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634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生活在巴洛克晚期与古典主义时期的过渡阶段,该时期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斯卡拉蒂便是其中之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注定造就他们不凡的作品。从20世纪开始,人们开始热衷于对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研究。以他的早期作品K9,L413为例对他的键盘奏鸣曲进行分析,重点对该作品的结构划分以及各部分功能特点进行较详细的分析,通过该作品分析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作品中的结构特点,以及他在创作时的尝试。同时,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为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呈示部;再现部
  斯卡拉蒂作为巴洛克晚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过渡的作曲家,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这也使他的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斯卡拉蒂在键盘奏鸣曲创作时的创作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功能特点、各部分材料的选择以及他超脱当时曲式结构框架的大胆创新,使读者对键盘奏鸣曲有较好的了解。本人将在下文中對其作品K9,L413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剖析,加深对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的研究。
  一、呈示部的探究
  该作品的主部主题(第一主题)共4小节( 第1-4小节),由对比的两个乐思组成2+2的结构,两个乐思之间成对比的二分性关系,和声终止在Ⅴ和弦,详见谱例1。
  谱例1
  在该主部主题材料部分,可看到在谱例中圈出的a、b、c、d字样,分别代表一种主要音型,并不同程度的在接下来的连接部分以及展开部分中有所呈现(在下文介绍连接部及展开部时会详细讲解),这也体现了主部主题在全曲中的重要作用。将主部主题中的材料用于连接部分,并在展开时也将其中的音型进行堆积,可以看出该主部主题材料在整部作品中有着重要地位,并且结构为方整性也具有主题的主要特点,所以,此作品中主部主题材料较为清晰可辨。
  该作品连接部分以对比的形式进入,与主部主题明显不同。整个连接部分可根据和声特点、音型以及功能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其结构为4+4+4。首先第一组成部分与主部材料明显不同,以与主部对比的方式开始(如谱例2)。
  谱例2
  但在对比中,也能够看到联系,在谱例中可以看到“d的逆行”标记,该处三个音为一组,进行下行级进的模仿进行,而三个音的组合则是以主部主题中音型d为原型进行的变化,音型d是主部主题中第一小节最后一拍,加第二小节前两个音的组合音型,该音型为先向上六度跳进,后接向下一个二度级进进行,此音型结构在连接部分中的第一组成部分的右手进行中,进行了逆行变化,反向进行了d音型,先下行二度级进,再进行上行六度的跳进进行。
  谱例中也可以看到,从第5小节开始,高、低两声部均采用下行进行,以左手声部为低音,从d小调的属音开始,通过右手每三个音一组的第二个音与左手音形成三度的平行进行(每组的第一个音可视为倚音),并且始终保持这种平行进行,进行至第8小节第一拍,结束在d小调的属音,至此第一组成部分由此结束。
  第二组成部分,其部分节奏与主部主题相类似。在下列谱例中有“b的逆行”标记,此处原型为主部主题中的音型b(如谱例1)。音型b为三个连续级进上行的音型。该此处,音型b的上行改为下行并持续出现在第二组成部分的4个小节中每个小节的最后三拍。由此也可看出该部分与主部主题之间存在的联系(如谱例3)。
  谱例3
  该部分由第一组成部分结束音开始,两声部之间依旧保持着三度平行进行,并将此进行一直在该部分保持,直到最后一个音(第12小节第一拍),这种三度平行进行突然被打破,变为五度。这样突然打破保持了八个小节的三度平行进行的关系,必定代表着音乐的转折。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该部分是第二组成部分与第三组成部分的分割点,也是作为连接部调性巩固部分的开始,开始为接下来的调性强调属准备,也正是接下来第三组成部分。
  连接部第三组成部分,将接下来的另一主题(副题)进行音型的提前预示以及调性的准备。在下列谱例中可发现,所标记的“C”处,该处与主部主题中的音型c(如谱例1)结构相同,音型c为主部主题第一小节后三拍,向上跳进四度,后接向下的八度跳进,此音型在该处出现,也体现出连接部与主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该部分右手节奏与副部主题节奏相同,并且和声一直保持Ⅰ、Ⅴ交替进行,为副题做调性准备(如谱例4)。
  谱例4
  该作品中,连接部材料丰富,且调性上有明显对原来主调上的逗留进行(第一组成部分)以及调性的转换部分(第二组成部分),还有最后对于副部主题调性的属准备部分(第三部分),并且在第三部分还提前预示了副部主题的节奏特点,所以,该作品的连接部具备相对完善的连接部特点。可明确将其划分为连接部分,且其作为连接部分的各个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
  副部主题在F大调开始,共9小节(第16-24小节),内部可分为4+1+4的结构,其中1小节(第20小节)为过渡性结构,在过渡结构之后的第21小节有终止但并非完满终止,所以在其后,又增加了4小节的乐句结构进行收束,其中前后两个乐句材料较为统一,为并列结构(如谱例5)。
  谱例5
  谱例中最后两小节(第25、26小节)和声均以F大调主和弦持续进行,因其规模小,所以不将其划为单独的部分,而视其为副部主题和声的补充。由于在主部主题中的主要音型,并没有在该部分中有所体现,显然该部分与主部主题材料为对峙的,并且在最后再现部分中,明确将该部分材料进行再现,即表明该部分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该部分材料与主部主题材料明显不同,使该部分作为第二个主题进行划分更有说服力。
  虽然第一部分并没有对结束部的划分,但对于其主部主题、连接部以及副部主题的划分均清晰可见,在副部主题的末尾有疑似结束部分的材料,对副部主题调性进行巩固,但由于规模较小,所以不将其单独划分。就整体材料以及各部分功能的划分而言,该作品的第一部分中,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区分还是非常明显的。于早期的奏鸣曲式呈示部中各部分功能结构非常接近。   二、展开—再现部的探究
  对于该作品的展开部分,大多以音型堆积的方式,将主部主题中的织体音型以及连接部分中各个转折中不同音型的体现,共计四种音型。作曲家所采用的方式并非我们所熟悉的展开方式对材料中的重要动机进行展开,而是采用音型对峙进行,来对音乐进行延伸。该部分中,作曲家采用小过渡的结构将音型划分出来,在第33小节,作曲家采用一小节的过渡,将音型转为连接部分音型,在37-38小节,又一次采用过渡结构,连接了连接部分的另一个音型。该部分中,有对调性回归的准备阶段(第39-46小节),同样采用第一部分中的三度平行进行,但这一次卻将调性进行至d小调,为后面再现部分副部主题的调性回归做准备。本部分实质展开部分为12小节,剩余为准备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质展开部分,仅采用主部主题材料的前四个音,即音型a(如谱例1),音型a为向上四度跳进,接三个音的级进上行(如谱例6)。
  谱例6
  此音型在该展开部的开头便体现出来,并做音型a的向下六度平移。这与古奏鸣曲式展开部将主部主题变调重复相类似,并且像这样的音型结构,只有在主部主题材料中能够找到原型,在其他结构中不曾涉及。但在该音型a之后的音响,则与主部主题有较大差别,以及连接部的部分材料也进行了不同的变化,并非采用古奏鸣曲式中将主部主题材料进行变调重复作为展开部的创作手法。同样,对于连接部的展开,作曲家也进行了变化,将呈示部中连接部三种材料的顺序进行变化。在开始,首先选择第三种材料进行,并通过过渡将其与后两种材料分开(如谱例7)。
  谱例7
  谱例中为展开部分的全部连接部材料,三个组成部分在展开部均有出现,但顺序不同。但在最后却又明确的调性准备,在谱例的最后一小节框出部分,将三度平行进行的规律突然打破,与呈示部中此处一样,必定承载着作品的转折,也正是在该处,调性回归d小调的V和弦,并在V、I交替中对主调进行调性巩固,改展开部具备再现之前的准备部分。所以,就以上特点而言,斯卡拉蒂是有意识将展开部更加丰富化,所以在该作品中,展开部分还是具有展开性的,但还并不是成熟奏鸣曲式中的展开部。该作品的展开部分规模共计23小节,与第一部分呈示部相差两小节,在规模上,展开部分整体规模相对较大。
  再现部分仅再现了副部主题材料,并且调性回归至主调进行。和声进行完全与第一部分中该材料相同,但在再现的材料来看,明显是副部主题材料,并对其进行完整的再现,在所再现的材料重要程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其再现的完整度、重要性以及调性的回归等方面分析,这些特点都具有古奏鸣曲式的特点。
  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图如下:
  K9,L413
  古奏鸣曲式:
  所以在该作品中,对于呈示部中各部分之间的划分非常明显,且各部分功能也比较明确,展开部分中,有展开的意识,并非将主部主题与连接部材料进行单纯的变调重复,而是仅有小部分材料与主部、连接部有联系,其他部分选择对其进行变化,与原材料有明显不同,也正体现出斯卡拉蒂在创作该部分是,有意识的将材料进行变化,打破原有的古奏鸣曲式展开部的规律,对材料进行展开。但由于对展开手法意识的缺失,还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展开。再现部分还是中规中矩的古奏鸣曲式特点,对副部主题与结束部分进行再现,再现时调性为主调。
  三、结语
  在作品K9,L413中,对于古奏鸣曲式的特点清晰可辨,斯卡拉蒂对于古奏鸣曲式中展开部的创作与有意识的进行展开,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许他的作品并没有那么完善,但不可否认斯卡拉蒂的这个作品对于早期奏鸣曲式的结构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他对作品中各个结构的探索,也对古奏鸣曲式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张婷,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工智能作为“黑科技”已强势“闯入”我们人类的生活,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存储调用和超强信息运算能力,使现代人已不自觉地成为“缸中之脑”假想试验中的那个缸中大脑一样的存在。身体美学作为美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这里的身体也指谓人类的“集体身体”,人的社会属性使其认知和情感能力必定具有社会性,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身体对社会现象中行为的模仿,更深层次的挖掘则可上升到各种价值观的设定甚至权力意志。自然
期刊
摘 要:“文”是身体之踪迹,身体是“文”的作者,身体在创作过程中表现自己。表演是艺术化的身体活动,是以身体为核心的艺术门类。近年大陆上映的“小妞电影”里,女演员发挥自己的身体特性,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身体美学视阈看“小妞电影”,不但能看到女性身体作为“物”之内涵,更能看到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趋势和目的。  关键词:身体美学;表演;小妞电影;女性  近年来,“小妞电影”异军突起,形成了一种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发展到艺术创作领域,引起学界对其审美的研究与反思。人工智能美学建立在机器与肉身的关系基础上,与身体美学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自古希腊以来,灵魂/精神/心灵与肉体/物质/肉身的等级制话语主导身体美学的表达和书写,近代时期机器美学的发展使得肉身的机器化表述依然处于外在精神实体的统治下,同时亦为肉身的理性化和肉身基础上的身心合一开辟了道路。人工智能则沿着机器的理性肉身化发展,逐渐遭到了是否具
期刊
摘 要:论地域文化对风景油画写生的影响从地域文化出发,结合笔者在庆源古村写生的经历,先简述庆源村的地域文化,再阐述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对风景油画写生产生的影响,探求地域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中国油画风景回归本土的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风景油画;庆源古村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表现了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1]。不同区域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
期刊
摘 要:《当代蒙古族女性·系列》人物造型采用意象方法,延续写实的方式,画面人物都以端庄的表情呈现,整个画面也尽力营造简洁、轻松的生活环境与方式。通过对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总结,分析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特征,并以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在自身创作中的运用与反思,从多方面对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探索,提出发展创新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
期刊
摘 要:历史上关于“文质”之争由来已久。唐朝初年受唐太宗影响,“文、质”之辩到盛唐时期急需一个合理的解释。处于盛唐时期的张怀瓘经过总结对“文质”之须进行了重新的阐释。从张怀瓘理论形成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先质后文”思想理论的提出与影响,并且从中试图寻找对现在书法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张怀瓘;盛唐;先质后文;美学思想  一、关于“文”与“质”  关于“文
期刊
摘 要:灾难文学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领域,大多数学者会关注灾难文学中给予人类生命、人性与情感价值的启示,而较少关注灾难文学的文本意义。优秀的灾难文学作品中对环境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环境色彩的描写。法国作家加缪的《鼠疫》和我国作家张翎的《余震》作为经典的灾难文学作品,其中环境色彩的描写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塑造了立体化的人物,产生了独特的审美体验,生发出独有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世纪音乐、第三浪潮音乐、拼贴音乐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恩雅的音乐被普遍定义为新世纪音乐,目前中国对恩雅研究相对有限,外国文献也多集中在对其生平的介绍和唱片推广方面。本文将从新世纪、第三浪潮、拼贴这三种音乐风格的内涵与外延、恩雅音乐风格分析的角度出发,力图诠释这三种音乐风格的异同和恩雅音乐的定位。  关键词:新世纪音乐;第三浪潮音乐;拼贴音乐;恩雅;音乐风格  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
期刊
摘 要:绘画符号揭露画作的内涵,是画家的想法、理念、描绘手段、情感等融汇的产物。蒙克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具有隐喻性的符号,它们类似文学家笔下的语句功能以视觉化的图像方式呈现,在观者和作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溯源符号、解读符号、整理符号等三大方面阐释蒙克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绘画;符号;蒙克  一般认为,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且代表另一事物时,它的功能就被称为“符号功能”,承担这种功能的事物被
期刊
摘 要:临摹是学习书法和绘画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驱使学习者自觉地反复推敲其技法和用意,继而获得有助于专业成长的法则,提升专业技能。尤其要取法乎上,临摹传统经典作品,避免盲目探索,少走弯路。对于工笔花鸟的初学者而言,宋人小品中的《枇杷山鸟图》即为绝佳的范本。当然,在临摹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产生错误的想法和做法,给学习带来一些阻碍。为此,要敢于探索,在不断试错中寻找方法,以此习得精湛的技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