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学结合”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将课堂教学与就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该模式的普遍应用为国内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的平台,丰富了教育资源、完善了教育载体。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从根本上提高此类院校学生的就业实力,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
工学结合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是为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输出具有优质综合素养的应用类人才,在此过程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共同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的校园式的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点融入实习实训中,丰富教育资源,提高其育人实效。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人员的趋于多元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面临观念、心理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在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对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和企业自身的文化类型及运营理念相结合,通过企业实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敬业精神,使其感受到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将在学校学到的职业道德理论付诸于现实的职业行为。既需要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的疏导和教育,又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企业,懂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此外,除了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全面提倡老人带新人的做法外,同时应该不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以更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根本上强化他们的职业素质。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有所增大。在利用工学结合模式培养高职生的过程中,必须以学校教育为基础,进一步鼓励学生脱离校园并走向社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体验从业者思想政治修养的必要性。此时,由于学生同时具备在校生和就业者的身份,因此需要同时受到学校与企业的管理,而学校与企业的教育体系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对学生思想状态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这种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增加了不可控性,造成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难度加大。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状态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在其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人际交往及职业品格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学校以单纯的长期性教育为目标,而企业则以追求盈利为目标,双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初衷也以此目标为核心。因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并且两种教育活动的融合性有待加强。这就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岗位规范或职业标准为主要内容展开。
3.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格的功利化育人倾向,甚至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训实习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再加上不少教师缺少必要的企业实践经验,很难理解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方向,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校园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而学校在参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又进一步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导致教师难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客观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共同实施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与相互配合。但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在此模式下企业发挥的作用未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企业以盈利为主,对利益追求程度高,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通常考虑到成本问题,再加上人才存在一定流动性,因此不少企业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学校的互动不强,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结合得不够紧密。
5.“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高职生源类别多样、层次参差不齐,使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提升,而当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体系,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途径不够丰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
(一)加快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1.精心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融入教材中和课堂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对其产生进一步探索兴趣。通过这种模式还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潮流性,贴近时事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统筹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主题班会、就业指导等课程,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一设置、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确保其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高效性,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把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守则、企业员工的职業道德标准等作为一线教材,拓展教育内容。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特点,把相应职业道德及文化制度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使其得到针对性教育资源,培养他们正确的工作观念、爱岗精神及诚信品质,使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真正作用。
4.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正确心态,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心态和抗压能力。进而使其真正步及工作岗位时也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
工学结合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是为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输出具有优质综合素养的应用类人才,在此过程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共同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的校园式的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点融入实习实训中,丰富教育资源,提高其育人实效。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人员的趋于多元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面临观念、心理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在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对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和企业自身的文化类型及运营理念相结合,通过企业实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敬业精神,使其感受到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将在学校学到的职业道德理论付诸于现实的职业行为。既需要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的疏导和教育,又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企业,懂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此外,除了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全面提倡老人带新人的做法外,同时应该不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以更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根本上强化他们的职业素质。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有所增大。在利用工学结合模式培养高职生的过程中,必须以学校教育为基础,进一步鼓励学生脱离校园并走向社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体验从业者思想政治修养的必要性。此时,由于学生同时具备在校生和就业者的身份,因此需要同时受到学校与企业的管理,而学校与企业的教育体系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对学生思想状态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这种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增加了不可控性,造成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难度加大。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状态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在其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人际交往及职业品格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学校以单纯的长期性教育为目标,而企业则以追求盈利为目标,双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初衷也以此目标为核心。因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并且两种教育活动的融合性有待加强。这就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岗位规范或职业标准为主要内容展开。
3.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格的功利化育人倾向,甚至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训实习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再加上不少教师缺少必要的企业实践经验,很难理解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方向,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校园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而学校在参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又进一步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导致教师难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客观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共同实施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与相互配合。但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在此模式下企业发挥的作用未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企业以盈利为主,对利益追求程度高,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通常考虑到成本问题,再加上人才存在一定流动性,因此不少企业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学校的互动不强,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结合得不够紧密。
5.“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高职生源类别多样、层次参差不齐,使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提升,而当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体系,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途径不够丰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
(一)加快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1.精心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融入教材中和课堂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对其产生进一步探索兴趣。通过这种模式还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潮流性,贴近时事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统筹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主题班会、就业指导等课程,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一设置、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确保其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高效性,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把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守则、企业员工的职業道德标准等作为一线教材,拓展教育内容。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特点,把相应职业道德及文化制度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使其得到针对性教育资源,培养他们正确的工作观念、爱岗精神及诚信品质,使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真正作用。
4.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正确心态,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心态和抗压能力。进而使其真正步及工作岗位时也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