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肯耐珂萨人才服务公司总经理David Shen前些日子到成都会友,像很多成都人一样,他们选择了一个茶馆坐下聊天儿。
朋友抓紧时间向David大倒职场苦水。
David耐心听着,待朋友停下来后问他:“你了解我们喝的这个茶吗?”
“竹叶青,我当然知道。”朋友回答他。
“是什么品类?产自哪里?喝这个茶有什么讲究?什么季节出产的最好?”David一股脑问了一堆问题。
朋友愣了一下:“我知道喝就行了,又不是卖茶叶的……”
“他的问题就出在这里”,通过朋友这事儿,David重新琢磨了职场成熟度的问题:“每个人都是有相对极限的,也有一个安全圈,就是所谓的‘成熟’,在这个圈里能轻松应对人事物,会觉得最舒服,但也会‘惯性退回’,也是因为如此,就难于再突破了。”
越成熟越好?
显然不是!
《风尚周报》:怎么理解职场“成熟度”这个问题?
David:在过去的招聘经验中,会发现有的人工作了十年,成熟不成熟是一回事儿,但他却学会了固步自封;有的人工作了三年,但是表现出了很好的职业规划、前途宽广,或许他的薪水更高。你说哪个更“成熟”呢?工作十年的人更明白自己的雷区在哪里,顾虑越来越多,遇到问题就往里缩;工作三年的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工作十年的人可能见什么都是虎。
《风尚周报》:所以对于工作十年的人来说,该在继续成熟前止步?
David:真的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成熟”。比如说练武功的人,刚开始学的时候,学的是套路,但当他学到一定阶段后,就要去否定、打破那些套路。
《风尚周报》:如果我们将“成熟”理解为熟悉职场中的一些“套路”,是否可行?
David:职场无“道”。我们有时候会认为一些职场人很圆滑,误认为那就是“成熟”,其实当周围同事都认为你“圆滑”的时候,不见得是在褒奖。真正在职场中有大智慧的人,是会顺势而为的人,识时务者为俊杰。
《风尚周报》:工作时间长,或者一些特殊行业,是否会催生职场人比较“早熟”?
David:与职场年龄确实不成正比,与行业也没有直接关系,但与职务肯定是相关的。比如说在重复性劳动里,一个有30年驾龄的老司机,经验肯定比开车3年的新手要老道;但在创作性劳动里,不见得一个有30年画龄的画家,比只学画3年的人更有艺术创造力。
《风尚周报》:“倚老卖老”不是在每个行业里都行得通的,是吗?
David:是的,那反倒显得“不成熟”。低境界的职场人才会在乎自己是否老道、成熟,太成熟意味着什么呢——不好打交道、格局太多、城府太深。他们该学会怎么反朴归真。
《风尚周报》:每个人应该都有他的“安全圈”,该怎么跳出来,什么时候跳?
David:“安全圈”在一定时候是必要的,他确实能给你在职场中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工作时间越长,越可能你的“安全圈”越小,可职业拓展性、交际圈都越来越小。跳出“安全圈”是需要推力的,因此随时保持一双观察职场环境的眼睛很重要。不要等到推力到十分时才跳出来,五分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了——你的突破点在哪里?
《风尚周报》:时间会改变人很多东西,有的进步了,比如技能;有的反而消亡,比如激情,在职场中,哪些元素是我们该把握好的?
David:你的闪光点是一定要把握好的,那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我在招聘的时候,在意的就是这个人身上有没有光芒,并且是与众不同的光芒。我不在乎你来自哪里,或者过去的工作中有过什么痕迹,但一定要看见你的闪光点。
《风尚周报》:你们在替企业进行招聘的时候,会不会在意“成熟”问题?
David:坦白说,有的企业还是在乎的,招聘的时候,你会遇到千奇百怪的应聘者,自然也有千奇百怪的招聘方。不过现在的企业不再单一以民营,或者外资,或者合资来界定的,考不考虑,关键是看这个企业的大老板是怎样的风格。
《风尚周报》:怎样的行为在您看来是职场中最不成熟的?
David:欺上瞒下、掩耳盗铃。职场里(不光是办公室里)是没有秘密的。对待工作很简单的两个准则是:用心去工作;站在你上司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好这两点,比苦心追求“成熟”更重要。
朋友抓紧时间向David大倒职场苦水。
David耐心听着,待朋友停下来后问他:“你了解我们喝的这个茶吗?”
“竹叶青,我当然知道。”朋友回答他。
“是什么品类?产自哪里?喝这个茶有什么讲究?什么季节出产的最好?”David一股脑问了一堆问题。
朋友愣了一下:“我知道喝就行了,又不是卖茶叶的……”
“他的问题就出在这里”,通过朋友这事儿,David重新琢磨了职场成熟度的问题:“每个人都是有相对极限的,也有一个安全圈,就是所谓的‘成熟’,在这个圈里能轻松应对人事物,会觉得最舒服,但也会‘惯性退回’,也是因为如此,就难于再突破了。”
越成熟越好?
显然不是!
《风尚周报》:怎么理解职场“成熟度”这个问题?
David:在过去的招聘经验中,会发现有的人工作了十年,成熟不成熟是一回事儿,但他却学会了固步自封;有的人工作了三年,但是表现出了很好的职业规划、前途宽广,或许他的薪水更高。你说哪个更“成熟”呢?工作十年的人更明白自己的雷区在哪里,顾虑越来越多,遇到问题就往里缩;工作三年的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工作十年的人可能见什么都是虎。
《风尚周报》:所以对于工作十年的人来说,该在继续成熟前止步?
David:真的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成熟”。比如说练武功的人,刚开始学的时候,学的是套路,但当他学到一定阶段后,就要去否定、打破那些套路。
《风尚周报》:如果我们将“成熟”理解为熟悉职场中的一些“套路”,是否可行?
David:职场无“道”。我们有时候会认为一些职场人很圆滑,误认为那就是“成熟”,其实当周围同事都认为你“圆滑”的时候,不见得是在褒奖。真正在职场中有大智慧的人,是会顺势而为的人,识时务者为俊杰。
《风尚周报》:工作时间长,或者一些特殊行业,是否会催生职场人比较“早熟”?
David:与职场年龄确实不成正比,与行业也没有直接关系,但与职务肯定是相关的。比如说在重复性劳动里,一个有30年驾龄的老司机,经验肯定比开车3年的新手要老道;但在创作性劳动里,不见得一个有30年画龄的画家,比只学画3年的人更有艺术创造力。
《风尚周报》:“倚老卖老”不是在每个行业里都行得通的,是吗?
David:是的,那反倒显得“不成熟”。低境界的职场人才会在乎自己是否老道、成熟,太成熟意味着什么呢——不好打交道、格局太多、城府太深。他们该学会怎么反朴归真。
《风尚周报》:每个人应该都有他的“安全圈”,该怎么跳出来,什么时候跳?
David:“安全圈”在一定时候是必要的,他确实能给你在职场中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工作时间越长,越可能你的“安全圈”越小,可职业拓展性、交际圈都越来越小。跳出“安全圈”是需要推力的,因此随时保持一双观察职场环境的眼睛很重要。不要等到推力到十分时才跳出来,五分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了——你的突破点在哪里?
《风尚周报》:时间会改变人很多东西,有的进步了,比如技能;有的反而消亡,比如激情,在职场中,哪些元素是我们该把握好的?
David:你的闪光点是一定要把握好的,那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我在招聘的时候,在意的就是这个人身上有没有光芒,并且是与众不同的光芒。我不在乎你来自哪里,或者过去的工作中有过什么痕迹,但一定要看见你的闪光点。
《风尚周报》:你们在替企业进行招聘的时候,会不会在意“成熟”问题?
David:坦白说,有的企业还是在乎的,招聘的时候,你会遇到千奇百怪的应聘者,自然也有千奇百怪的招聘方。不过现在的企业不再单一以民营,或者外资,或者合资来界定的,考不考虑,关键是看这个企业的大老板是怎样的风格。
《风尚周报》:怎样的行为在您看来是职场中最不成熟的?
David:欺上瞒下、掩耳盗铃。职场里(不光是办公室里)是没有秘密的。对待工作很简单的两个准则是:用心去工作;站在你上司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好这两点,比苦心追求“成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