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说“不会”怎么办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yun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总爱说“不会”。比如他常做作业到很晚,问原因,回答说“不会”;周末让他帮忙做家务,回答說“不会”。家长很担心孩子没有责任心,该如何引导呢?
   孩子在行为方面出现状况时,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对孩子进行道德判断。比如当孩子常说“不会”,就担心他没责任心。
   其实,这样做有几点坏处:一是激发孩子对立情绪,难以与孩子合力解决问题;二是阻塞交流,很多孩子越大越不喜欢与父母对话;三是让父母止步于简单定论,不愿深入了解事情真相;四是面对评判,即便有的孩子激烈反驳,内心却可能接受了“我不够好”的说法,埋下自卑的种子。
   那么,孩子总说“不会”,父母更合适的做法是什么?
   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应了解孩子为何说“不会”。如果孩子说作业“不会”,他得到了父母的代劳,说做家务“不会”,他得到了坐享其成。
   这个“不会”就像一个神器,一旦说出口,就能“操控”别人,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何乐而不为?甚至,有的孩子会将“不会”当成一条做事捷径,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聪明”。
   所以,很多父母眼中的行为问题,在孩子那里却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主动选择。不能洞察到这个根本分歧,父母就无从协助孩子成长。
   由此可见,每个人的人生风格,都不是凭空而来。
   父母如何看待和对待孩子,是影响人生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己是不是一个急于追求结果的人?当孩子面临困难,正试着慢慢去摸索时,是否为了快捷省事上前指挥,甚至插上两手。自己是不是一个遇到问题容易焦虑的人?看到孩子处于焦灼无解中,也引发自己的不安,失去了陪伴他克服困难的耐心。
其他文献
近日,一位市民在上海浦东南六公路与下盐路交汇处等待红绿灯时,发现了一名主动在路边捡拾垃圾的男孩。此后他又再次发现男孩一路行走,一路捡拾路面垃圾。经了解,这位环保男孩是上海三灶学校八年级的一位学生柏小。柏小的班主任周蓓老师介绍,柏同学平时在学习就踏实认真,品学兼优,有很強的集体荣誉感。   (据021视频3.12)
期刊
最近这两周,我在忙一件事——在德国幼儿园里“陪读”。   虽然云朵之前已经上了一年幼儿园,但是按照新幼儿园的建议,还是得再经历一遍适应期。我们去幼儿园签合同的当天,园长就告知我预留出至少3周的时间来陪伴云朵适应新幼儿园的生活。   在这3周中,我第1周的目标是每天“陪读”1小时。说具体点就是,我每天搬一个小板凳,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看着云朵和别的小朋友玩,1小时后我带云朵回家。第2周的目标是,实现短
期刊
在宁夏银川有两所“特殊”的高中,它们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学生,不仅免收学杂费、住宿费,还给农村户口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它们首届招生时,少人问津,甚至还被当成“骗子学校”,但之后升学率和办学质量跃至全区前列。近18年来,两所高中已为宁夏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培养出了5万多名大学生。   (2月27日《北京青年报》)   “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在贫穷落后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是“奢侈
期刊
春雨满,秧新谷,学子返校齐诵读。2月26日至3月1日,我省14个市州的各级各类学校相继迎来开学报到日,趁着春意渐浓,1400余万学生从年味里走出,回到熟悉的校园和课堂,而翘首盼生归的老师们,正以最具仪式感的“名场面”迎接学生的到来。  严防疫,开学前的一丝不苟   经历了一整个寒假的“封存”,宁静的校园迎来了从各地回归的莘莘学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严防新冠疫情输入校园,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
期刊
最近,有网友爆料天津一中学老师在训话中歧视学生:“你妈妈挣多少钱哪?别怪我瞧不起你,某同学妈妈一年挣的比你妈妈50年挣的都多。”2月27日,當地教育部门发布通告,给予当事教师肖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低岗位等级,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岗位。有论者指出:她说那番话时,也许是出于好心,对不上进的学生“怒其不争”,以刺激学生知耻而后勇。但即便是出于好心,也不能以侮辱伤害来激励他人,作为老师,更是要以美言养
期刊
财政部: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财政部3月5日发布2020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对于财政政策展望,报告提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支持高职院校扩招。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据中国新闻网3.6)  考生带手机进考场  被认定作弊   近日,广西南宁铁路运输法院公开一起考试作弊案审理
期刊
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新规将从3月起施行。惩戒学生可以批评训导不能伤害侮辱、刑责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网络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法治有温度,社会更进步。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3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则,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
期刊
3月1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GF0024-2020)和《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GF0023-2020)正式实施。两项规范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規范标准审定委员会于2020年9月审定通过。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实施。《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发布
期刊
根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在校生2.89亿人,专任教师1792.18万人。   学前教育方面,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在园幼儿4818.26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4%。幼儿园共有专任教师291.3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5.2%。   义务教育方面,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08万所,在校生
期刊
“为了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将继续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通过学区制、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强弱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大幅增加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如何发展义务教育,各地开出的药方总少不了这几味。不过,让人困惑的是,“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断加大供给,家长的择校焦虑却不降反升。对于家长的择校焦虑,一个高频解释是,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还是太少,“僧多粥少”的形势下,热门学校、学区自然受追捧。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