲,指导学生开掘更多更广的课外知识。语文学科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更加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迁移,不断利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想尽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真正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了科学的教学方式,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这一问题的探索,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不断的摸索中进步,在不断的进步中成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让我们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达到较高学习水平而共同努力!
一、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发挥主动,积极思考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思想。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生能够自己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总结和学习评价。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设计的开放性,包括问题的开放,解题方法的开放,答案的开放,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学习余地和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例如:我在一次公开课上,讲述的是青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让学生完成预习之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肯定作者的观点,被作者的观点所限制。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断臂的维纳斯美吗?对她失去双臂持什么样的观点?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部分学生提出与作者完全不同的观点,全班学生形成正反两方展开激烈辩论。这样一方面促进赞同作者观点的学生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从文中内容找寻答案,品析作者的感悟,从中找出坚持观点的理由。这样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探求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真切、透彻的认识。另一方面,又鼓励学生不满于文章中现成的结论,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可以改造那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忽视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学习局面,真正实现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提高学习质量。
二、以合作学习为桥梁,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指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在班级或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协助的学习方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来共同实现问题的解决。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点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不断地自我反省,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关于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活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自主学习中的某些不足。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可以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从而有利于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关于文章的不同感受和体验,通过相互交流,可以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文章的鉴赏水平。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我也会采取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老师再批改的方法。这样的师生合作,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可以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和修改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还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差生不会产生因水平有限无法完成与优异学生同等的任务的挫败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在循序渐进中,都能在各自原来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优良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取得进步。
三、以体验学习为灵魂,用心感悟,消化吸收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机器,毫无思想,毫无情感,完全忽略了学生活生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仅将自己的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体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悟、自身思想情感的渗透,来完成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但许多老师忽视其人文性特点,用大量的、超负荷的训练来代替阅读和表达,用对语文材料的死记硬背来抹杀其内容本身具有的美感。这就仅仅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忽略了语文学习的灵魂——感悟和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对我们学科越学越感到单调乏味,负担过重,愈来愈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唤回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去学习文本,用“情”去感 悟文本。记得在讲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时,刚看到这篇文章我很为难,觉得文章的内容很难理解,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去读懂作者的思想。于是,我首先去了解了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同学们都说文章读不懂,很枯燥,没意思。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仔细琢磨,方才明白,正是因为大家没有作者的这种生活体验,无法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从作者本人的经历出发,让同学们了解这位三位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放弃唾手可得的优厚待遇为挽救生命二奉献自己一生的感人事迹,并展示了一些有关暴行、战争、疫病等方面的图片。学生通过了解和观看,极为感动,甚至有部分同学悄悄留下了眼泪,立志要向作者学习。于是,大家都很乐意去学习这篇文章,并且是用真情去学习,真正理解了作者对生命的呼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这一节课的顺利完成,并非靠老师的灌输、讲授,更大程度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心灵的感悟中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文本,从而实现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四、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立足文本,学以致用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仅仅机械地教给学生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而不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严重脱节。教师仅仅告诉学生是什么,但没有深入分析为什么,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类型、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活学活用,学会知识的迁移,提高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结合,尤其在学习一些优美的散文,在和学生共同阅读欣赏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思想感情很写作技巧,鼓励学生模仿其文进行写作,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创新作文。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应用,在不断的学以致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同时,学习文本知识更要注重课内到课外的扩展、延伸。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自我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应该以此为纲,指导学生开掘更多更广的课外知识。语文学科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更加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迁移,不断利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想尽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真正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了科学的教学方式,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这一问题的探索,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不断的摸索中进步,在不断的进步中成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让我们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达到较高学习水平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