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创新“适”字当头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话题作文开创了“文体不限”时代后,许多考生在“文体创新”上可谓下足了功夫:故事新编式、分镜头式、书信式、日记式、剧本式、简章式、说明书式、病历卡式、电视直播式、广播稿式、广告式、别解式、几何证明式、发帖式、无厘头式等等不一而足,毫不夸张地说,各种表现形式的文体,几乎都在作文中出现过。在此,我对“文体创新”的注意事项做些提醒,希望考生在创新时要“适”字当头。
  
  一、熟悉“适用”文体
  
  郭沫若先生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其实,对于文体创新同样适用。要知道,“推陈出新”的基础在于“陈”竹在胸。不管是哪种文体,其内容、结构、语言等诸方面均有异于其他文体的独特之处,实用文体尤其如此,其在格式称呼、落款等方面皆有硬性规定。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一种“新”文体时,必须熟悉此种文体的表达规范,决不能随心所欲,率意而为。如果事先对某种文体掌握不够,却寄希望于能在考试中超常发挥,恐怕只会弄巧成拙。
  在2008年安徽省的中考中,某考生采用了剧本的形式演绎话题“我在________中得到快乐”,行文中采用“A”“B”“C”来分节,显然不妥,因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分节采用的是“第X幕”的形式。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却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不懂装懂的印象。
  
  二、确定“适题”文体
  
  话题作文尽管不限制文体,但是具体到每一个话题,并不是所有的文体都适合。比如观点鲜明的话题就不太适宜故事新编,因为这会让故事的主旨失之浅显;充满诗情画意的话题则不太适宜长篇大论,因为这会冲淡文章的悠长余味。先根据对话题的理解再来确定适宜的表达方式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做法。200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是“我眼中的色彩”,平实而又富于诗意,如果选择议论性的文体,就极易陷入空洞宽泛的说教泥沼中。此时,我们不妨把“眼中的色彩”还原到生活中,从“色彩”的象征意人手,纯粹圣洁的白色,热情奔放的红色,生意盎然的绿色,深沉忧郁的蓝色,高贵典雅的紫色等等都能让我们浮想联翩,既可以就某一种色彩展开想象,写篇童话;也可以将若干种色彩用分镜头式来聚焦生活,比如某考生以“勤-绿色”“烈-红色”“郁一蓝色”三个镜头来构思文章,层次清晰而又充满新意,自然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
  
  三、选择“适我”文体
  
  尽管在考试之前,考生已经就“文体创新”做好充分准备,但临场时,有些话题还是会让我们措手不及。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扬长避短,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运用属于充满个性化的语言,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体察、感受、认识和思考。尽管“无限风光在险峰”,但千万不要为了所谓创新而去“铤而走险”。比如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基本上是个不拘文体的题目,此时,如果你以说理见长,那就选择议论文来写,什么样的时刻为什么让你温暖;如果你以叙事见长,那就选择记叙文来写那个(些)闪光时刻打动老师,温暖你我;如果你想象丰富,就可以编故事、写寓言来设置悬念演绎动人瞬间;如果你语言优美,擅长抒情,不妨选择散文来表达你对平凡生活中的那个(些)时刻的独特体验。
  
  四、发掘“适体”素材
  
  各种文体对材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话题对素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写记叙文,要发掘富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写议论文,要发掘胜于雄辩
  的事实素材;写散文,要发掘具有独特情感体验的素材;写小说,要发掘情节感人的素材;写童话,要发掘天马行空般想象素材;写寓言,要发掘平凡生活中具有伟大哲理的素材等等。比如同样是写“李白”,根据不同的话题和文体,既可以用来说明“狂放的不羁”,也可以用来书写“生命的孤独”;既可以把他定义为“大唐盛世的代名词”,也可以说成是“空怀抱负的政治家”等等。但无论选用何种素材,都有一个基本的共性要求:常见素材换角度,新颖素材绘亮点,重大素材看细节,细小素材见哲理。总之,我们要根据我们面对的文题、选择的文体来发掘“有效”素材,这样方能“材”源滚滚皆对路,得心应手成佳篇。
  积极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不竭的续航力,对学生作文亦然,不过,文体创新不等于在文体上“求奇”“求怪”,只有合辙规范的创新才能给作文平添魅力。
  
  (责任编辑 潘阳凤)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