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患者在接受普外科手术之后,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式对预防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6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整体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临床上在针对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形成的概率。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预防;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在接受过普外科手术之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的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此类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高。而以往通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在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文章就探讨了患者在接受普外科手术之后,为了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出现,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6.2±5.3)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56.4±5.1)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患者正式接受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能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手术的过程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引导患者了解手术前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1]。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工作,确保手术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配合手术。手术结束后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手术切口护理,对于生活存在困难的患者需要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则主要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式,首先,正式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手术前的恐惧以及焦虑情绪,指导患者提前调整好自己的饮食结构,增加饮水量,减少辛辣以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手术的过程中血液的粘稠度过高。若患者自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以及吸烟等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其次,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临床医师,术中要避免反复对患者的血管进行穿刺,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高浓度溶液或者是刺激性药物的注射过程中,要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注意保护患者静脉血管内膜的完整性。最后,在患者结束手术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检查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状态[2]。同时要做好针对患者的体温护理,发现患者体温过低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保暖护理。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以及有需要的患者需要适当引导其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下肢静脉窦血液回流,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概率。
2结果
3讨论
患者在接受普外科手术之后,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卧床休养周期,而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手术操作的影响以及患者自身康复期间情况的影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相对更高。而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问题,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康复周期,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3]。临床研究显示,在患者接受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通过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人员能够辅助患者调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保证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健康,同时也能够有效疏解患者在康复期间所存在的不良心理,手术过程中做好对患者下肢静脉血管的保護,进而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对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想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概率,就需要对护理方式进行创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解决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概率较高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慧瑛,黄建云,魏亚明,钟明璐,汪传喜.贮存式自体血输注在普外科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28(03):967-971.
[2]许梦梦,孙兆楚,孙杰.急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04):326-330.
[3]何湛,倪德生,朱建敬,陈国梁,胡胜军.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2):393-395.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预防;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在接受过普外科手术之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的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此类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高。而以往通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在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文章就探讨了患者在接受普外科手术之后,为了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出现,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6.2±5.3)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56.4±5.1)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在患者正式接受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能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手术的过程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引导患者了解手术前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1]。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工作,确保手术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配合手术。手术结束后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手术切口护理,对于生活存在困难的患者需要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则主要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式,首先,正式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手术前的恐惧以及焦虑情绪,指导患者提前调整好自己的饮食结构,增加饮水量,减少辛辣以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手术的过程中血液的粘稠度过高。若患者自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以及吸烟等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其次,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临床医师,术中要避免反复对患者的血管进行穿刺,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高浓度溶液或者是刺激性药物的注射过程中,要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注意保护患者静脉血管内膜的完整性。最后,在患者结束手术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检查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状态[2]。同时要做好针对患者的体温护理,发现患者体温过低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保暖护理。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以及有需要的患者需要适当引导其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下肢静脉窦血液回流,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概率。
2结果
3讨论
患者在接受普外科手术之后,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卧床休养周期,而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手术操作的影响以及患者自身康复期间情况的影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相对更高。而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问题,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康复周期,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3]。临床研究显示,在患者接受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通过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人员能够辅助患者调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保证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健康,同时也能够有效疏解患者在康复期间所存在的不良心理,手术过程中做好对患者下肢静脉血管的保護,进而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对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想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概率,就需要对护理方式进行创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解决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概率较高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慧瑛,黄建云,魏亚明,钟明璐,汪传喜.贮存式自体血输注在普外科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28(03):967-971.
[2]许梦梦,孙兆楚,孙杰.急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04):326-330.
[3]何湛,倪德生,朱建敬,陈国梁,胡胜军.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2):39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