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对学生孝心教育的方法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19791013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中国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将孝道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亲子关系是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其成长过程中首先要遇到的一种人际关系。个体只有在学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之后,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会如何调整和处理其他人际关系,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等等。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很难想象他会去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不可能奢望他会去爱他人、爱事业、爱祖国、爱人类。所以,孝道应该作为道德底线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成为道德底线中的重要规范。在当今社会,孝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赋予“孝”更深刻的内涵,不仅要求我们对父母尽儿女之孝,还提倡我们尊老爱幼、扶弱济贫,要求我们对祖国尽忠心和对社会有责任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氛围,做到以情感人,这是进行孝心教育的基础
   1、在活动中育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应开展办孝心手抄报、读孝心文章、讲孝心故事、吟诵孝心诗歌、“我谈孝心”作品征集,组织开展孝心“找榜样、学典型”演讲比赛,组织观看孝心主题影片如《我的兄弟姐妹》《亲情树》等;教会学生传唱“孝心歌曲”,如:《父亲》、《母亲》、《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等,组织编印孝心校本教材,举办“孝心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等形式,着力营造孝心教育的浓厚氛围,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 ?从而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孝心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是德育的共性,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渗透意识,依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品质实际、挖掘教材中孝敬父母教育的内容,进行渗透,做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
   3、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这会使他们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为实施亲情行动做好准备。
   二、引导学生将这种孝心情感转变为行动,这是进行孝心教育的关键
   1、引导学生与父母多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和督促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增进情感,让每个学生明白:多体贴父母的辛苦,减轻他们的负担,养成良好的习惯,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孝敬父母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2、引导学生多体验。在假日里安排开展如"今天我当家"等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3、引导学生多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适时引导和督促学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如:帮父母做家务:洗衣服、做饭、整理家务、买菜;给父母洗脚,出门在外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在父母生日时给他们送去自己的祝福等等,而且这种孝心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直至终身。
   三、家校、社校互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进行孝心教育的延伸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犹如鸟的两个翅膀,缺哪一个翅膀鸟都飞不高。所以对学生的孝心教育应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利用开家长会及家访等机会培训、教育家长;开展家长和孩子共成长活动,让家长做孝心的表率;开展写“孝心周记”活动,鼓励同学们将自己的孝敬行为记录下来,每篇周记后都由家长签上意见;开展 “小孝星”评选活动,由家长填写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心灵的沟通。
   其次,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孝心教育的效果也起着重要影响,学校应主动与当地社区取得联系,大力评选、宣传本村、社孝敬老人的模范及他们的事迹,共创良好的育人大环境。
   第三,要逐步探索建立起科学的相关德育和孝心的评价体系,促进孝心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这是促进孝心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制度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应逐步将“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等方面的表现与中、高考成绩挂钩,作为学生升学、入伍、就业的重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使孝心教育由学校向社会延伸,形成人人以孝敬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他文献
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我做了以下尝试性地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1、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全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实施有效教育,首先是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就是教师要注意单亲家庭孩子的表现,“察其颜而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就是要听取班里同学的反映,进行家庭访问,事实表明,部分单亲家
期刊
1.计算机机房教学  3.1日常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使用机房网络教学控制软件,可以把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这是一种专用电脑网络的平台,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活动。机房网络教学控制软件具有的广播、分发作业、收取作业、语音教学、多屏监控、演示、黑屏、远程关机、设置、远程配置、远程命令、文件传输、网上影院、网络管
期刊
随着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各地区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学校合并战略,九年制学校越来越多。不可否认,九年制学校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对人、财、物的统筹管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九年制办学并不是学校之间的简单合并。如何充分发挥合并优势促进师资资源的优化组合,取得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课题。  一.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期刊
一、以真心待人,激活班子活力  我认为,校长的本事不是拿手中的权利去压人、吓人、整人、害人,而是以真心去待人,想他人之所想,扬他人之所长。要多观察、多交往、多同班子中人商议事情,集思广益,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每个人的作用,要敏锐地发现同志们的长处、办事的能力和独特的风格,从中体察同伴们的长处,按人安位,大胆放权,让班子的每一个成员努力地放心地去干他自己的工作。这样做,大家干起事情来有使不完的劲,用不
期刊
创建寄宿制学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我中心校现在和将来一个时期的面临和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和首要任务。  一、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从我中心校目前情况来看,现有16所学校(9所完校、1所初中、6所简易小学),68个教学班,128名教师,1027名学生(小学851人,初中173人)。如按教育对象学生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8;班级与教师的比例为1:2。从这个层面
期刊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识字的一个目标,也是作文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自由和能力。  一、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着手。  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人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我的体会是
期刊
1.引言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发展英语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2.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  具有比其它媒体更加优越的综合  
期刊
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就现行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如何结合实际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我将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讨。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
期刊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教学理念急需转变。因此,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发展方面浅显思考复述于后,于大家交流。  一、领导在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中要身告土卒  第一,领导要带头学习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所学校的主要首当其中是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应当通过电视节目、信息网络、文件资料和培训考查的条件和机会,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理解其中内涵,并且把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资料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