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在活动中他们已经有了做计划的丰富经验,如何让计划真正支持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适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尝试的。
最近我们进行了“美食节”和“世界节”的活动,孩子们每天都在积极主动地谈论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们尝试以此为契机,将幼儿固有的计划形式打破,从计划形式的自主开始,给孩子们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和机会。
大班幼儿做计划的形式及表现
我们不规定计划的形式,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计划。开始,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大多数幼儿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做计划——在纸上画计划。慢慢地,有一些幼儿直接进区游戏,也有一些幼儿尝试着找老师或朋友说一说,制订口头计划。观察发现,口头计划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有些幼儿已经明确了一段时间内的持续活动计划,在每天的活动前后口头做一些调整;临时出现的自发游戏,引发了幼儿之间的共鸣,一同商量游戏;幼儿自己计划的内容已经完成,想加入他人游戏;有时,有的幼儿喜欢先转一转,观察他人游戏,再选择游戏;来晚或者一段时间内没有来园的幼儿也经常做口头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计划大致有三种形式:个人计划、同伴计划(两人)、小组计划。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发现,不能片面去看幼儿不同计划形式的选用,同样一种计划形式,幼儿的思考和游戏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同样是做个人计划,有的孩子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与同伴交往,经常独自游戏;而有的孩子是因为希望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制订了个人的连续计划。对于同伴计划,不同的幼儿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是两人是好朋友,能够商量着共同进行活动;有的是其中一个人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请求同伴帮助完成自己的想法。对于小组计划形式,我们也观察到了不同的方式,有的是几个孩子在历来的活动中经常合作,关系良好,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希望共同探索;也有的是由某一幼儿发起一个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推动活动进程。
在学习环中观察、分析幼儿的计划
我们支持的前提应当是在活动中观察,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个性特点以及对计划与自己活动关系的理解,通过对幼儿计划-操作-回顾的整个主动学习过程进行连贯分析,了解幼儿的计划在活动中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对孩子的区域游戏进行了连续观察,在计划-操作-回顾的学习环中,发现孩子们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见下表。
在观察和分析中我们发现,不能单一去看幼儿的计划形式是好或者不好,也不能只关注幼儿的计划是简单或者复杂,而要通过在计划-操作-回顾的学习环中,观察幼儿连续性的表现与表达,从幼儿在活动前期的准备、如何分工合作、活动的步骤等多维度去分析幼儿的计划,并提供适宜的支持。
教师支持
针对幼儿表现1“有简单的计划,但在活动中未按计划实施,在活动总结时分享调整后的活动,没有提及自己的原计划”,首先,要分析幼儿未按计划进行自己的游戏是偶尔为之,还是经常不按照计划进行活动,如果是经常不按照自己的计划活动,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由于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可以在活动前与幼儿聊一聊自己想做的、近期感兴趣的事等等,帮助其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如果幼儿有计划意识,但缺乏实施计划的能力,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点和原有经验入手,通过同伴的经验分享、教师的隐性支持给予幼儿更多尝试的机会,支持幼儿完成自己的计划;如果幼儿的主动性、坚持性不足,可以运用小组内同伴支持、分享环节分享幼儿活动进程以及下一步计划——搭建活动大厦(把每一次的活动记录下来,成为一层大厦,并且计划下一次的活动内容)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升主动性、坚持性。需要教师在多次观察、分析后,了解真正的原因,及时提供适宜的支持。
针对幼儿表现2“有简单计划,基本按计划操作,但未围绕计划回顾”和3“有简单计划,能按计划操作,并围绕计划回顾”,可以请这两个层级的小朋友在分享的过程中了解彼此对于计划与结果关系的理解。例如,在“美食节”主题活动中,活动区中有两组幼儿,他们最初都接到了红酒庄园小朋友的订单,计划为红酒庄园服务。第一组是尝试制作红酒架,另一组是制作酒瓶,两组小朋友都完成了任务。但对比两组幼儿的回顾,我们发现,制作红酒架小组的幼儿的分享比较关注具体的活动内容(细节描述、问题解决、操作技能),并未提及做酒架的目的,活动结果与自己的活动目标没有过多关联。而制作酒瓶的幼儿,能够提出是由于酒庄的订单所以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并根据酒庄的要求制作了相应颜色和商标的酒瓶。可见,这两组幼儿对于计划的理解不同。因为教师在计划-操作-回顾的整个过程中的持续观察,使得在最后的回顾环节发现了幼儿对计划与目标的理解存在差异,进而提供支持——请制作酒瓶组的幼儿帮助制作红酒架小组的幼儿进行点评和回顾,帮助他们将计划与最终的目标进行关联。
针对幼儿表现3,教师应支持幼儿的想法,可以在分享中通过同伴建议等方式尝试产生新的计划。
针对幼儿表现4,鼓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和创意,帮助他们成功地完成,从而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在同伴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完善丰富自己的活动。例如,在“美食节”的主题活动下,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兴趣,活动也更加丰富多样,制作巴西烤串的这一组幼儿,他们前期有自己的计划,但在活动的不断推进中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最初,他们的计划是制作巴西烤串、钱币,并分工售卖,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提了很多问题和建议,促使他们又出现了很多新的想法。如,有小朋友提出“钱不够怎么办”,他们尝试迁移生活经验,用二维码扫一扫付款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小朋友提出“不同品类的串价格为什么都一样,是不是应该不同”,他们在计划中丰富了做菜单的内容;有小朋友提出“人太多,等待时间太长”,他们邀请小伙伴帮助发号等位,计划在烤串旁边搭一个小型自助烧烤架,可以自助烧烤和加热……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他们把日常经验迁移到整个活动中,不断调整和更新活动。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体,每一个环节和游戏都是孩子们提起的,并且一步步地深入推进,他们在不同的计划中实现着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在思考,老师做什么呢?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兴趣,鼓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把孩子的每一个突发奇想都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去思考,协助他们成功地完成。
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计划-操作-回顾,不断循环,老师的观察、分析、支持也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计划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从幼儿自主自发的计划中,了解幼儿的活动,让计划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一部分,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最近我们进行了“美食节”和“世界节”的活动,孩子们每天都在积极主动地谈论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们尝试以此为契机,将幼儿固有的计划形式打破,从计划形式的自主开始,给孩子们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和机会。
大班幼儿做计划的形式及表现
我们不规定计划的形式,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计划。开始,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大多数幼儿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做计划——在纸上画计划。慢慢地,有一些幼儿直接进区游戏,也有一些幼儿尝试着找老师或朋友说一说,制订口头计划。观察发现,口头计划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有些幼儿已经明确了一段时间内的持续活动计划,在每天的活动前后口头做一些调整;临时出现的自发游戏,引发了幼儿之间的共鸣,一同商量游戏;幼儿自己计划的内容已经完成,想加入他人游戏;有时,有的幼儿喜欢先转一转,观察他人游戏,再选择游戏;来晚或者一段时间内没有来园的幼儿也经常做口头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计划大致有三种形式:个人计划、同伴计划(两人)、小组计划。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发现,不能片面去看幼儿不同计划形式的选用,同样一种计划形式,幼儿的思考和游戏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同样是做个人计划,有的孩子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与同伴交往,经常独自游戏;而有的孩子是因为希望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制订了个人的连续计划。对于同伴计划,不同的幼儿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是两人是好朋友,能够商量着共同进行活动;有的是其中一个人思维比较活跃,有自己的想法,请求同伴帮助完成自己的想法。对于小组计划形式,我们也观察到了不同的方式,有的是几个孩子在历来的活动中经常合作,关系良好,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希望共同探索;也有的是由某一幼儿发起一个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推动活动进程。
在学习环中观察、分析幼儿的计划
我们支持的前提应当是在活动中观察,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个性特点以及对计划与自己活动关系的理解,通过对幼儿计划-操作-回顾的整个主动学习过程进行连贯分析,了解幼儿的计划在活动中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对孩子的区域游戏进行了连续观察,在计划-操作-回顾的学习环中,发现孩子们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见下表。
在观察和分析中我们发现,不能单一去看幼儿的计划形式是好或者不好,也不能只关注幼儿的计划是简单或者复杂,而要通过在计划-操作-回顾的学习环中,观察幼儿连续性的表现与表达,从幼儿在活动前期的准备、如何分工合作、活动的步骤等多维度去分析幼儿的计划,并提供适宜的支持。
教师支持
针对幼儿表现1“有简单的计划,但在活动中未按计划实施,在活动总结时分享调整后的活动,没有提及自己的原计划”,首先,要分析幼儿未按计划进行自己的游戏是偶尔为之,还是经常不按照计划进行活动,如果是经常不按照自己的计划活动,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由于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可以在活动前与幼儿聊一聊自己想做的、近期感兴趣的事等等,帮助其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如果幼儿有计划意识,但缺乏实施计划的能力,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点和原有经验入手,通过同伴的经验分享、教师的隐性支持给予幼儿更多尝试的机会,支持幼儿完成自己的计划;如果幼儿的主动性、坚持性不足,可以运用小组内同伴支持、分享环节分享幼儿活动进程以及下一步计划——搭建活动大厦(把每一次的活动记录下来,成为一层大厦,并且计划下一次的活动内容)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升主动性、坚持性。需要教师在多次观察、分析后,了解真正的原因,及时提供适宜的支持。
针对幼儿表现2“有简单计划,基本按计划操作,但未围绕计划回顾”和3“有简单计划,能按计划操作,并围绕计划回顾”,可以请这两个层级的小朋友在分享的过程中了解彼此对于计划与结果关系的理解。例如,在“美食节”主题活动中,活动区中有两组幼儿,他们最初都接到了红酒庄园小朋友的订单,计划为红酒庄园服务。第一组是尝试制作红酒架,另一组是制作酒瓶,两组小朋友都完成了任务。但对比两组幼儿的回顾,我们发现,制作红酒架小组的幼儿的分享比较关注具体的活动内容(细节描述、问题解决、操作技能),并未提及做酒架的目的,活动结果与自己的活动目标没有过多关联。而制作酒瓶的幼儿,能够提出是由于酒庄的订单所以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并根据酒庄的要求制作了相应颜色和商标的酒瓶。可见,这两组幼儿对于计划的理解不同。因为教师在计划-操作-回顾的整个过程中的持续观察,使得在最后的回顾环节发现了幼儿对计划与目标的理解存在差异,进而提供支持——请制作酒瓶组的幼儿帮助制作红酒架小组的幼儿进行点评和回顾,帮助他们将计划与最终的目标进行关联。
针对幼儿表现3,教师应支持幼儿的想法,可以在分享中通过同伴建议等方式尝试产生新的计划。
针对幼儿表现4,鼓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和创意,帮助他们成功地完成,从而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在同伴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完善丰富自己的活动。例如,在“美食节”的主题活动下,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兴趣,活动也更加丰富多样,制作巴西烤串的这一组幼儿,他们前期有自己的计划,但在活动的不断推进中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最初,他们的计划是制作巴西烤串、钱币,并分工售卖,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提了很多问题和建议,促使他们又出现了很多新的想法。如,有小朋友提出“钱不够怎么办”,他们尝试迁移生活经验,用二维码扫一扫付款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小朋友提出“不同品类的串价格为什么都一样,是不是应该不同”,他们在计划中丰富了做菜单的内容;有小朋友提出“人太多,等待时间太长”,他们邀请小伙伴帮助发号等位,计划在烤串旁边搭一个小型自助烧烤架,可以自助烧烤和加热……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他们把日常经验迁移到整个活动中,不断调整和更新活动。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体,每一个环节和游戏都是孩子们提起的,并且一步步地深入推进,他们在不同的计划中实现着自己的想法。我们也在思考,老师做什么呢?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兴趣,鼓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把孩子的每一个突发奇想都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去思考,协助他们成功地完成。
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计划-操作-回顾,不断循环,老师的观察、分析、支持也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计划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从幼儿自主自发的计划中,了解幼儿的活动,让计划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一部分,更加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