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要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就要通过激趣、设疑、探究、体验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在合作中探究,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激活思维;灵动课堂;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41-02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课堂,是笔者多年来的教学追求。“活”与“动”的教学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语文课堂教学应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一、激活形象思维——激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追寻高效课堂,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理。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学为中心”的高效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文章各部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概括,更要对具体形象进行感知,对作品的情感和审美加以体会、揣摩,要对文本的语言情味和意蕴进行挖掘。语文教学既要發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更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
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句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只要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如,《小鸟和牵牛花》一文,小鸟、凤仙花、小草、牵牛花四个朋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明白:凤仙花、小草没有蔓儿,爬不上大树,陪不了生病的小鸟。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抓“缠”“爬”等动词想象牵牛花往上爬的画面,体会牵牛花为陪伴小鸟付出的努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导为种、以情为根、以悟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借助想象,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快乐学习,与课文产生共鸣,理解、感悟了文本的内涵。
二、激活求异思维——设疑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点拨、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产生感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可以说,在课堂的大舞台上,教师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无法做到“学为中心”,也就不可能有高的质量、高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设疑,去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允许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千万不要给学生泼冷水或当头一棒,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表达,尊重学生的想法。不管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表扬学生的求异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时候,经过再三思考,我设计了人物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的方式,评价文中的人物。在课堂上,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说、评、议,他们各抒己见。不管是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还是喜欢廉颇的知错就改,甚至是赵王的慧眼识才,我都尊重学生的表达,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在发言中,学生的求异思维被激活了。
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那种规范化的教育、标准化的结论,已不复存在;那种僵化的关系、固化的思维,已悄然被打破。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学习热情高涨。
三、激活创新思维——探究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出实践活动的资源,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可采用参观访问、演课本剧、与家长共读、交流读书体会、辩论大赛等多种形式,突破教学的时空,拓宽教学的范围,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获得真知,增长才干。
在语文课堂上,只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不受任何约束去探究、思考,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探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如,教学《寒号鸟》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问:“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思索了一下,就踊跃发言。有一个学生说:“小喜鹊很勤劳。”另一个学生说:“寒号鸟很懒惰。”又有一个学生却说:“寒号鸟很聪明。”我故意问:“哪位同学说对了?”教室里马上像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说:“寒号鸟真的聪明,它挑选崖缝——现成的,当做自己的窝。”另一个补充说:“这叫适者生存。”也有一个学生说:“越是聪明的人越懒惰”……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经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这值得肯定。最后,我对他们的看法进行了评价。这样,在探究中学生自主感悟,获得对课文思想的正确认识。
教师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四、激活艺术思维——体验
钱学森说过:“形象思维是活的,不能死心眼儿。活就是模糊,模糊了才能活。”活的思维是艺术的思维,能从直觉、形象、情感各个角度把握精彩的世界。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允许学生思维的多元性。作为语文教师,应时时处处为学生创造条件,去激活学生的艺术思维,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材中的好多选文,作者会在精彩处留下空白。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在创作方法上,我们把它称作“空筐艺术”。在教学时,只要教师抓住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思维去补白,积极引导学生去想象、体验、思考、感悟,就能激活学生的艺术思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狐狸分奶酪》中,狐狸内心是怎么想的?教师要让学生去自主感悟、体验,进行补白,追求答案的多元化。
总之,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激活学生的各种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在合作中探究,在快乐中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激活思维;灵动课堂;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41-02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活学生思维,构建灵动课堂,是笔者多年来的教学追求。“活”与“动”的教学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语文课堂教学应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
一、激活形象思维——激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追寻高效课堂,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客观真理。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学为中心”的高效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文章各部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概括,更要对具体形象进行感知,对作品的情感和审美加以体会、揣摩,要对文本的语言情味和意蕴进行挖掘。语文教学既要發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更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
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句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只要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如,《小鸟和牵牛花》一文,小鸟、凤仙花、小草、牵牛花四个朋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明白:凤仙花、小草没有蔓儿,爬不上大树,陪不了生病的小鸟。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抓“缠”“爬”等动词想象牵牛花往上爬的画面,体会牵牛花为陪伴小鸟付出的努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导为种、以情为根、以悟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借助想象,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快乐学习,与课文产生共鸣,理解、感悟了文本的内涵。
二、激活求异思维——设疑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点拨、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产生感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可以说,在课堂的大舞台上,教师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无法做到“学为中心”,也就不可能有高的质量、高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设疑,去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允许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千万不要给学生泼冷水或当头一棒,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表达,尊重学生的想法。不管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表扬学生的求异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时候,经过再三思考,我设计了人物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的方式,评价文中的人物。在课堂上,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说、评、议,他们各抒己见。不管是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还是喜欢廉颇的知错就改,甚至是赵王的慧眼识才,我都尊重学生的表达,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在发言中,学生的求异思维被激活了。
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那种规范化的教育、标准化的结论,已不复存在;那种僵化的关系、固化的思维,已悄然被打破。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学习热情高涨。
三、激活创新思维——探究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出实践活动的资源,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可采用参观访问、演课本剧、与家长共读、交流读书体会、辩论大赛等多种形式,突破教学的时空,拓宽教学的范围,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获得真知,增长才干。
在语文课堂上,只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不受任何约束去探究、思考,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探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如,教学《寒号鸟》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问:“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学生思索了一下,就踊跃发言。有一个学生说:“小喜鹊很勤劳。”另一个学生说:“寒号鸟很懒惰。”又有一个学生却说:“寒号鸟很聪明。”我故意问:“哪位同学说对了?”教室里马上像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说:“寒号鸟真的聪明,它挑选崖缝——现成的,当做自己的窝。”另一个补充说:“这叫适者生存。”也有一个学生说:“越是聪明的人越懒惰”……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经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这值得肯定。最后,我对他们的看法进行了评价。这样,在探究中学生自主感悟,获得对课文思想的正确认识。
教师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四、激活艺术思维——体验
钱学森说过:“形象思维是活的,不能死心眼儿。活就是模糊,模糊了才能活。”活的思维是艺术的思维,能从直觉、形象、情感各个角度把握精彩的世界。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允许学生思维的多元性。作为语文教师,应时时处处为学生创造条件,去激活学生的艺术思维,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材中的好多选文,作者会在精彩处留下空白。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在创作方法上,我们把它称作“空筐艺术”。在教学时,只要教师抓住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思维去补白,积极引导学生去想象、体验、思考、感悟,就能激活学生的艺术思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狐狸分奶酪》中,狐狸内心是怎么想的?教师要让学生去自主感悟、体验,进行补白,追求答案的多元化。
总之,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激活学生的各种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在合作中探究,在快乐中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