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能够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建构信息和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在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就“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 学生参与 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信息和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主动认知信息并再度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本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创新精神’三个维度上得到主动而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包括教师)代替的。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建构信息和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在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就“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 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含义与特征
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含义是指课堂上全体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学习,在特定的时间内使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有效参与的核心表现在思维的参与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提问思辨,探究创新,在思维活动的质与量上都具备较高的水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表现为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构建相关信息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特征包括:主体性(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通过自身的活动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编辑再加工从而建构新的知识)、能动性(学生有明确的参与目的,并以此主动制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结果,表现出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性(学生参与是涵盖所有学生并贯穿课堂的整个过程)。
二、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
1.创设情境,改变评价,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
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部分学生的“有效参与”不能称之为“有效”。而班集体中难免有所谓的双差生、后进生,他们因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参与课堂的热情度不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保证学生参与“广度”的关键。因而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应能保证对全体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从而保证学生参与的“广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保证有效教学和学生参与“广度”的前提。教师可以利用新奇的物理实验、有趣的物理史料、熟知的生活实例、形象生动的相关谚语和歇后语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高中物理“传感器”的教学中,笔者将“干簧管—磁传感器”的演示实验改编为魔术表演(磁铁隐藏在教师的袖口中,教师手移近则灯亮,移开则灯灭);让学生猜想教师魔术的“奥妙”何在,使得学生既惊讶又好奇,在上课还未开始之际就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来。
教师亦可通过改换课堂反馈和评价的模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譬如借鉴“非常6+1”“幸运52”等综艺类游戏节目,可将课堂练习设置成分组选题抢答模式,通过游艺节目的方式活跃课堂,吸引全体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2.设疑释疑,示错纠错,增加学生参与的深度
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所提的问题,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其余同学即便心中疑惑或者毫无头绪,也因怯于表露而人云亦云。课堂上的师生问答看上去热闹,实则多半是无效的。如果教师改变问答方式,通过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愿的问题,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激发起学习欲望,启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思索和探讨,增加学生参与的“深度”。
亦可直接告知学生,教师教授方法中暗藏谬误,请学生指明纠正。这比直接告诉学生谁对谁错更令学生兴致盎然且印象深刻。譬如,在“运动的合成分解”的教学中,讲解典型的“绳拉船模型”时,教师可设问: 老师接下来所演示的两种算法是往届同学答题时经常出现的两种思路,其中有一种是错的,哪种是错的呢?
■
生:(七嘴八舌讨论)……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由教师请学生纠错,教师释疑。这时学生彼此讨论的过程往往是心情放松而又思辨激烈的,也最能产生思维的火花碰撞。真理因此而“越辩越明”,疑惑因此而“豁然开朗”,往往可以达到“教师不加口舌,学生辩而自明”的效果。
3.综合运用,合理设置,注意学生参与的长度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上述教学方法与其他方法、手段的合理组合,灵活搭配,张弛有度,将之合理有效运用到45分钟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尽可能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够有效关注课堂,并积极参与。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堂教学犹如攀登石阶,“小步快跑”比“大步跨越”更适应学生认知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和内容逐一细化,分阶段逐级进行,每一新知的学习都应有相应的已学知识作为“支撑点”,应尽量避免在知识体系上有过大的跨度,这有利于获得知识。
(2)课堂教学中“边讲边练”的模式在知识的记忆与迁移上优于“先统统讲完,再回头练习”的模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有利于保持知识接受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法的“形象化”(教师要善于用对比、类比、比喻等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如画“知识树”),有效降低知识建构和迁移的难度。
实践表明,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总能合理细分教学内容,分配时间,设置教程,将学生获得信息、建构知识并有效保持的难度降到最低,从而也就能够让学生有充分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参与到课堂中来,辅助以适当的学习策略,从而保证学生在45分钟内有足够的课堂参与的“长度”。
参考文献
[1] 李延江.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策略[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9(07):22~23.
[2] 江时权.如何保证学生有效参与物理课堂教学 [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2):70~71.
[3] 马洪亮.做好舵手,让学生的参与更有效[J].新课程(教研),2010(10):284~285.
[4] 李荣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参与方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1(01):65.◆(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关键词:中学物理 教学 学生参与 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信息和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主动认知信息并再度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本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创新精神’三个维度上得到主动而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包括教师)代替的。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建构信息和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在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就“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 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含义与特征
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含义是指课堂上全体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学习,在特定的时间内使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有效参与的核心表现在思维的参与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提问思辨,探究创新,在思维活动的质与量上都具备较高的水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满足于被动接受,而表现为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构建相关信息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特征包括:主体性(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通过自身的活动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编辑再加工从而建构新的知识)、能动性(学生有明确的参与目的,并以此主动制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结果,表现出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性(学生参与是涵盖所有学生并贯穿课堂的整个过程)。
二、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
1.创设情境,改变评价,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
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部分学生的“有效参与”不能称之为“有效”。而班集体中难免有所谓的双差生、后进生,他们因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参与课堂的热情度不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保证学生参与“广度”的关键。因而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应能保证对全体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从而保证学生参与的“广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保证有效教学和学生参与“广度”的前提。教师可以利用新奇的物理实验、有趣的物理史料、熟知的生活实例、形象生动的相关谚语和歇后语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高中物理“传感器”的教学中,笔者将“干簧管—磁传感器”的演示实验改编为魔术表演(磁铁隐藏在教师的袖口中,教师手移近则灯亮,移开则灯灭);让学生猜想教师魔术的“奥妙”何在,使得学生既惊讶又好奇,在上课还未开始之际就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来。
教师亦可通过改换课堂反馈和评价的模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譬如借鉴“非常6+1”“幸运52”等综艺类游戏节目,可将课堂练习设置成分组选题抢答模式,通过游艺节目的方式活跃课堂,吸引全体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2.设疑释疑,示错纠错,增加学生参与的深度
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所提的问题,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其余同学即便心中疑惑或者毫无头绪,也因怯于表露而人云亦云。课堂上的师生问答看上去热闹,实则多半是无效的。如果教师改变问答方式,通过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愿的问题,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激发起学习欲望,启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思索和探讨,增加学生参与的“深度”。
亦可直接告知学生,教师教授方法中暗藏谬误,请学生指明纠正。这比直接告诉学生谁对谁错更令学生兴致盎然且印象深刻。譬如,在“运动的合成分解”的教学中,讲解典型的“绳拉船模型”时,教师可设问: 老师接下来所演示的两种算法是往届同学答题时经常出现的两种思路,其中有一种是错的,哪种是错的呢?
■
生:(七嘴八舌讨论)……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由教师请学生纠错,教师释疑。这时学生彼此讨论的过程往往是心情放松而又思辨激烈的,也最能产生思维的火花碰撞。真理因此而“越辩越明”,疑惑因此而“豁然开朗”,往往可以达到“教师不加口舌,学生辩而自明”的效果。
3.综合运用,合理设置,注意学生参与的长度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上述教学方法与其他方法、手段的合理组合,灵活搭配,张弛有度,将之合理有效运用到45分钟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尽可能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够有效关注课堂,并积极参与。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堂教学犹如攀登石阶,“小步快跑”比“大步跨越”更适应学生认知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和内容逐一细化,分阶段逐级进行,每一新知的学习都应有相应的已学知识作为“支撑点”,应尽量避免在知识体系上有过大的跨度,这有利于获得知识。
(2)课堂教学中“边讲边练”的模式在知识的记忆与迁移上优于“先统统讲完,再回头练习”的模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有利于保持知识接受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法的“形象化”(教师要善于用对比、类比、比喻等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如画“知识树”),有效降低知识建构和迁移的难度。
实践表明,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总能合理细分教学内容,分配时间,设置教程,将学生获得信息、建构知识并有效保持的难度降到最低,从而也就能够让学生有充分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参与到课堂中来,辅助以适当的学习策略,从而保证学生在45分钟内有足够的课堂参与的“长度”。
参考文献
[1] 李延江.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策略[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9(07):22~23.
[2] 江时权.如何保证学生有效参与物理课堂教学 [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2):70~71.
[3] 马洪亮.做好舵手,让学生的参与更有效[J].新课程(教研),2010(10):284~285.
[4] 李荣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参与方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1(01):65.◆(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