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90后及95后占据消费市场的高地,而他们使酒店推上“社交”的风口,传统酒店重视品质服务而轻视交会互动的服务特点已经成为未来酒店发展的巨大限制,社交型酒店模式的构建才是未来酒店行业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社交酒店;新型模式;有形;无形
一、兴起背景
随着青年人群体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被提出。互联网时代过于快速和高效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变得“高人际”却“低陪伴”。其“独生”的成长背景、“独立”的成长教育使其对梦想的生活方式产生别样的希冀。由此衍生出的“情怀式”消费也为酒店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社交型酒店在国内逐渐成为风潮,主要集中在中端酒店,首旅如家、华住、铂涛以及亚朵等酒店集团纷纷推出社交型酒店品牌,或者强调酒店的社交功能等。
二、概念界定
社交型酒店可以理解为是借助酒店的开放性和连通性,进一步强化其社交功能的一种生活方式酒店,满足新时代人们享受社交、乐于分享的需求与喜好。酒店里精心设计的公共区域和功能区,创意有趣的主题活动和派对,轻松休闲的互动氛围等等,都能够吸引客人走出房间,来到酒店的公共空间享受社交、交流、分享。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城中和社区的人们将酒店作为结识朋友、朋友聚会、商务社交的新选择。
三、案例分析——以ZMAX潮漫酒店与M社交酒店为例
2014年10月22日,全国第一家社交连锁酒店品牌——潮漫酒店在重庆开业,定位为全球潮牌社交酒店,把“Colorful Living”价值主张融入到酒店场景之中,倡导Enjoy Colorful 的出行体验。ZMAX潮漫致力于为新一代的住宿旅客打造潮流社交文化,从设施环境到氛围再到人为感染,使客人从酒店本身感受到舒适与温暖,只不过过于注重酒店自身对与客人的社交文化,而不是增加客人与客人的社交。
2016年 6月在新加坡开幕的M社交酒店(M Social Hotel)是千禧国敦酒店(Millennium & Copthorne Hotels)旗下主打年轻消费者的一家连锁酒店。M社交酒店能善于抓住年轻人喜欢的方向,搭配嘻哈等各种元素,同时建设居家的客房,不仅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同时也让有相同爱好的客人之间能够彼此交流。只是过于注重环境因素而不结合设施。
四、模式构建
(一)基本构建与体现
社交型酒店的新型模式构建,是指将酒店原有的“有形”的社交模式加以改造并进行增值,使大堂、酒吧等原有场所具有更多的功能,使“酒店”不再只是“酒店”。同时,开创出一种新型的“无形”的模式,将酒店与互联网结合,为顾客提供一个新型社交平台,使顾客与顾客之间能够进行沟通交流。有形的模式构建:以起居室的概念设计酒店大堂,温馨式的灯光,家居式桌椅可供休息,摆设多种绿植盆栽,铺设家用地毯,以及添设液晶电视等,从装潢与环境使客人可以舒服自在得交流,并感到宾至如归。在酒吧添加自助调酒的功能,客人可自创鸡尾酒,由“设计师”自由为鸡尾酒命名,并且分享这杯鸡尾酒创作背后的故事。在康乐中心举办活动,游泳主题派对、健身经历交流、电子竞技、棋牌比赛等,使客人在这些活动中建立友谊,搭建另一种社交圈。餐厅设立长桌,就餐人员随机分配,聚光灯的照耀下,客人在用餐时从陌生到相识。宴会厅举办交流会、展览会等,LED灯光的照耀下,使作品更璀璨闪耀,增进共同爱好者的交流,购进音响设备,使宣传更具立体感。无形的模式构建:设计与开发酒店社交APP,其咨询与酒店举办的社交活动实时同步,并增设酒店聊天室等,使线上线下结合。在客户入住酒店连接无线网络时即自动链接酒店官方网站,向客户展示酒店的新型社交模式,并使其通过下载酒店社交APP进行网络认证,从而通过此软件实现酒店线上线下的社交互动,了解并参与其中从中。国际连锁品牌酒店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微博、微信两种社交媒体上,尤以官方微博占绝对优势。 而我国的酒店使用最多的也是微博和微信。APP使用人数少,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这种传统型酒店向社交型酒店转变的新型体验模式,致力于打造一种“强交互式”的社交“情境”,从而让客人获得不同于自身惯有生活内容的一种别样的酒店经历。目的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良好的相处模式。
(二)社交型酒店面临的困境
(1)成本高。打造社交型酒店会增加酒店本身的成本,对于投资人和加盟商来说,加大空间的投入,增加酒店自身成本,能否取得更高的收益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很多企业因成本过高不愿投入其中。(2)消费人群有所限制。社交型酒店主要面向中青年群體,以中高端酒店为主,因此限制了商务型人员和老年人的参与和入住。同时中国的社交型酒店基本在模仿国外成功案例,创新点不够突出,因此有些部分并不适合国内人士。(3)过度开拓公共区域。社交型酒店着重社交二字,注重公共区域的开阔与建设,因此,入住者的私人空间——客房大小便受到一定限制。(4)难以引起消费者的重视。社交媒体应用中,酒店员工除了要有较高的文案水平,还需要有极其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同时具有时效性的信息要求营销人员及时灌输社会热点事件并找到与酒店宣传单切入点,所以在此过程中容易忽视信息的时效性,从而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与重视。
五、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验为主,情怀当道,传统酒店重视品质服务而轻视交会互动的服务特点已经成为未来酒店发展的巨大限制,社交型酒店模式的构建才是未来酒店行业发展的主流。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于荀,1971年生,男,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酒店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郝思瑶,1996年生,女,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林婷婷,1995年生,女,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关键词:社交酒店;新型模式;有形;无形
一、兴起背景
随着青年人群体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被提出。互联网时代过于快速和高效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变得“高人际”却“低陪伴”。其“独生”的成长背景、“独立”的成长教育使其对梦想的生活方式产生别样的希冀。由此衍生出的“情怀式”消费也为酒店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社交型酒店在国内逐渐成为风潮,主要集中在中端酒店,首旅如家、华住、铂涛以及亚朵等酒店集团纷纷推出社交型酒店品牌,或者强调酒店的社交功能等。
二、概念界定
社交型酒店可以理解为是借助酒店的开放性和连通性,进一步强化其社交功能的一种生活方式酒店,满足新时代人们享受社交、乐于分享的需求与喜好。酒店里精心设计的公共区域和功能区,创意有趣的主题活动和派对,轻松休闲的互动氛围等等,都能够吸引客人走出房间,来到酒店的公共空间享受社交、交流、分享。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城中和社区的人们将酒店作为结识朋友、朋友聚会、商务社交的新选择。
三、案例分析——以ZMAX潮漫酒店与M社交酒店为例
2014年10月22日,全国第一家社交连锁酒店品牌——潮漫酒店在重庆开业,定位为全球潮牌社交酒店,把“Colorful Living”价值主张融入到酒店场景之中,倡导Enjoy Colorful 的出行体验。ZMAX潮漫致力于为新一代的住宿旅客打造潮流社交文化,从设施环境到氛围再到人为感染,使客人从酒店本身感受到舒适与温暖,只不过过于注重酒店自身对与客人的社交文化,而不是增加客人与客人的社交。
2016年 6月在新加坡开幕的M社交酒店(M Social Hotel)是千禧国敦酒店(Millennium & Copthorne Hotels)旗下主打年轻消费者的一家连锁酒店。M社交酒店能善于抓住年轻人喜欢的方向,搭配嘻哈等各种元素,同时建设居家的客房,不仅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同时也让有相同爱好的客人之间能够彼此交流。只是过于注重环境因素而不结合设施。
四、模式构建
(一)基本构建与体现
社交型酒店的新型模式构建,是指将酒店原有的“有形”的社交模式加以改造并进行增值,使大堂、酒吧等原有场所具有更多的功能,使“酒店”不再只是“酒店”。同时,开创出一种新型的“无形”的模式,将酒店与互联网结合,为顾客提供一个新型社交平台,使顾客与顾客之间能够进行沟通交流。有形的模式构建:以起居室的概念设计酒店大堂,温馨式的灯光,家居式桌椅可供休息,摆设多种绿植盆栽,铺设家用地毯,以及添设液晶电视等,从装潢与环境使客人可以舒服自在得交流,并感到宾至如归。在酒吧添加自助调酒的功能,客人可自创鸡尾酒,由“设计师”自由为鸡尾酒命名,并且分享这杯鸡尾酒创作背后的故事。在康乐中心举办活动,游泳主题派对、健身经历交流、电子竞技、棋牌比赛等,使客人在这些活动中建立友谊,搭建另一种社交圈。餐厅设立长桌,就餐人员随机分配,聚光灯的照耀下,客人在用餐时从陌生到相识。宴会厅举办交流会、展览会等,LED灯光的照耀下,使作品更璀璨闪耀,增进共同爱好者的交流,购进音响设备,使宣传更具立体感。无形的模式构建:设计与开发酒店社交APP,其咨询与酒店举办的社交活动实时同步,并增设酒店聊天室等,使线上线下结合。在客户入住酒店连接无线网络时即自动链接酒店官方网站,向客户展示酒店的新型社交模式,并使其通过下载酒店社交APP进行网络认证,从而通过此软件实现酒店线上线下的社交互动,了解并参与其中从中。国际连锁品牌酒店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微博、微信两种社交媒体上,尤以官方微博占绝对优势。 而我国的酒店使用最多的也是微博和微信。APP使用人数少,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这种传统型酒店向社交型酒店转变的新型体验模式,致力于打造一种“强交互式”的社交“情境”,从而让客人获得不同于自身惯有生活内容的一种别样的酒店经历。目的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良好的相处模式。
(二)社交型酒店面临的困境
(1)成本高。打造社交型酒店会增加酒店本身的成本,对于投资人和加盟商来说,加大空间的投入,增加酒店自身成本,能否取得更高的收益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很多企业因成本过高不愿投入其中。(2)消费人群有所限制。社交型酒店主要面向中青年群體,以中高端酒店为主,因此限制了商务型人员和老年人的参与和入住。同时中国的社交型酒店基本在模仿国外成功案例,创新点不够突出,因此有些部分并不适合国内人士。(3)过度开拓公共区域。社交型酒店着重社交二字,注重公共区域的开阔与建设,因此,入住者的私人空间——客房大小便受到一定限制。(4)难以引起消费者的重视。社交媒体应用中,酒店员工除了要有较高的文案水平,还需要有极其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同时具有时效性的信息要求营销人员及时灌输社会热点事件并找到与酒店宣传单切入点,所以在此过程中容易忽视信息的时效性,从而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与重视。
五、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验为主,情怀当道,传统酒店重视品质服务而轻视交会互动的服务特点已经成为未来酒店发展的巨大限制,社交型酒店模式的构建才是未来酒店行业发展的主流。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于荀,1971年生,男,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酒店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郝思瑶,1996年生,女,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林婷婷,1995年生,女,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