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对家庭、学校及社会造成了严重伤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互联网+专业干预”的对策,充分利用互联网特性,减少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专业干预
一、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心理危机指的是当个体突遇突发或重大挫折时,使得正常生活突变,而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目前,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随着“00后”入校,这一特殊群体,身心发展迅速且不成熟,情绪极易波动。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救助或医疗治疗,使其尽快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状态。心理危机干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整个校园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力量匮乏、干预能力差
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从业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学习,而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需要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非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可以处理某些常见的、一般的心理问题。但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等相关问题时,往往难以胜任。当下,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缺少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队伍,导致心理危机干预质量低下,时常发生惨剧。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咨询覆盖面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很多学生都是应付性学习,以至于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正确对待,更不能进行心理调节。仅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目前,各大高校虽然普遍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及错误认知,不乐意到咨询中心,导致咨询的覆盖面特别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三)缺乏与专业心理治疗机构的合作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在处理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等相关问题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病性辨别及相应的诊断力,不得不去相应的心理治疗机构诊断,但是某些学生非常排斥去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导致干预受阻,可能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目前,高校与专业心理医疗机构的合作及其稀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缺乏多元化的支持体系
现实背景下,很多高校认识到心理危机的危害性,越来越重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措施。很多高校建立了以学校、家庭与学生进行“三位一体”的辅助体系,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缺乏专业干预人员的有效指导等多方面的影响,无法全面的普及心理健康相關知识。在大多数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缺乏政府、教育部、专业心理医疗机构、社会等多元化的支持,导致危机干预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危机“专业干预”对策探究
(一)成立专业的心理“互联网+专业干预”团队
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化程度是提升危机干预品质的关键因素,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是提高危机干预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急需重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互联网+”技能及专业化建设,提高危机干预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时高校应该按照在校学生人数比例,招募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面的老师,形成高质量的“校—院—班”三级心理危机专业干预团队。三级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成员之间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沟通,共享信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专业干预”团队收集的数据为基础,动态跟踪,同时辅助网络治疗等手段,高效的处理高校所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二)与网上课堂结合,创新教学,提高咨询覆盖面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以传统的必修课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互联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心理专题讲座等,加大普及力度,针对普遍发生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推送,通过网络课堂的形式,将心理危机相关的知识以多样化的、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对心理危机有了正确的认识后,遇到问题时不会拒绝咨询,而是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专业的咨询,将问题暴露,危机干预团队及时帮扶,减少危害。
(三)与全国专业的心理治疗水平机构合作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有些学生排斥去专业的心理医疗机构咨询或就诊,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加强与专业心理治疗机构的合作。高校可以聘请相关方面的心理或精神科医生来校坐诊,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随时保持医生与专业干预团队人员的沟通交流;同时可以举行视频培训、特殊案例探讨会议等形式加强高校专业干预团队成员的鉴别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专业干预团队人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去专业的心理医疗医院考察见习,从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提高心理危机实战干预能力。
(四)建立“六位一体”的多元化支持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要想取得预期的干预效果,需要联合政府、专业心理医疗机构、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组成“六位一体”的心理辅导模式。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及资金投入是保障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政府出台相关的规定,明确各机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根据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更加高效的完成危机干预工作。建立“六位一体”的多元化支持体系,政府加强监控力度,各部门全方位、多渠道的为学生提供帮助,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保障校园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进行“专业干预”是一种全新的干预模式,不仅拓宽心理危机干预的渠道,同时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补充与有力支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加强互联网专业干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伤害降到最低。网络时代,借助信息化手段,心理危机“专业干预”与时俱进,营造和谐的校园和稳定的社会。
作者简介:
薛海英(1986-),女,汉族,山东青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移动计算、数据融合技术、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专业干预
一、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心理危机指的是当个体突遇突发或重大挫折时,使得正常生活突变,而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目前,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随着“00后”入校,这一特殊群体,身心发展迅速且不成熟,情绪极易波动。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救助或医疗治疗,使其尽快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状态。心理危机干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整个校园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力量匮乏、干预能力差
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从业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学习,而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需要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非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可以处理某些常见的、一般的心理问题。但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等相关问题时,往往难以胜任。当下,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缺少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队伍,导致心理危机干预质量低下,时常发生惨剧。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咨询覆盖面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很多学生都是应付性学习,以至于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正确对待,更不能进行心理调节。仅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目前,各大高校虽然普遍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是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及错误认知,不乐意到咨询中心,导致咨询的覆盖面特别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三)缺乏与专业心理治疗机构的合作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在处理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等相关问题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病性辨别及相应的诊断力,不得不去相应的心理治疗机构诊断,但是某些学生非常排斥去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导致干预受阻,可能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目前,高校与专业心理医疗机构的合作及其稀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缺乏多元化的支持体系
现实背景下,很多高校认识到心理危机的危害性,越来越重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措施。很多高校建立了以学校、家庭与学生进行“三位一体”的辅助体系,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缺乏专业干预人员的有效指导等多方面的影响,无法全面的普及心理健康相關知识。在大多数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缺乏政府、教育部、专业心理医疗机构、社会等多元化的支持,导致危机干预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危机“专业干预”对策探究
(一)成立专业的心理“互联网+专业干预”团队
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化程度是提升危机干预品质的关键因素,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是提高危机干预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急需重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互联网+”技能及专业化建设,提高危机干预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时高校应该按照在校学生人数比例,招募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面的老师,形成高质量的“校—院—班”三级心理危机专业干预团队。三级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成员之间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沟通,共享信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专业干预”团队收集的数据为基础,动态跟踪,同时辅助网络治疗等手段,高效的处理高校所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二)与网上课堂结合,创新教学,提高咨询覆盖面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以传统的必修课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互联网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心理专题讲座等,加大普及力度,针对普遍发生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推送,通过网络课堂的形式,将心理危机相关的知识以多样化的、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对心理危机有了正确的认识后,遇到问题时不会拒绝咨询,而是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专业的咨询,将问题暴露,危机干预团队及时帮扶,减少危害。
(三)与全国专业的心理治疗水平机构合作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有些学生排斥去专业的心理医疗机构咨询或就诊,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加强与专业心理治疗机构的合作。高校可以聘请相关方面的心理或精神科医生来校坐诊,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随时保持医生与专业干预团队人员的沟通交流;同时可以举行视频培训、特殊案例探讨会议等形式加强高校专业干预团队成员的鉴别能力。与此同时,高校专业干预团队人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去专业的心理医疗医院考察见习,从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提高心理危机实战干预能力。
(四)建立“六位一体”的多元化支持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要想取得预期的干预效果,需要联合政府、专业心理医疗机构、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组成“六位一体”的心理辅导模式。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及资金投入是保障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政府出台相关的规定,明确各机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根据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更加高效的完成危机干预工作。建立“六位一体”的多元化支持体系,政府加强监控力度,各部门全方位、多渠道的为学生提供帮助,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保障校园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进行“专业干预”是一种全新的干预模式,不仅拓宽心理危机干预的渠道,同时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补充与有力支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加强互联网专业干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伤害降到最低。网络时代,借助信息化手段,心理危机“专业干预”与时俱进,营造和谐的校园和稳定的社会。
作者简介:
薛海英(1986-),女,汉族,山东青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移动计算、数据融合技术、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